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星
- 作品数:28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试论马雅可夫斯基与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创新被引量:3
- 2008年
- 马雅可夫斯基和曼德尔施塔姆对待诗歌语言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截然相反,但都为俄罗斯诗歌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马雅可夫斯基不受传统束缚,在诗歌语言、押韵法、诗行排列等方面大胆突破。曼德尔施塔姆则坚守传统,但利用语词的奇妙组合、诗行结构的间隔效果,极大地增强了诗歌审美活动的张力。
- 胡学星
- 关键词:马雅可夫斯基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创新
- 一首诗中隐藏的世界观——试析曼德尔施塔姆的《拉马克》
- 2008年
- 《拉马克》一诗可以说是曼德尔施塔姆玄妙诗歌的顶尖之作,充分体现了其诗学观点。揭示该诗中部分用语与柏格森、拉马克学说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曼德尔施塔姆的创作风格以及诗中隐含的世界观。
- 胡学星
- 关键词:拉马克进化论柏格森
- 姬蜂
- 2006年
- 尼科利斯基.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胡学星
- 关键词:姬蜂
- 试析果戈理笔下的“闯入者”形象及其叙事模式被引量:2
- 2011年
- 在果戈理的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中,源于乌克兰民间传说中的魔鬼、巫师等形象均拥有魔法力量。这类虚幻而神秘的形象成了日常生活的"闯入者",使生活常态趋向怪诞化,这给作家展现和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提供了自由和便利。在果戈理后来的创作中,随着题材的不断拓展和作品现实性的日渐加强,用来充当"闯入者"的对象物不再是魔鬼或巫师,作品中魔法力量的拥有者先后换成了神奇之物和现实人物。亦真亦幻的"闯入者"形象屡屡现身于果戈理的作品,这不仅成为果戈理建构叙事的一种常用范式,而且体现着其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
- 胡学星
- 关键词:果戈理叙事模式
- 个体与社会心理的契合——试析中篇小说《生》的潜在结构
- 2006年
- 中篇小说《生》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瓦尔拉莫夫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擅长攫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琐事,藉以阐发社会和人生的宏大主题。小说《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作品中实现了个体与社会心理的契合。
- 胡学星
-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社会心理
- 回望“生命之流”——用生命哲学解读《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被引量:1
- 2016年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布宁创作生涯中举足轻重的一部作品,体现了其复杂的世界观与创作观。作品以多重时间的综合记忆展现了主人公绵延的意识之流,注重主观感受和体验,随生命冲动与直觉的引领探索深层自我,追寻生命之流的本源。
- 张芳丽胡学星
- 关键词:生命哲学布宁
- 柏格森与曼德尔施塔姆诗学被引量:2
- 2005年
- 本文主要以哲学家柏格森的两部代表性著作<时间和自由意志>与<创造进化论>为参照,分析曼德尔施塔姆诗学和哲学家柏格森的学说之间的关联,揭示曼德尔施塔姆玄妙诗学的哲学来源.
- 胡学星
- 关键词:诗学绵延
- 试析果戈理喜剧的叙事模式被引量:1
- 2010年
- 在果戈理的创作中,魔法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普通人物进入充斥着魔法力量的空间,接着发生一系列难以置信的故事,这是果戈理擅长运用的一种叙事模式。在五幕喜剧《钦差大臣》中,果戈理运用的就是该种叙事模式,了解这种叙事模式,有助于我们对果戈理作品的准确把握。
- 胡学星
- 关键词:果戈理魔法叙事模式
- 巧用诗歌意象之间的间隔——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奥秘简析被引量:2
- 2008年
-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独具一格,成就斐然。他善于巧用性质迥异的诗歌意象,并借助意象之间的间隔,给读者留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其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
- 胡学星
- 关键词:曼德尔施塔姆白银时代诗歌意象
- 行吟诗人维索茨基
- 2003年
- 维索茨基的行吟诗歌以其与众不同的观察现实生活的角度和诗歌创作方式 ,在俄罗斯文化和文学史中独树一帜。他将表演天赋和诗歌创作融为一体 ,使他的行吟诗歌家喻户晓 ,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苏联经济、文化停滞时期的社会现实 ,成为人民精神生活的支撑 ;他演绎的经典名剧《哈姆雷特》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赞誉 ,出演的电影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尽管维索茨基在戏剧、电影和诗歌创作上均获得成功 ,但诗人生前却仅有一首诗歌得以发表。维索茨基及其所代表的行吟诗歌成为特殊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
- 胡学星
- 关键词:维索茨基文学评论《哈姆雷特》戏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