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琴
- 作品数:17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_(54)、CD_(44)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探讨CD54、CD44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腺样囊性癌中CD54、CD44表达情况。[结果]在腺样囊性癌腺样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CD54、CD44表达率分别为88 24 %、66 67%、25 %与35 29 %、50%、87 5 %。在31例中 ,21例有复发或淋巴结转移 ,19例无复发转移 ,CD54在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复发转移组(P<0 01) ,而CD44的表达在复发转移组中却显著高于复发转移组(P<0 01)。[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CD54、CD44分子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进展及复发、转移有关。CD54高表达者复发转移较低 ,而CD44高表达者复发。
- 陈刚赵春利翁秀琴许磊
- 关键词: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CD54CD44
- 胃炎与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并与慢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等良性病变的VEGF表达相比较。[方法]良性病变材料来自胃癌高发区长乐市的胃镜普查病例72例。胃癌标本53例 ,其中活检10例、根治标本43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VEGF的表达为45%(9/20),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为36 7% (11/30) ,不典型增生为41% (9/22)。阳性着色程度较浅 ,有的形成一定排列有序的染色颗粒。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59%(31/53) ,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 ,且癌细胞着色弥漫、深棕色。胃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VEGF阳性表达无差异(P>0 05) ,然而VEGF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 (P<0 05)。[结论]VEGF在慢性胃炎等良性病变中可有一定比例的表达 ,在胃癌中有高水平的表达。
- 郑雄伟许磊赵春利陆丽俐翁秀琴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胃炎免疫组化胃癌病理
- 血管中心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1998年
- 血管中心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许磊赵春利陈刚翁秀琴血管中心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中的罕见类型。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我院发现的13例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的血管中心性淋巴瘤13例,占同期275例非霍奇金恶性...
- 许磊赵春利陈刚翁秀琴
- 关键词:淋巴瘤NHL病理学
-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定位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用异硫蓝标记法标记SLN并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20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分析结直肠癌转移与各种病理因素关系。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6%,SLN状态与非SLN的符合率为100%。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在常规病检阴性的40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结直肠癌转移与肿瘤侵袭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密切关系。结论:SLN技术运用于结直肠癌将更方便、更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并提高结直肠癌临床分期,为结直肠癌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林贤东郑雄伟张红力超陈刚翁秀琴应敏刚
- 关键词:肿瘤转移前哨淋巴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192)Ir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术前的应用被引量:1
- 1999年
- 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CC)术前放疗可改善局部情况,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癌细胞活性及术中播散〔1〕。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我们应用荷兰核通公司生产的Micro-SelectronHDR192Ir后装治疗机对...
- 孙树芬许磊潘建基翁秀琴
-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疗法术前铱192
- 18例肺腺鳞癌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肺腺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收集10年来2所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8例。男16例 ,女2例。年龄39~71岁。主要症状 :咳嗽 ,痰中带血 ,胸痛 ,气促 ,发热与全身痛。主要体征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骨转移 ,胸水。18例有胸片 ,8例行胸部CT检查。结果 :手术治疗7例 ,取出37个淋巴结均阳性。放、化疗11例。在镜下按两种肿瘤的任何一种必须占全部肿瘤的20 %以上的标准诊断。本组以瘤内腺癌含量<40 % ,40 %~60 % ,>60 %分3组 ,结果<40 %6例 ,40~60 %7例 ,>60 %5例。影像学表现为周围型10例 ,中央型8例。单发17例 ,多发1例 ,8例中央型腺鳞癌合并肺不张大小平均4.88~6.90cm ,10例周围型腺鳞癌肿块大小平均4.05~5.05cm。结论 :据报道发病率大约占10 % ,发病率与分型标准、取材多少有关。认为瘤内腺癌成分与影像学所表现的肿瘤分型、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无明显的关系。
- 郑石芳许磊翁秀琴王世忠
- 关键词:肺肿瘤CT病理
- 手工制作组织芯片的方法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介绍一种手工制作组织芯片的方法。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60例肺癌患者病例制作组织标本,将标本常规处理后利用不同熔点的蜡,用包埋盒和手工芯片仪制作组织芯片,用锋利的一次性刀片做3μm厚的连续切片,评价组织芯片组织形态学情况。结果制备的组织芯片各个组织为所要组织形态学区域,蜡块完整,组织排列整齐,蜡块未见开裂及组织丢失,组织与蜡块结合紧密,组织芯片能被完整切出。结论利用不同熔点的蜡进行组织芯片手工制作,此方法简便易行,无需其他费用,切片染色效果满意,适用性广泛。
- 朱伟峰彭凤英翁秀琴蔡晓雯
- 关键词:组织芯片蜡块病理标本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 郑雄伟林贤东陈刚陆丽莉翁秀琴应敏刚叶韵彬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常规病理检查转移组淋巴管浸润肿物大小
- 572例乳腺肿物术中冰冻诊断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乳腺肿物术中冰冻滞诊及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572例乳腺肿物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比。结果冰冻切片诊断确诊率为98.1%(561/572);误诊率和滞诊率分别为1.2%(7/572)和0.7%(4/572)。结论乳腺肿物术中冰冻可以提供病变的良恶性质,明确手术范围的大小,防止手术过度和不足。
- 吴茜翁秀琴朱伟峰
- 关键词:乳腺肿物术中冰冻误诊
- 计算机系统在病理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实现病理资料管理的网络化。方法运用计算机将所有病理资料的文字内容、图片输入病理资料管理系统。结果病理资料应用计算机管理后,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方便了工作,效果良好。结论采用计算机操作后,不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资料检索、教学及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
- 翁秀琴张振华林贤东
-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