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帅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及术式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分析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着中央区阳性淋巴结个数的增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多区转移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102例侧颈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Ⅱ区阳性55例(53.92%),Ⅲ区阳性62例(60.78%),Ⅳ区阳性76例(74.51%),Ⅴ区阳性17例(16.67%).在侧颈转移过程中,Ⅳ区为最易受侵犯的区域,其次为Ⅲ区,再次为Ⅱ区,最后为Ⅴ区.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治疗中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特别是阳性淋巴结较多(>3)患者应同时行患侧Ⅱ~Ⅴ区淋巴结清扫.
- 薛帅王培松郑丽娟韩哲陈光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 浅议如何优化我国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动态监测被引量:1
- 2023年
- 作为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管理策略,动态监测得到国内外多数指南的推荐,然而在国内却未获得中国患者和医师的广泛接纳。医师应提高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低危"的认识,熟练鉴别中高危病例,熟悉诊断疾病进展的标准及方法,及时为疾病进展患者选择更积极的治疗策略。通过分析动态监测的长期成本效益,重视患者因诊疗行为付出的健康成本和术后疾病状态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削弱,推动诊疗行为向有利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降低整体成本的方向调整。同时,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全面了解各种治疗方式对心理、身体状态的影响,从心理上积极支持患者,坚定其执行动态监测的信心。通过加强多学科诊疗团队与制度建设,实现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分层、疾病进展的准确判断、心理波动的及时疏导、动态随访的长期坚持。应找准提高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的着力点,提高中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水平,促进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动态监测的良性发展。未来,中国针对动态监测应积极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积累高质量的文献证据,推动标准化进程,规范的动态监测一定会使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受益。
- 薛帅王培松卢麒宇陈光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疾病进展
- 中国甲状腺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及其意义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综合分析中国甲状腺癌患者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收集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发表的关于"PTEN蛋白在中国甲状腺癌患者中表达"的研究资料,采用Meta分析对这些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篇文献(971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556例甲状腺癌患者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263例,正常甲状腺或甲状腺良性病变对照组415病例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382例,优势比为0.08,95%CI=0.06~0.12(P<0.01)。结论 Meta分析显示在中国甲状腺癌患者中,PTEN蛋白表达低于在正常甲状腺或甲状腺良性病变中。PTEN低表达可能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这对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参考意义。
- 薛帅刘嘉陈光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PTEN磷酸水解酶META分析
- 改良Miccoli术式微创甲状腺癌根治术302例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腔镜辅助甲状腺癌根治术302例,总结手术经验和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13例手术中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302例,1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98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5~80ml,平均30ml,术后引流10~70ml。第2~3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1~4d,平均2.4d。患者均对瘢痕效果满意。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术后出现暂时『生声音嘶哑1例,3个月内康复;术后暂时性低钙1例,术后给予补钙,1周恢复:术后病理诊断为单侧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或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79例,单侧多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或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101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或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120例,甲状腺滤泡癌2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12个,平均4.2个,其中转移45%(136例),侧颈区淋巴结清扫4—20个,平均8.2个,其中转移80%(22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出血或感染。术后予常规内分泌抑制治疗及部分患者行I131治疗,全组随访1~36个月,行甲状腺超声、CT、核素扫描检查,无1例出现复发。结论腔镜辅助甲状腺癌根治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陈光吕智王培松刘嘉张红玉薛帅郑丽娟韩哲
-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根治术
- 甲状腺髓样癌52例临床病例诊治体会
- 目的 总结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特征,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52例,手术5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4例;原发灶大小平均...
- 郑丽娟王培松张红玉韩哲薛帅刘嘉陈光
- 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因侧颈淋巴结转移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72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05例,女性167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42±8)岁.其中29例(10.7%)合并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通过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29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患者中,单区转移16例(55.2%),两区转移6例(20.7%),三区转移7例(24.1%).x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与跳跃性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x2值分别为14.056、21.362,P值均=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4.318,95% CI:1.767 ~ 10.552,P=0.001)、微小癌(OR=2.623,95% CI:1.013~6.795,P=0.047)、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上部(OR=11.982,95% CI:2.533~56.173,P=0.002)是跳跃性转移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45岁、微小癌、肿瘤癌灶位于甲状腺上部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更易发生跳跃性转移.跳跃性转移常为侧颈多区受累.对于此类患者,当侧颈淋巴结肿大时,应适当放宽侧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的适应证.
- 战欣薛帅殷悦陈光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
- Graves’病合并甲状腺微乳头状癌的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结合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就Graves’病合并甲状腺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做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总结分析了2008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诊治的32例Graves’病合并甲状腺微乳头状癌的患者资料,同时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同时期32例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正常的单纯甲状腺微乳头状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实验组32例年龄24~71岁。其中男3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1:9.7。实验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15例,阴性17例,对照组阳性7例,阴性25例。实验组阳性淋巴结个数平均值为3±2.88个,而对照组为1.71±1.25个。实验组阳性淋巴结转移的比率(阳性淋巴结个数/中央区清扫总淋巴结个数,且中央区清扫总淋巴结个数≥3)为(50.34±27.09)%,对照组为(33.50±30.79)%。以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3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5,0.039和0.018)。结论 Graves’病合并甲状腺微乳头状癌比单独甲状腺微乳头状癌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更多,转移比率更高,为防止术后Graves’病和甲状腺癌局部淋巴结的复发,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理想术式。
- 薛帅王培松张丽王墨陈光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对颈清扫范围的影响
- 目的 分析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2008.07~2012.07在我科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18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18...
- 薛帅王培松郑丽娟韩哲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