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康复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医院社区
  • 1篇支具
  • 1篇指背
  • 1篇指背腱膜
  • 1篇社区康复
  • 1篇术后
  • 1篇腱膜
  • 1篇外固定
  • 1篇外固定器
  • 1篇脑损伤
  • 1篇康复模式
  • 1篇后遗症
  • 1篇后遗症期
  • 1篇家庭康复
  • 1篇家庭康复模式
  • 1篇固定器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钱丽芳
  • 2篇肖永涛
  • 2篇龙青燕
  • 2篇侯瑞兴
  • 1篇颜修盛
  • 1篇廖哲安
  • 1篇朱海波
  • 1篇王旭豪
  • 1篇张国兴
  • 1篇王寅

传媒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支具在指背腱膜修复术后的临床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各式支具在指背腱膜修复术后指屈伸障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急诊行指背腱膜修复术后指屈伸障碍患者共29例34指,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3组,术后7周内即开始佩戴支具并功能锻炼为早期康复组(8例11指);术后7周后佩戴支具并功能锻炼为晚期康复组(12例13指);术后未佩戴支具,只行功能锻炼为对照组(9例10指)。3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患指运动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患指运功功能均有显著提升,早期康复组、晚期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结论指背腱膜修复术后早期应用支具对防治指屈伸障碍有着积极作用。
龙青燕肖永涛颜修盛钱丽芳朱海波侯瑞兴
关键词:外固定器康复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以医院为主进行治疗指导,社区配合,家庭参与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层传递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费用支出情况。方法选取脑损伤后6个月至3年进入后遗症期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A组:以医院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对社区康复工作员进行定期培训,给脑损伤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知识讲座,医院给予患者功能评定及制定治疗计划,发放简易康复治疗图解,患者就近在社区康复室和(或)家庭里完成康复训练,以个体康复训练为主。B组: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师给予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两组康复训练内容均包括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等。分别在入组时、康复干预3、6个月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评定、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并同时进行两组康复治疗总费用支出调查。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IM功能独立性评定、WHOQOL-BREF评定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功能独立性方面,治疗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4)生存质量方面,包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费用支出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B组费用支出少。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层传递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的治疗,能达到单纯医院康复治疗模式下的同等疗效;在提升功能独立性方面,优于单纯医院模式,优势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体现;同时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龙青燕廖哲安张国兴肖永涛王旭豪钱丽芳王寅周建祖严文洁侯瑞兴
关键词:脑损伤社区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