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天志

作品数:34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心肌
  • 7篇血管
  • 6篇血清
  • 6篇介入
  • 5篇蛋白
  • 5篇心肌梗死
  • 5篇心力衰竭
  • 5篇心脏
  • 5篇衰竭
  • 5篇梗死
  • 5篇冠脉
  • 4篇心病
  • 4篇综合征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机构

  • 23篇西安医学院
  • 8篇西安医学院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3篇蔡天志
  • 12篇张安吉
  • 12篇李凯
  • 11篇辛宏
  • 8篇曹金龙
  • 5篇刘东武
  • 4篇刘伯学
  • 4篇王美雪
  • 3篇兰燕平
  • 3篇杨西超
  • 3篇张晓红
  • 3篇刘凯歌
  • 3篇李蓉
  • 2篇李朝兰
  • 2篇李程亮
  • 2篇激扬
  • 2篇王莉
  • 2篇吕婷婷
  • 2篇姚国敏
  • 2篇田磊

传媒

  • 4篇山西医药杂志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心衰患者150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50例;心功能Ⅲ级组,50例;心功能Ⅳ级组,50例;另选取50例心功能正常者做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院第二天清晨检测CysC水平。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Ⅱ级组患者对比,心功能Ⅲ级组及心功能Ⅳ级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CysC可以作为一个评价心衰、估计预后的客观指标。
李凯蔡天志兰燕平
关键词:心力衰竭
血清FSTL-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n=68)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2),依临床类型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2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n=2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n=23);依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25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血,采用ELISA法测FSTL-1,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FSTL-1、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SAP组FSTL-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三组间FST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FSTL-1、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TL-1、CRP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ACS组FSTL-1与CRP呈正相关(r=0.628,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STL-1明显升高,FSTL-1可能与斑块稳定性及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
蔡天志李朝兰张科林张安吉刘伯学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C-反应蛋白
早期复极综合征
2024年
早期复极综合征可能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有关,而早期复极模式在1%~13%的健康人群中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的机制与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电流的不平衡有关,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去极化和复极的离散。大多数展现无症状、孤立早期复极模式的个体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的干预。然而,对于早期复极患者可能遭遇的致命和严重后果之间的不匹配,仍然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需要通过细致的风险评估来应对。
康钰淇蔡天志马鸿兰
关键词:早期复极综合征心律失常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且行择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108例,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入选患者按照目前临床标准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案进行干预治疗,研究组口服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一日2次,每次100 mg),对照组口服给予缬沙坦(一日1次,每次80 mg)。入院后两组经规范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在PCI术前6 h和术后12 h,两组常规给予水化治疗。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肌酐、胱抑素C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CIN发生率;观察干预前后尿肾损伤分子水平变化。两组患者术后规律门诊复诊复查,未复诊患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联系,观察3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72 h血肌酐和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尿肾损伤分子-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择期PCI治疗过程中,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CIN发生率。
曹金龙马鸿兰辛宏蔡天志刘佰学张安吉马小川张科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造影剂肾病
一种心脏CT影像的快速重建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图像增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脏CT影像的快速重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获取初始心脏CT图像;根据初始心脏CT图像中像素点的灰度值和灰度叠加情况,获取心脏可能程度,进而筛选出疑似心脏像素点;根据疑似心脏像素点与心...
曹金龙张双红马鸿兰蔡天志激扬
冠心病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84例(冠心病组),按不同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7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59)、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53);同期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62例为对照组(n=62)。采用ELISA法测定4组血清FSTL-1水平。结果冠心病组FSTL-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FSTL-1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SAP组FST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FSTL-1与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FSTL-1明显升高,FSTL-1可能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蔡天志辛宏张科林李朝兰刘子林张安吉
关键词:冠心病易损斑块
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在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AGGF1)在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及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以及AGGF1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AGGF1的蛋白表达。将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低糖环境培养)和高糖组(培养基中加入25mmol/L D-葡萄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AGGF1的蛋白表达。然后将RF/6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GGF1处理组,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和Matrigel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结果:AGGF1蛋白在视网膜各层均有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明显表达,AGGF1在DR组视网膜中的表达(0.17±0.05)明显强于对照组(0.07±0.02)(P<0.05)。AGGF1蛋白在高糖组和对照组RF/6A细胞中均有表达,AGGF1在高糖下RF/6A细胞中的表达(0.63±0.10)明显强于对照组(0.40±0.03)(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14.88%±0.8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2.17%)(P<0.05);处理24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57.35%±1.89%)明显高于对照组(142.77%±0.50%)(P<0.05);处理48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85.39%±1.9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7%±1.33%)(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迁移数(127.00±7.00个)明显多于对照组(90.33±6.66个)(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管腔数(33.67±1.15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5.33±3.51个)(P<0.05);AGGF1组细胞分支总长度(8226.33±288.55μm)明显多于对照组(6463.33±938.01μm)(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和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AGGF1蛋白明显增多,AGGF1可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AGGF1可能参与了D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李蓉姚国敏闫红林王莉蔡天志袁博博巨伟王丽娜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李凯刘伯学刘东武张科林蔡天志张安吉张继军辛宏田磊张晓红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冠心病冠脉造影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心电图预判冠脉闭塞部位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心电图预判冠脉闭塞部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全面分析311例STEMI患者18导联心电图改变,预判出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心电图预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1%、81.2%(47/58),前间壁为90.2%、79.6%(78/98),前侧壁为69.3%、57.7%(30/5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预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如下:右冠状动脉近端96.1%、90.4%(47/52);远端83.3%、92.7%(51/5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为50.0%、97.0%(96/98)。结论通过18导联心电图,绝大部分病例能在术前较精确地预判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部位,有利于急诊PCI的顺利进行,对于指导STEMI的治疗、手术风险的评估、预测患者的预后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东武刘佰学张晓红李凯蔡天志张科林刘凯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管闭塞心电图
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典型心电图1例
2004年
蔡天志兰燕平张书宁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