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慧

作品数:75 被引量:409H指数:12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20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教学
  • 10篇细胞
  • 8篇大学生
  • 8篇系统性红斑
  • 8篇系统性红斑狼...
  • 8篇狼疮
  • 8篇红斑
  • 8篇红斑狼疮
  • 7篇染发剂
  • 6篇META分析
  • 5篇影响因素
  • 5篇肿瘤
  • 5篇基因
  • 4篇代谢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信号
  • 4篇信号通路
  • 4篇氧化型染发剂
  • 4篇预防医学专业

机构

  • 56篇皖南医学院
  • 14篇东南大学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 1篇六安市疾病预...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74篇袁慧
  • 19篇姚应水
  • 15篇金岳龙
  • 14篇文育锋
  • 14篇浦跃朴
  • 12篇尹立红
  • 12篇黄月娥
  • 9篇陈玉娟
  • 9篇陈燕
  • 8篇王金权
  • 8篇陈佰锋
  • 8篇丁书姝
  • 8篇宋建根
  • 8篇石玮
  • 7篇邹云飞
  • 5篇叶冬青
  • 5篇常微微
  • 5篇丁蕾
  • 5篇朱玉
  • 4篇梁戈玉

传媒

  • 13篇皖南医学院学...
  • 5篇环境与职业医...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安徽医药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及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及兼职动机以及在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兼职人群与学校提出建议和参考。方法根据专业和年级,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及兼职现状以及在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50.6%的学生有过兼职经历或正在兼职。农村学生兼职所占比例高于城镇学生,女生兼职比例高于男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超过半数的父母家人对待学生兼职的态度是由自己决定,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以缓解经济压力和增加社会经验为主。结论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兼职行列,学生的兼职动机主要来自于家庭及生活环境,希望通过兼职缓解经济压力、锻炼自己,使自己早日融入社会。
冯雪黄众袁慧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动机
某医学院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一~四年级46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85.2%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68.8%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收治艾滋病病人的科室工作;23.1%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有6.6%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
琚腊红汤后林袁慧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初探
2011年
目的: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和实践能力。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调查的方法,调查教师主持的科研、教学研究课题以及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情况,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论文情况,以及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情况等。结果:学生课外实践创新能力有所突破,教师通过教学研究收获也颇多。结论:注重实践教学模式有益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和促进学科发展。
文育锋姚应水李朝品袁慧黄月娥金岳龙邹云飞陈佰锋芮光来
关键词:非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痛风的临床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石形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痛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故痛风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借助动物模型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认识痛风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近10年来常用的痛风动物模型进行系统回顾,对各模型复制的现状、常用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李娜华龙袁慧
关键词:痛风动物模型高尿酸血症
JAK/STAT信号通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因子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作为细胞信号传递分子,在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JAK/STAT信号通路在细胞因子信号传递中起主导作用,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国内外研究显示J...
袁慧
综合性实验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2年
随着各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在世界各国的流行,社会对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仅要求预防医学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加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得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充分发挥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势在必行.为了通过实验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动手能力及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目前的实验室设备、人力、实践基地等资源,对预防医学开设的一些专业实验课在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黄月娥姚应水文育锋袁慧金岳龙
关键词:示教实验室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课综合性实验教学
临床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临床专业本科生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皖南医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本科生173人进行调查。结果有60.12%的学生认为预防医学重要,52.63%的对预防医学课程感兴趣,50.58%的认为教师的讲课方式不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77.33%的认为教师很少主动与学生互动,66.50%的认为课堂气氛不活跃,71.68%的学生预防医学知识掌握程度<50%。结论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提出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
陈玉娟黄月娥陈佰锋常微微朱玉石玮袁慧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生教学现状教学评价
医学论文中定量资料假设检验方法误用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解析医学研究论文中使用定量资料假设检验方法的常见错误,介绍了定量资料常用假设检验方法,提出了在使用常用统计方法时应掌握其适用条件,避免其误用。
常微微袁慧贺连平姚应水
关键词:医学论文误用
某医科院校医学生食源性疾病KAP现况及干预效果评价
2013年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人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是当前突出的卫生问题,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首要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Et常生活和学习。
陈玉娟袁慧陈佰锋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健康知识
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识别和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tata10软件,对我国2000-2013年国内公开报道的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到本研究的文献共12篇,累计调查2 330人,其中病例组785人,对照组1 545人。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3岁、精神差、颈抵抗、神经反射异常、有手足抖动抽搐症状、感染病毒为EV71、发热大于39℃、外周血WBC〉12×10^9/L和有呕吐症状,合并后的OR值和95%CI分别为3.07(2.23~4.23)、65.88(30.46~142.48)、55.02(19.70~153.67)、34.78(11.91~101.51)、20.33(12.23~33.80)、8.75(6.19~12.36)、4.40(3.26~5.93)、3.21(1.27~8.11)和3.19(1.39~7.34)。颈抵抗、有手足抖动抽搐症状、有呕吐症状和外周血WBC〉12×10^9/L等4个危险因素存在发表偏倚,其余5个危险因素无发表偏倚。经敏感性分析,有手足抖动抽搐症状、有呕吐症状和外周血WBC〉12×10^9/L等3个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结果不稳定,其余各危险因素合并OR值结果基本稳定。结论患儿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感染病毒为EV71、发热大于39℃和年龄小于3岁等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可靠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综合识别,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重症病例发病率和死亡率。
秦伟袁慧杨涛潘晓芳孙丹
关键词:手足口病META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