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计雪强

作品数:31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13篇儿童
  • 13篇白血
  • 13篇白血病
  • 12篇急性
  • 11篇免疫
  • 10篇淋巴
  • 10篇淋巴细胞
  • 9篇患儿
  • 7篇急性淋巴细胞
  • 7篇肺炎
  • 5篇支气管
  • 5篇细胞性
  • 5篇流式细胞
  • 5篇儿童急性
  • 4篇气管
  • 4篇细胞免疫
  • 4篇淋巴细胞性
  • 4篇抗体
  • 3篇阳性

机构

  • 29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医学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1篇计雪强
  • 21篇季正华
  • 15篇朱宏
  • 13篇邵雪君
  • 9篇丁云芳
  • 8篇何海龙
  • 8篇徐俊
  • 7篇缪美华
  • 7篇赵文理
  • 6篇柴忆欢
  • 5篇胡绍燕
  • 5篇邵惠江
  • 4篇张学兰
  • 4篇黄益萍
  • 4篇何亚香
  • 4篇王易
  • 3篇邵雪军
  • 3篇张艳兰
  • 2篇庞丽
  • 2篇何海龙

传媒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2010年
目的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学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11月苏州地区住院2563份血清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ELISA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定量检测;用流式细胞仪对其中30例(年龄1个月~36个月)MP肺炎患儿外周血进行CD3+、CD4+、CD8+、CD19+、NK(CD16+56)+及CD23+指标测定,设同龄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 2563例标本,MP阳性557例(21.74%)。MP感染3~岁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于3岁组(x2=167.087,P<0.01);女性儿童MP阳性率高于男性儿童(x2=45.047,P<0.01)。MP肺炎患儿CD3+、CD4+、NK(CD16+56)+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t=-2.207、P<0.05,t=-2.505、P<0.05,t=-7.137,P<0.01),CD19+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t=3.832,P<0.01);CD8+和CD23+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t=-1.491、P>0.05,t=1.915、P>0.05)。结论苏州地区MP感染3~岁儿童多见,MP肺炎患儿细胞免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孟静张学兰季正华计雪强朱宏丁云芳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自噬上调抑制前血小板形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巨核细胞自噬水平上调对前血小板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吉姆萨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前血小板的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自噬调节药物(自噬诱导剂Rap,自噬抑制剂3-MA)调控小鼠巨核细胞的自噬。结果:ITP患儿巨核细胞内存在空泡状结构,自噬相关蛋白LC3-II/I和复合物Atg12-Atg5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C3-II/I:ITP 1.32±0.18 vs Ctrl 0.49±0.16,P<0.05;Atg12-Atg5:ITP 0.69±0.17 vs Ctrl 0.12±0.08,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TP患儿巨核细胞细胞微丝排布异常,同时肌球蛋白磷酸化显著增强((ITP 0.74±0.09;Ctrl 0.05±0.02,P<0.05);自噬诱导剂和抑制剂能调控小鼠巨核细胞生成前血小板并改变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Cyclin D1(Veh 1.08±0.12;Rap 0.46±0.04;Rap+3-MA 0.70±0.03),Cyclin D2(Veh 0.47±0.04;Rap 0.27±0.04;Rap+3-MA 0.41±0.03),P21(Veh 0.15±0.01;Rap 0.04±0.01;Rap+3-MA 0.05±0.01)。结论:ITP患儿巨核细胞自噬上调是前血小板形成障碍的关键因素。
王琦李阳丰涛冯笑季正华计雪强邵雪君
关键词:巨核细胞自噬
问号钩端螺旋体跨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分子机制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跨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了解问号钩体赖株穿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单层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内吞问号钩体后形成内吞泡情况。采用细胞内吞抑制试验确定HUVEC内吞问号钩体方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钩体与溶酶体标志分子LAMP1共定位情况。采用暗视野显微镜Petroff-Hausser计数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钩体出胞情况。结果问号钩体赖株能迅速穿越HUVEC细胞单层。问号钩体通过PI3K-微丝依赖的细胞内吞方式进入HUVEC并形成内吞泡。HUVEC胞内问号钩体不与LAMP1共定位,提示问号钩体内吞泡不与溶酶体融合。HUVEC胞内问号钩体通过FAK-微丝/微管途径出胞。结论问号钩体通过跨细胞转运方式穿越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体内播散并加重病情。
李丹王运中计雪强邵雪君朱宏严杰李阳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败血症血管内皮细胞
不同类型过敏原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是多种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的呼吸道慢性反应结果,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近年来,过敏所致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日益增加。本研究将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按不同类型过敏原分组,回顾性分析检测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变化,以探讨分析不同类型过敏原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缪美华朱宏季正华计雪强邵雪君
关键词:喘息性支气管炎免疫功能分析同类型患儿阳性细胞功能紊乱
苏州地区2013-2018年肺炎住院患儿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分析2013-2018年苏州地区肺炎住院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的特征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相关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的肺炎住院患儿因诊治的需要抽取BALF,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结果收集到BALF标本3 242份,共分离出病原菌418份。病原菌分离阳性率为12.89%。主要菌种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8.28%和21.05%。肺炎链球菌对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和四环素明显耐药,耐药率无明显改变(P>0.05)。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美洛培南和头孢他叮高度敏感,对氨卞西林耐药率逐年增高(P<0.05)。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治疗困难及无法获得明确病原学资料的难治性肺炎及小年龄的肺炎患儿可进行BALF病原学检测。苏州地区BALF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变化有自身特征,应加强耐药监测和分析,根据儿童用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何萍丰涛徐俊花盛浩王运中黄莉莉邵雪军朱宏计雪强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ETV6/RUNXI(TEL/AML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梁颖赵文理张淑红安粉艳孔令军季正华计雪强邵雪君何海龙胡绍燕王易柴忆欢
体外过敏原检测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与哮喘诊治中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及哮喘儿童与过敏原的关系以及患儿年龄与过敏原的相关性.方法 82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153例哮喘患儿分别按年龄分组,用Uni CAP全自动体外过敏原检测仪进行吸入性过敏原Phadiatop和食物性过敏原Fx5E筛查,观察阳性率及不同年龄组过敏原情况.结果 (1)哮喘组患儿Phadiatop阳性率为77.1%,Fx5E阳性率为34.6%,<3岁组Fx5E阳性率高于Phadiatop,随年龄增大Phadiatop阳性率逐渐升高,而Fx5E阳性率逐渐降低.(2)支肺组患儿Phadiatop阳性率为12.1%,Fx5E阳性率为25.6%,Phadiatop阳性率除<1岁组外与年龄间未显示明显规律性,Fx5E阳性以小年龄组为主,1~2岁组阳性率最高达40.7%,随年龄增大阳性率逐渐降低.
计雪强朱宏
关键词:肺炎哮喘儿童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克隆在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与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AA患儿PNH克隆的存在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素A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影响。结果 148例AA患儿,其中粒细胞PNH克隆阳性74例(50%),单核细胞PNH克隆阳性68例(45.9%),总PNH克隆(粒细胞和/或单核细胞)阳性93例(62.8%)。49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PNH克隆双阳性患儿中,单核细胞和粒细胞PNH克隆的大小分别为0.7%(0.4%~1.5%)和0.2%(0.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者显著相关(r=0.65,P<0.001)。根据不同PNH克隆阳性(单核细胞、粒细胞、总)分组,不同PNH克隆阳性和阴性组的性别、年龄、合并感染、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PNH克隆阳性对IST疗效有积极影响(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浓度以及单核细胞PNH克隆阳性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P均<0.05)。结论血红蛋白浓度越高及单核细胞PNH克隆阳性,则AA患儿IST疗效越好。
邵惠江季正华缪美华计雪强邵雪君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儿童
CD45+和CD45-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CD45抗原表达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以CD45/SSC设门对61例B-AL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检测;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技术进行染色体、融合基因分析。结果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45+组CD13、HLA-DR抗原表达明显高于CD45-组(P<0.05);CD45-组的融合基因主要为HOX11和E2A/PBX1,而CD45+组主要为TEL/AML1、MLL/AF9、HOX11;相关临床参数、染色体核型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45抗原的表达与否和B-ALL患儿的临床特征、染色体畸变、治疗效果无统计学相关性;CD45+组较CD45-组高表达CD13和HLA-DR。
时春明季正华赵文理计雪强展世宏张艳兰何海龙
关键词:免疫表型CD45
CD12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儿童B-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以健康儿童骨髓淋巴细胞为对照,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91例儿童B-ALL患者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CD123的表达,其中78例B-ALL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染色体培养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用CD10/CD123/CD34/CD19等抗体组合对其中CD123阳性表达的65例B-ALL患者进行MRD标记的筛选和监测。结果:健康儿童骨髓淋巴细胞CD123为阴性表达,91例儿童B-ALL患者中65例骨髓淋巴细胞CD123阳性表达(阳性率71.43%),且表达水平与白血病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CD34高表达患儿CD123表达水平高于CD34低表达患儿;细胞遗传学分析超二倍体组患儿CD123表达水平高于非超二倍体组;筛选到47例(占51.65%)B-ALL患儿CD123高表达。结论:儿童B-ALL患者多数表达CD123,表达水平与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CD123可用作B-ALL患儿的MRD监测标记。
计雪强季正华邵惠江王红英何亚香朱宏邵雪君
关键词:CD12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儿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