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清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腺
  • 3篇蛋白
  • 3篇慢性
  • 3篇结肠
  • 3篇镜检
  • 2篇蛋白质
  • 2篇胰腺癌
  • 2篇胰腺炎
  • 2篇胰液
  • 2篇腺癌
  • 2篇腺炎
  • 2篇慢性胰腺炎
  • 2篇内镜
  • 2篇内镜检
  • 2篇内镜检查
  • 2篇结肠炎
  • 2篇胶囊内镜
  • 2篇胶囊内镜检
  • 2篇胶囊内镜检查
  • 2篇白质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陈清宇
  • 8篇蔡建庭
  • 6篇陈佳敏
  • 5篇谢传高
  • 3篇杜勤
  • 2篇陈妙研
  • 2篇钟丹丹
  • 2篇邵黎明
  • 2篇陈焰
  • 1篇魏树梅
  • 1篇王彩花
  • 1篇王良静
  • 1篇金丹

传媒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首届浙江省消...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窦血管扩张症一例
2009年
患者女,56岁。因“反复黑便、头晕4年,加重2个月”入院。4年前开始出现黑便,每次量约200g,软、成形,约1次/d,偶伴头晕,无腹痛,未予重视及诊治。2个月前头晕加重,偶有晕厥,于当地医院就诊,查Hb48g/L,胃镜示“胃窦出血糜烂性胃炎”,肠镜示“慢性结肠炎”。予止血、输血等治疗后,头晕次数减少,但仍有黑便。期间曾行骨髓检查,提示缺铁性贫血。既往史无特殊。
邵黎明陈清宇陈妙研蔡建庭
关键词:胃窦血管扩张症反复黑便慢性结肠炎医院就诊骨髓检查既往史
慢性胰腺炎支架治疗前后胰液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通过SELDI-TOF-MS技术研究慢性胰腺炎患者胰管支架治疗前后的胰液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ERCP胰管插管抽取慢性胰腺炎患者植入胰管支架治疗前后的胰液,预处理标本。将蛋白芯片与胰液样本预处理后结合、冲洗,加能量...
陈佳敏陈清宇谢传高蔡建庭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管支架指纹图谱
文献传递
人胰液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优化用于人胰液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方法,筛选胰液肿瘤标志物的侯选以及可能与发病机制相关的蛋白质。方法:比较多种因素对双向电泳图谱质量的影响。优化的双向电泳及图像分析方法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等鉴定。逆转...
陈清宇
关键词:胰液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质谱生物学标志
文献传递
230例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分析
随着电子胃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和对降部病变的重视,近年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为了解本地区十二指肠降部病变的具体情况,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3.10—2007.12期间11700例患者的病史和胃镜等检查,共发...
陈妙研蔡建庭杜勤陈清宇王良静
关键词:十二指肠降部病变电子胃镜黄色瘤异位胰腺
文献传递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胰液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目的:通过SELDI-TOF-MS技术研究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液蛋白质组学差异,寻找可早期诊断胰腺癌的蛋白质标志物。方法:1.ERCP胰管插管抽取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胰液,预处理标本。2.将蛋白芯片与胰液样本预处理...
陈佳敏陈清宇谢传高蔡建庭
关键词: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文献传递
GEP100基因沉默抑制胰腺癌细胞AsPC-1的侵袭能力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鸟嘌呤核苷酸交换蛋白100(GEP100)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质粒pSuper-retro-puro-GEP100转染入胰腺癌AsPC-1细胞株,通过RNA干扰建立GEP100基因稳定沉默的细胞克隆。以基质侵润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以过河实验检测细胞移动能力,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上皮型钙黏连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沉默GEP100表达后,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受抑,基质侵润实验显示,GEP100干扰组、空载体对照组、未转染组的穿膜细胞分别为每视野46.62±5.25、115.40±12.46、111.82±10.82,干扰组与空载体对照组、未转染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细胞的移动能力仅受到轻微影响,GEP100干扰组、空载体对照组、未转染组细胞的过河时间分别为(52.68±4.12)h、(47.56±3.42)h、(48.60±5.24)h,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沉默GEP100促使细胞从间皮形态向上皮形态转化,并显著增加了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结论:沉默GEP100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而对细胞的移动能力无明显影响,E-cad-herin表达上调,细胞表现出间皮向上皮形态转化倾向,提示GEP100可能通过调节E-cadherin的表达来影响细胞间黏附连接的功能,从而在胰腺癌的侵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谢传高魏树梅陈清宇陈佳敏蔡建庭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侵润
肠镜检查后缺血性肠炎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结肠镜检查是临床诊治最常用的方法,肠镜后缺血性肠炎的发生少见,且不易为临床医师人事,本文回顾总结1例肠镜检查后重度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的报道,提高对该外发症的认识和重视。
王彩花金丹陈清宇
关键词:结肠炎
胶囊内镜检查小肠钩虫病9例被引量:12
2011年
小肠钩虫病是造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一个少见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通常为间歇性黑便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和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大部分病例依靠粪检确诊,普通内镜难以诊断。现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10月~2011年2月通过胶囊内镜诊断的9例病例报告如下。
陈佳敏陈清宇陈焰杜勤蔡建庭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钩虫病小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粪便隐血试验
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患者在吞服胶囊后立即肌注胃复安针10 mg,对照组患者不予注射胃复安针。观察2组患者的胶囊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等项目。结果:各有58例患者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51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7.9%,对照组有48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2.8%。对照组和干预组胶囊平均胃通过时间分别为(32.45±29.63)min和(45.81±40.01)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肠通过时间分别为(252.69±113.29)min和(258.75±83.83)min,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吞服胶囊内镜后肌注胃复安针10 mg可明显缩短胶囊胃通过时间,不影响小肠通过时间,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陈佳敏钟丹丹谢传高陈清宇陈焰杜勤蔡建庭
关键词:胶囊内镜胃复安
结肠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运用临床结肠镜检查图像和视频,构建结肠镜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2014年至2018年的结肠镜图像60余万幅,内镜专家录制大量高质量的结肠镜手术操作视频,以此作为分析数据。训练集样本的每个细分类别图像由6位内镜专家阅片,讨论确定细分类别病变特征,并删减部分模糊和易混淆的分类图像,最终的阅片结果大约为4选1。后再由自主开发的软件逐一标注。采用公信力最高的Google公司TensorFlow平台,对其深度学习算法进行二次开发。结果经过机器训练结果与内镜专家结合病理的判断结果进行反复的对比分析,在实验室条件下,该模型对部分疾病(如结肠息肉)的灵敏度为99%。在临床结肠镜操作实验中,该模型对结肠息肉的灵敏度为98.30%(4 187/4 259),特异度为88.10%(17 620/20 000),诊断结肠息肉的总体准确率为92.92%[2×(98.30%×88.10%)/(98.30%+88.10%)]。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78.32%(2 671/3 410),特异度为67.06%(13 412/20 000)。单张图像的诊断时长为(0.5±0.03)s,此时长为实时应用的时间,包括系统识别、视频图像中文字提示、后台记录和存储三个部分。结论本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能够识别的病灶有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结肠憩室、溃疡性结肠炎等。结肠病辅助诊断模型一方面能够指导肠镜初学者进行肠镜检查,另一方面提高了病灶检出率、并降低漏诊率,而且内镜中心整体的运行效率得以提升,有利于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陈肖蔡建庭陈佳敏邵黎明陈清宇谢传高钟丹丹白蓉白银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人工智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