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光
- 作品数:32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疑古”移咎“道统”的拨正:唐文治批评崔述要义初识
- 2025年
- 唐文治批评崔述,事涉顾颉刚“疑古史学”,是近代学术思想大事,故为此发覆。顾氏实践陈独秀《偶像破坏论》,借重清人崔述的论著,清算儒家伪造古史,假设孔子私造“道统”,推倒朱熹所寄托的王道理想。顾氏对“道统”的认识,泥于“帝王的心传及圣贤的学派”的表象,直指关键人物为孔子,其典籍为《尚书》《论语》,其观念为“经学”“道统”,总此人物、典籍、思想三维而构成“传统”整体。破其一边,则全体崩毁,此“破坏偶像”的明确策略,是“废经”时代全面瓦解经学的实践。其风靡于以“破坏”为前提的日本思潮,尧、舜、禹流入泛泛的“古史”的视野,以事件取代义理。唐文治面对中国文化备受瓦解的严峻时刻,超越对立意气,坚持教化实践,提出“救人心”以治疗时代,改变“文化自卑”心态,培养庄重而正向的“人格”与“国格”,重建“文化尊严”的自觉,为此商略崔述的误读,护持《论语》的可信性;提出“学派大同”新理念,归本《论语》《孟子》,正视孔子“集大成”要义。唐文治以“诚意正心”实践学术“立义”,从人物、典籍、思想三者端视文化传统蕴含的人道情怀,提点“返本”要义,大异意气攻击姿态。此外,一并考实顾氏刻意批评苏州“存古学堂”的事实,以复原历史真相。
- 邓国光
- 关键词:疑古道统
- 古文批评的“神”论——茅坤《史记钞》初探被引量:4
- 2006年
- 茅坤《史记钞》被遗忘近四百年,与《唐宋八大家文钞》俱是探索古文批评的资源。《四库提要》严重歪曲《史记钞》,掩盖了其特色。本文立《史记钞》于集部。《史记钞》强调“神”,是继《唐宋八大家文钞》的“本色”批评而发展,是理解《史记》的文学性的关键。“本色”和“神”的观念,均特出文学的主体性。正视《史记钞》,清代古文的“神理”论才能找到源头。
- 邓国光
- 心统性理:唐文治先生重建儒学经世之道统大义
- 2022年
- 唐文治先生一代醇儒,于儒学建树良多,其精神终始如一,皆为实现“正人心,救民命”之善愿,为此投身学术经世,奋斗终身。其经世之学,经学为用,理学为体。于唐先生学术原则,先生正名理学为“性理学”,彰显宋明以来儒学“道统”观念之确立,实现圣道,继往开来。唐先生一生精研、阐扬与实践“性理学”,其性理学专著存世凡四种,曰《性理学大义》《紫阳学术发微》《阳明学术发微》《性理救世书》。尤致意于“格物”“致良知”,坚持修己治人以心学贯通程朱与陆王,涵摄清儒经世之学,饱含“伦理政治”之信念,谋求长治久安之根本性仁政意义,继天立极。
- 邓国光
- 关键词:性理学心学道统伦理政治
- 翁方纲《四库提要》稿本的文论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中国文学思想其实不限于学士文人之间的切磋讨论,统治意志对待文学的态度,其实亦起重大的支配作用。正视历史的真实相,则《四库提要》所体现的官方文论立场,则显然易见,而学界在整理总结《四库提要》的文论思想方面,亦已成绩斐然。唯于其中的观念的形成过程,则必待今存翁方纲所撰《四库提要稿》方能清楚理解。本文发现翁方纲拈出"神理"为判断文学根本性质,意义远出学界所"肌理"观念之上。然因其原出明茅坤《史记钞》,在抹杀前朝的官方意识的前提影响下,《四库提要》定稿者拒绝翁方纲的意见,更加有激于此而进一步强化官方意识,抑制文人学士的观念发展。
- 邓国光
- 关键词:翁方纲文论神理治统
- 《春秋》与“王道”:先秦学术观念的基本考察
- 孟子说孔子作《春秋》以行"王道",作《春秋》是行天子之事。现存先秦文献,包括孟子对手的荀子,以及儒家的对立者的著述,于如此重大的描述,俱未有一字怀疑或质询。则孟子之说,未为无稽,亦断不能虚造,否则先秦诸子不能无所讥弹。《...
- 邓国光
- 关键词:岳麓书社先秦诸子东周时代
- 文献传递
- 《文心雕龙》文体通义被引量:2
- 2016年
- 《文心雕龙》全书义脉纵贯,"枢纽"五篇是文理的基础,而"上篇"二十篇之论文体,与"下篇"之论文术,体用相依,而总归撰作的用心。此心为总持文体的关键。故论《文心雕龙》文体之说,必须根本其意义脉络,则其中的"常理"便显然可见。刘勰寻绎文章之体的常理,是为立言事业建立"极",即树立以崇高的标准。刘勰的用心,成功地实现于"上篇"文体观念的建构之中,《宗经》"六义"涵盖所有文体的理想境域,以"雅丽"为整套文体观念的灵魂,心为根本所在。本文通观《文心雕龙》文体论,从而显照其一以贯之的文体"常理"。
- 邓国光
-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体常理
- 邱世友教授的学术风采被引量:1
- 2007年
- 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邱世友先生的道德文章,素为学界所称道。他的词学、《龙》学研究以及诗词创作的成就蜚声海内外。兹敬约同行教授略作评述,以表达后学对学术前辈的景仰。
- 邓国光
- 关键词:文心词境学术
- 重树经学典范:曹元弼“郑注配经”的思想要义
- 2024年
- 百年来中国人文学术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在研究内容、态度、方法上均不断变化,在接受的同时亦自我调整。20世纪60、70年代“范式转移”的研究观念论开始大行其道,亦渗透进近40年来中国学术各类之中,与“新变”一词语义互参,成为当下学术思路不断求新求变的集体风尚,形成集中一偏的思想困局。相对于集大成式的学术高度的追求,无疑是背道而驰。以客观态度审视学术研究主体性的范式观念,本来早存在于中国经学的传统之中,透过范式的“会通”构成强大的学术人格魅力,以顶天立地的文化精神为时代缔构正面的建设力量,从而体现集体幸福的愿望,形成“立”的精神动力,与“范式转移”所导致的“破”,实在是两副照面。因此特别彰显民国时代以来,在学制“废经”而学术全面西化的时代情景中,于学制外所存在坚持不懈的终身治经之士如曹元弼,其全力重建经学的典范价值,坚持树立中国文化的恒常属性,重建中国文化的高尚情操。正视曹元弼“范式重建”的意义,无疑能增强社会上有所“立”的正面价值。
- 邓国光
- 《虞书》与“王道”:礼治的“王制”原型研究
- 2014年
- 今存《虞书》5篇居《书》之首,以尧、舜、禹的叙述为文理的核心,孔子、孟子指引当世施行仁政王道的重要典据,是儒家经学义理的关键。《礼记·中庸》《史记·孔子世家》的叙述语境,清楚显示孔子处理传世的《书》,焦点放在"礼"这一重要关节。孔、孟关注《书》中有关尧、舜的内容,标榜尧、舜之道,关键是其中的礼义与礼制。格、致、诚、正而至于修、齐、治、平,一以贯之,皆因之体现。《虞书》构成"圣王"制礼作乐的典范,体现"王道"意义。
- 邓国光
- 关键词:孔子
- 曹元弼先生《经学文钞》礼说初识
- 2016年
- 曹元弼先生近世鸿儒,博通经传,《诗》《礼》传家,而天性纯笃,孝弟力行,经师人师,足为后世士人矜式。其经义礼教,一出悲天悯人,爱人之德,表为学说,乃至经纶人道,所谓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洵之谓也。其主持两湖书院,讲经授业,必承师法,实事求是,所编《经学文钞》十七卷,虽成书于颠沛流离之际,天下多事之秋,而精心编撰,体例完整,系统分明,无异经学总集,乃经义之学之巨薮,可谓不凡。其中论《礼》者凡三卷,总归会通,起敬起孝,礼之为教,本出天衷。此中华经学与礼教之精义,具见此钞。故虽见弃百年,苟圣人横空而出,必能再显此钞之辉煌者也。自今以后,修齐治平者,必有所取焉。
- 邓国光
- 关键词:实事求是孝德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