韩承新
- 作品数:60 被引量:371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警总医院科研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7
- 2007年
- 张新国杨学军徐红韩承新贾元利武金虎张冶高宏凯
- 关键词:胃转流手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 急性胆囊炎胆囊内壁剥除术5例被引量:2
- 2004年
- 蔡晓军武金虎韩承新贾元利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手术方法胆囊切除术
-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激素(GIP)表达变化对血糖稳态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现已成为继肿瘤、高血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然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是从肠道内分泌激素对血糖稳态的影响方面,对近5a来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
- 王琛高宏凯韩承新张新国
- 关键词:糖尿病葡萄糖
- 腹膜后Castleman病1例
- 2010年
-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淋巴错构瘤,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我科于2007—02—08收治了1例以腹膜后肿物为表现的Castleman病,表现特殊,临床少见。
- 郭晓博韩承新段亮
- 关键词:CASTLEMAN病
- 非气腹腹腔镜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3
- 1998年
- 为减少传统腹腔镜术气腹引起的并发症,采用非气腹腹腔镜术(GLLS)完成腹部手术53例,包括结直肠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肝脓疡引流术、溃疡病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腹股沟斜疝内环修补术。术中传统外科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协同配合,使手术更加安全、简便,取得较好的微创外科效果。作者介绍了GLLS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GLLS术兼有腹腔镜外科和传统外科技术的优点,使腹腔镜二维平面镜下操作变为三维空间操作,值得临床继续实践探索。
- 王沁德蔡晓军韩承新朱晓丹李明刘煜
- 关键词:腹腔镜术并发症
-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度与坏死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与坏死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确诊为有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病例。27例坏死病例,15例无坏死病例。收集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坏死淋巴结数目及其他资料,分析LNR与坏死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结果 42例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组转移度(20.9%)较无坏死组转移度(33.2%)低,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8,P=0.002)。结论坏死淋巴结转移度可作为衡量预后的指标,该指标低,预后可能也相对较好。
- 谢克举韩承新李宾李庆跃张瑞峰
- 关键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坏死
- 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被引量:11
- 1999年
- 血管内皮细胞(VEC)体外培养是研究血管形成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大血管内膜或组织中微血管进行VEC培养,但技术要求高,培养不易存活或传代。为提供更理想的血管生成的体外模型,我们选择增生期血管瘤按组织块法培养VEC,并改良培养液配方。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
- 洪莉肖现民盛民立韩承新姜雅梅
-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
- 三例腹股沟疝患者疝囊充气造影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疝囊充气造影螺旋CT检查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腹股沟斜疝和1例膀胱滑疝患者,实施气腹造影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进行术前预判。结果2例腹股沟斜疝清晰显示出卵圆形充气疝囊以及疝囊颈的大小和长度等特征。1例膀胱滑疝见部分膀胱组织突向疝囊内,无充气疝囊显示。所有患者影像结果和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结论气腹疝囊造影螺旋CT检查不必待疝内容物充填疝囊后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较传统的液体疝囊造影,敏感性好且干扰少,成像质量高,有助于术前疝分型的规范判别,并有望在早期疝,隐匿性疝等缺乏明确体征患者的诊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 蔡晓军周卫华叶道斌韩承新段亮曹策
- 关键词:影像诊断
- 反复发作的右腰部脓肿1例
- 2014年
- 患者,男,54岁,因“右侧腰部脓肿反复3年,再次发作伴疼痛6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腰部一肿物,约“鸡蛋”大小,质地软,光滑,不活动,有压痛,并伴有间断发热,无恶心、呕吐、腹痛,大小便正常,在外院腹部CT检查,
- 韩承新贾元利蔡晓军王贵生达布西力特
- 关键词:阑尾脓肿
- 气腹造影螺旋CT影像技术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气腹造影螺旋CT影像技术(pneumoperitoneum helico-CT imaging,PHCT)在腹部手术后患者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时安全建立气腹的指导价值。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6月我院205例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再次行腹腔镜手术前,采用局麻下腹壁穿刺注气,建立人工气腹,经64排螺旋CT扫描,预先判定是否存在腹壁粘连及粘连部位、范围和结构,为腹腔镜手术闭合法入路的安全选点提供技术保障。结果术前PHCT检查21例无腹壁粘连,142例为非脐孔部位的局限性腹壁粘连,42例脐孔周围有局限性腹壁粘连。以脐孔为观察孔(第一戳孔)131例,经腹壁其他部位为第一戳孔74例。全部采用闭合法完成腹腔镜置入,无一例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有腹部术史患者通过PHCT能够明确腹内粘连的情况,为腹腔镜手术时腹壁闭合法入路技术操作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 蔡晓军贾元利史宏志韩承新王玮
- 关键词:气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