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蓉明

作品数:24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9篇肿瘤
  • 8篇癌细胞
  • 6篇蛋白
  • 6篇基因
  • 6篇肠癌
  • 5篇蛋白质
  • 5篇树突
  • 5篇腺癌
  • 5篇腺癌细胞
  • 5篇白质
  • 4篇蛋白质类
  • 4篇疫苗
  • 4篇杀伤
  • 4篇热休克
  • 4篇肿瘤细胞
  • 4篇抗肿瘤
  • 4篇核酸疫苗
  • 3篇杀伤细胞
  • 3篇树突细胞

机构

  • 16篇福建省肿瘤医...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23篇陈蓉明
  • 23篇郑秋红
  • 21篇龚福生
  • 18篇谢云青
  • 12篇汪相如
  • 12篇应敏刚
  • 7篇郑天荣
  • 3篇蔡述华
  • 2篇刘胜
  • 1篇郑雄伟
  • 1篇林晓为
  • 1篇黄建栋
  • 1篇杨建伟
  • 1篇肖振州

传媒

  • 5篇中华肿瘤防治...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肿瘤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第九届全国肿...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NA干扰技术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HER2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构建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HER2)的短发夹状双链RNA(shRNA)重组质粒,体外观察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HER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含HER2的双链DNA,与经双酶切后的载体pSilencer连接,构建pSilencer-HER2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高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系SKBr3。RT-PCR分析HER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后能明显抑制HE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结论构建的pSilencer-HER2重组质粒能有效地降低人乳腺癌细胞HER2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为HER2高表达预后不良的乳腺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策略。
郑秋红龚福生谢云青陈蓉明汪相如
关键词:RNA干扰受体表皮生长因子乳腺肿瘤肿瘤细胞基因表达
树突状细胞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毒活性细胞,并分别对CIK、LAK和CD3AK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某一肺腺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CIK、LAK、CD3AK和DC细胞,再将靶细胞抗原孵育过的DC同三种细胞共同培养,通过镜下动态观察CIK联合DC对癌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CIK联合DC体外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活性,同时比较CIK、LAK和CD3AK三种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结果:CIK-A-DC的杀伤活性最强为92.3%,明显高于单纯CIK的59.7%和DC-CIK的79.8%,(P值分别为0.025和0.042),提示CIK-A-DC细胞对肿瘤杀伤的特异性。而DC-CIK的杀伤活性为79.8%,也高于单纯CIK对照组59.7%,P=0.034,说明DC具有明显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功能。同时,不论从单纯CIK、LAK、CD3AK细胞毒活性,或是从三种细胞联合DC的细胞毒活性比较,CIK细胞较后两种细胞都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P值分别为0.038和0.022。联合DC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显著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AK、CD3AK两种细胞。结论:DC可明显提高自体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
郑秋红郑天荣谢云青陈蓉明龚福生汪相如
关键词: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
人癌胚抗原cDNA的克隆与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2005年
[目的]将人癌胚抗原(CEA)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RES鄄CEA,以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稳定表达,并为下一步连接上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从而构建CEA鄄HSP融合核酸疫苗作准备。[方法]从CEA阳性的大肠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鄄PCR方法获取人癌胚抗原cDNA,用内切酶XbaⅠ和NotⅠ分别酶切质粒pIRES和CEAcDNA,通过T4连接酶将带有黏性末端的CEA鄄cDNA插入到pIRES质粒的XbaⅠ和NotⅠ酶切位点上。[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了CEA基因,并将CEA鄄cDNA正向克隆到载体pIRES中。[结论]已经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IRES鄄CEA,并为下一步连接上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从而构建CEA鄄HSP融合核酸疫苗作准备。
陈蓉明应敏刚郑秋红蔡述华龚福生
关键词:癌胚抗原基因克隆核酸疫苗
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对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HSP70-TKD诱导的自然杀伤细胞(NK)对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用干细胞培养基富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至第10天时,加入2μg/ml TKD,4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NK细胞表面杀伤性受体CD94/NKG2C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诱导后NK细胞体外对细胞表面HSP70表达阳性的胰腺癌Colo357细胞的杀伤活性。在BALB/c裸鼠胰腺原位接种胰腺癌Colo357细胞至第15天时,尾静脉注射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观察N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K细胞在胰腺癌组织的浸润情况。结果:NK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中可大量增殖,14 d时平均细胞纯度为(87.50±1.35)%。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其细胞表面CD94/NKG2C的表达明显增加,其平均荧光强度为(220.56±6.82),高于未诱导组的(68.72±1.85)。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对胰腺癌细胞Colo357有更强的杀伤活性,当效靶比为40∶1时杀伤率高达(68.72±2.55)%。体内实验表明,TKD诱导的NK细胞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61.3±1.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IL-2和TKD同时诱导的NK细胞更易向胰腺癌组织浸润。结论:HSP70-TKD诱导的N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细胞表面HSP70表达阳性的胰腺癌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胰腺肿瘤生长的作用。
陈蓉明龚福生郑秋红谢云青应敏刚
关键词:胰腺肿瘤NK细胞CD94抗肿瘤
人CEA/HSP70核酸疫苗治疗大肠癌的研究
应敏刚郑秋红谢云青龚福生陈蓉明汪相如
胃肠道肿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当前肿瘤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进展期病例更是如此。免疫治疗能调动机体主动免疫能力,具有变被动治癌为主动抗癌的特性,联合手术应用可调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清除术后残留细胞,抑制复发转移,有...
关键词:
关键词:大肠癌核酸疫苗
细胞因子核酸疫苗的抗肿瘤实验研究
郑天荣郑秋红谢云青龚福生陈蓉明汪相如
基因治疗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其治疗的疾病种类包括遗传性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特别是恶性肿瘤,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成为基因治疗的首选病种。...
关键词:
关键词:核酸疫苗细胞因子抗肿瘤
GM-CSF/IL1-5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006年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PROEXTMHTbGMCSF/IL15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以期获得具有GMCSF/IL15双重活性的融合蛋白。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工程技术,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bGM15,并转化进大肠杆菌DH5αIPTG诱导表达4h后,经SDSPAGE、免疫印迹证实为GM15融合蛋白。结果重组载体经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kD左右的融合蛋白。结论构建了pPROEXTMHTbGMCSF/IL15融合基因表达系统,并诱导表达出GM15融合蛋白。
谢云青郑天荣郑秋红汪相如龚福生陈蓉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利用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并与细胞因子培养的DC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方法:将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或用重组细胞因子GMCSF,诱导培养获得DC,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DC表面形态变化,FACS分析GMCSF基因转染对DC表面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鉴定GMCSF的表达,ELISA检测IL12分泌水平,MTT法检测DC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能扩增获得DC,该DC高表达CD1a、HLADR、CD80和CD86等免疫分子,并表达细胞因子GMCSF和IL12,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有更强的刺激活性。结论:用GMCSF重组腺病毒可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到DC,为DC瘤苗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龚福生郑秋红郑天荣谢云青陈蓉明汪相如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重组腺病毒
小鼠脾脏自然杀伤性树突细胞纯化方法的比较
2012年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分选技术(FACS)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CS)对小鼠脾脏自然杀伤性树突细胞NKDC分选纯化的效率,为自然杀伤性树突细胞的深入研究创造基本条件。方法 制备小鼠脾脏单细胞悬液,细胞悬液经70μm细胞滤膜过滤,离心滤液,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沉淀中的红细胞,用缓冲液洗涤两次后通过FACS和MACS分选方法各自分选其脾脏表型为NK1.1+CD11c+的自然杀伤性树突细胞NKDC。结果 分选之前小鼠脾脏NK1.1+CD11c+自然杀伤性树突细胞占3.3%。单细胞悬液经FACS分选的NKDC纯度为(90.2±2.0)%,回收率为(91.3±1.8)%,细胞活力(82.5±1.2)%;经MACS分选纯度为(70.5±3.0)%,回收率为(80.5±1.7)%,细胞活力为(60.2±0.8)%。两种方法分选NKDC细胞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回收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FACS较MACS可更高效、快捷、简便地纯化小鼠脾脏自然杀伤性树突细胞。
陈蓉明郑秋红龚福生应敏刚谢云青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分离免疫磁化分离
RT-PCR法定量检测恶性淋巴瘤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
2003年
[目的]应用逆转录鄄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情况,以探讨NHL患者的抗药性与临床化疗的关系。[方法]对30例淋巴瘤患者采用RT鄄PCR技术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表达情况。[结果]30例患者MDR1阳性表达13例,这13例MDR1阳性的淋巴瘤患者,没有1例经1个疗程化疗即能完全缓解。[结论]RT鄄PCR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定量检测MDR1表达。MDR1表达可作为一个临床化疗耐药指标,有助于淋巴瘤患者个体化疗方案制定。
龚福生汪相如陈蓉明谢云青郑秋红
关键词:RT-PCR法恶性淋巴瘤多药耐药基因基因表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