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铁蛋白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LI)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都有一定特殊性,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目前的流行病学已确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LI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对LI危险因素的探究涉及到颈动脉粥样斑块、同型半胱氨酸、TIA、血脂、心脏病、血尿酸、年龄、COPD等。各家报道证实上述因素可增加患LI的危险性。部分学者认为血清铁蛋白(SF)与LI独立相关。但目前对于SF在LI中的研究仍较少,本文旨在探讨SF与LI的相关性。以期为LI的防治提供新方法。
- 暴茜茜郑连红袁江勇张静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血清铁蛋白
- 152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年龄分析
- 2004年
-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528例,现对其年龄分布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 苏进营赵兴全袁江勇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
- 健康指导对高校退休教师心脑血管病防治效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对高校退休教师心脑血管病防治效能的影响。方法健康体检确诊心脑血管病高校退休教师632例,随机均分为健康指导(A)组、健康教育(B)组、健康咨询(C)组3组,建立统一的健康管理档案基础上,观察3组间隔6个月,连续2年健康风险因素综合评分、心脑血管病病情风险度评分及心脑血管病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 2年内心脑血管病死亡32例,其他疾病死亡15例,3组间无差异;初始整体健康风险因素评分(61.93±10.72)分,末次评分下降为(55.91±8.51)分,其中A组〔(53.25±4.53)分〕较B组〔(54.97±5.93)分〕和C组〔(55.91±10.72)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组内前后对比均取得显著效果(P<0.01);同样,心脑血管病病情风险度评分也取得相同的变化。三组心脑血管病诊断演变以高血压并发脑卒中为主,其次是冠心病、心律失常;2年内住院治疗、急诊抢救、相关并发症等以A组最低,且与B、C组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均可提升心脑血管病防治效能,健康指导是目前最佳的管理模式。
- 刘贵京史计月袁江勇智华燕霞
-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 脂、纤维蛋白原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其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腔隙性脑梗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研究表明影响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反复TIA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低,C反应蛋白,维生素B12,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吸烟酗酒、年龄与性别等,如果能早期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就可以有效的预防再次发病,目前关于血脂成分的高低、纤维蛋白原的高低与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灶的大小的研究报道甚少,通过研究,明确血脂成分的高低、纤维蛋白原的高低与梗塞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正确的认识腔隙性脑梗死。
- 杨群玲郑连红袁江勇张静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血脂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