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琛

作品数:22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哮喘
  • 4篇支气管
  • 3篇医经
  • 3篇治疗哮喘
  • 3篇气管
  • 3篇中医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名医
  • 3篇名医经验
  • 3篇疾病
  • 3篇肺疾病
  • 2篇症状
  • 2篇支气管肺泡
  • 2篇支气管肺泡灌...
  • 2篇支气管镜
  • 2篇支气管扩张

机构

  • 22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22篇袁琛
  • 12篇朱振刚
  • 8篇刘贵颖
  • 6篇刘桂颖
  • 4篇狄冠麟
  • 2篇刘超武
  • 2篇张慧琪
  • 1篇乔亚珍
  • 1篇郑延龙
  • 1篇尹新中
  • 1篇窦迎婷
  • 1篇刘晓阳
  • 1篇常力
  • 1篇钟新春

传媒

  • 7篇天津中医药
  • 3篇四川中医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药材
  • 1篇新中医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讨哮喘的诊治被引量:8
2021年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历代医家对于哮喘的病机多有阐发,认为肺中伏痰是发病的宿根。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强调中气在疾病的中核心作用,文章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讨哮喘的诊治,认为哮喘的关键病机是“中土虚损,兼及他脏”,治疗中首当培补中气,兼及四维,使气机流转,咳喘乃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袁琛朱振刚
关键词:哮喘
咳喘胶囊联合呼吸导引术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评价咳喘胶囊联合呼吸导引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Ⅱ~Ⅲ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咳喘胶囊联合呼吸导引训练治疗3个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3个月前后对比及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6 min步行距离(6 MWD)、主观体力感等级量表(Brog)评分、肺康复评定指数(BODE)评分均获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喘胶囊联合呼吸导引术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
袁琛刘桂颖朱振刚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喘胶囊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患者穴位贴敷治疗中皮肤反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贴敷治疗中皮肤反应程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根据323例哮喘患者贴敷后的皮肤反应程度分为无反应组、轻度反应组、中度反应组和重度反应组,分析各组在不同时间点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冬季发病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各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ACT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后与6个月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冬季发作次数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状积分、ACT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中,无反应组与轻、中、重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症状积分、FEV1在6个月后,无反应组分别与轻、中、重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症状积分、ACT评分、次要症状评分、FEV1在治疗6个月后,轻、中度反应组与重度反应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临床疗效确切,同时具有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贴敷治疗中皮肤反应程度与临床疗效具有相关性,有皮肤反应各组在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上均优于无反应组,轻、中、重各反应组在近期疗效上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疗效上轻、中度皮肤反应优于重度皮肤反应。
刘超武袁琛刘桂颖
关键词:哮喘穴位贴敷皮肤反应临床疗效
整体针药法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整体针药法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B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寒哮证发作期的B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内服射干麻黄汤加减,外用穴位针刺及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白介素(IL)-5、IL-10、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5、嗜酸性粒细胞(EOS)及E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针药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BA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常力刘桂颖袁琛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射干麻黄汤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基于三焦失司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思路被引量:6
2021年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恶化的肺部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基于三焦理论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认为三焦失司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演变、转归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疏利三焦、扶正培元的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袁琛朱振刚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三焦
六君子汤加减对哮喘患者疲劳症状和血清ACTH、CORT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加减对哮喘患者疲劳症状和血清ACTH、CORT的影响。方法: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哮喘患者进行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价,选取FSS评分≥36分的患者88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μg)2吸Bi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S评分、哮喘生活质量评分(AQL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SS、HAMD-17、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QL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CTH、COR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能改善哮喘患者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
袁琛朱振刚
关键词:六君子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
应用络病学理论治疗哮喘初探
哮喘是内科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古有“内不治喘”之说。本文通过对哮喘治疗的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络病理论讨论哮喘的发生与络脉病变的相关性,提出了一些从络病学治疗哮喘的实际经验,为临床研究提...
袁琛刘贵颖
关键词:哮喘中医治疗病理机制
刘贵颖临证脉学经验被引量:2
2015年
刘贵颖教授重视脉诊的应用,认为脉为医之关键,能整体、动态地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有助于判断疾病性质和预后。临证中宜深究脉理,细察脉象且不失偏颇。
朱振刚袁琛刘贵颖
关键词:脉诊名医经验
伏邪理论在哮喘缓解期治疗中的思考与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伏邪理论注重驱邪于未发之时,截断邪气之结聚扩大,对于迁延进展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哮喘患者体内的风痰瘀毒等伏邪是其反复发作,逐渐恶化的主导因素。文章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在哮喘缓解期无证可辨的情况下,应用伏邪理论审因论治,以期提供有益的临床思路。
袁琛刘贵颖张慧琪
关键词:伏邪哮喘
刘贵颖教授治疗哮喘经验撷萃被引量:3
2014年
刘贵颖教授认为"风、痰、瘀"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发作期当审证求因,以"疏风通络"为核心治则。缓解期虽无证可辨,但体内伏邪是哮喘反复发作,逐渐恶化的内在动因,应注重驱除伏邪,截断哮根。临证用药轻灵,动静结合,兼顾中焦,重视内病外治。
狄冠麟袁琛刘晓阳刘贵颖
关键词:哮喘名医经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