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凤 作品数:22 被引量:121 H指数:6 供职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从主位结构再谈倒装的语篇功能 被引量:5 2003年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种现象: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碰到形形色色的倒装时,一般都能加以辨认,但是在自己动笔写作时,却鲜有使用倒装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他们只是从语法的角度对倒装有所了解,而对倒装的语篇功能却不甚了解。结合这种现象,我们以韩礼德的主位结构(thematicstructure)为主要框架,分析倒装呈现的主述位结构,探讨倒装的强调、对比、结构平衡、渐次加强与和谐功能五种语篇功能。 袁秀凤 杨坚定关键词:主位 述位 语篇功能 译者的文化态度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25 2002年 翻译策略体现了译者的目的 ,也决定了译文的文体构形特征 ,因而历来受到译家和评论家的关注。本文认为 Evan- Zohar的多元系统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近现代的翻译现象 ;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目标文化的主观态度 ,并试图以传统美学对几次翻译高潮中的代表人物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作一探讨。 袁秀凤关键词:翻译 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 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文章以英语和汉语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探讨这些诊断式是否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袁秀凤关键词:非宾格动词 非作格动词 倒装结构的语篇衔接力 2004年 以韩礼德与哈桑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多年来积累的倒装结构的例子为语料,对英语中的倒装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发现该结构在语篇中发挥着巨大的衔接力,可以完成句内、句际、段落间乃至小节间的衔接;同时探讨了倒装结构在发挥衔接作用时所借助的形式各异的衔接手段。 袁秀凤关键词:倒装结构 结构衔接 回顾与展望:评价系统理论在中国的十年 被引量:2 2010年 评价系统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创立、21世纪初由王振华引入,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将近10年。中国的学者们经历了初识、熟识到补充、丰富该理论三个阶段,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本文拟从理论研究、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三个层面对评价系统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十年进行回顾,并在文末对该理论的发扬光大作个展望,旨在为推动评价系统理论的完善做些努力,并为有志于该理论探讨的学者提供文献查阅之便利。 袁秀凤高参与度会话式中相邻对的特征 被引量:2 2004年 相邻对是语用学中一个广泛探讨的话题.然而,综观与之有关论述,不难发现:学者们对相邻对的研究往往是孤立的.该文认为完全可以将相邻对与会话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因而,文章深入考察了相邻对在高参与度会话式中的表现形式,力图揭示此类相邻对的特点及其语用含义. 袁秀凤关键词:相邻对 会话方式 论英语语篇中的短句 2001年 人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总希望自己能以生动、有力的表达来吸引听众和读者.因此,句式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一种句式各有千秋.无论多好的句式使用多了,会产生单调、乏味之感.句式的长短亦是如此.鉴于此,本文展开探讨了英语语篇中短句的语篇作用,及其与语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袁秀凤关键词:语篇 英语 写作 议论文态度资源的评价性分析及其对英语精读课文解读的启示 2012年 以The Idiocy of Urban Life为分析语料,根据马丁的评价系统理论的态度次系统,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分析了作者如何策略地运用语言资源表明自己对事物、现象及人们行为的态度立场,并如何争取读者与自己保持一致性。据此,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充电以保持教学理论的先进性,引导学生掌握并自觉运用相关理论,以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袁秀凤评价资源的策略运用——对“联合国秘书长新年致辞”的积极语篇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该研究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特别是Martin和Rose的评价理论从语境、及物性、评价系统等方面对"联合国秘书长2004年新年致辞"进行积极语篇分析,探讨语篇作者如何利用语言资源,特别是评价系统的资源,在隐含中明确地传达信息。 钟莉莉 袁秀凤关键词:新年致辞 评价资源 美国高校招生广告的语篇结构模式 被引量:11 2006年 本文以M.Hoey和M.M cC arthy的语篇模式为理论框架,研究了若干英语招生广告,旨在证明英语招生广告的核心语义结构是“问题—解决”。文章首先对一则广告的展开模式进行分析,用修辞结构理论、及物性、评价系统理论论证了实现该语篇模式的特定语言体现。然后,对其他30则招生广告进行概括性研究,发现这同一次语类的语篇模式生成的语篇具有相似的语言结构和实现语篇目的的方法。 袁秀凤 陈文娟关键词:美国高校 招生广告 语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