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宗昌
- 作品数:2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列子》文本及其流传研究
- 《列子》一书历来多有认为其为伪书者,仅这一观点便大大影响了《列子》的研究,许多人一提它便认为不值得研究,有的甚至避而不谈.其实这种思维是错误的,该文意在打破这种传统思维,立足于《列子》文本本身,开掘其文献价值.文章的前两...
- 管宗昌
- 关键词:列子黄老学注本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先秦作品中惠子的文学形象被引量:1
- 2011年
- 惠子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名辩家。他的形象在先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不同作品独具特色的艺术处理。《战国策》突出惠子的谏士风采,《韩非子》突出了其名辩家的风采,《荀子》则倾向于否定惠子的名辩主题,并有意进行人身攻击,至《吕氏春秋》,就将惠子的政治失意和善辩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形象。
- 管宗昌
- 关键词:政治家
- 《韩非子·喻老》确是借老子言论为法家思想张本
- 2014年
- 《喻老》篇的性质历来有争议。但通过梳理行文形态可以看出,其故事叙述并不独立,议论特征更加明显。在故事叙述和议论过程中,作者通过偏引老子、嫁接概念、偷换概念、暗度陈仓、偏引故事主旨等方式,成功实现了自我理念的注入和对法家思想的张本。通过这些证据可以定论,《韩非子·喻老》确是借老子言论为法家思想张本。
- 管宗昌杨莉
- 关键词:老子法家
- 遭逢际遇事象大观园的营造——《吕氏春秋·孝行览》的题材、主旨及结构
- 2009年
- 《吕氏春秋》收录的都是与遭逢际遇相关的事象,题材很集中。这些事象的编排遵循着既定的规则。其中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按照重大题材到普通题材的顺序进行排列,反映出明确的题材分类观念。除首篇外,其余7篇或是每篇兼顾问题的两个方面,或是前后两篇正反相成,形成互补结构,都富有辩证性。《孝行览》首篇与其余7篇构不成主从关系,二者相疏离。《孝行览》的名称是从天地人三才相承理念推衍出来的。
- 管宗昌
- 关键词:题材
- 《吕氏春秋》对长篇历史故事的处理
- 2013年
- 《吕氏春秋》倾向于收录长短适宜的历史故事,但偶尔也会收录长篇历史故事。《吕氏春秋》出于篇章规模的考虑,会对既有的长故事进行篇幅压缩。其基本手段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进行集中化处理,使情节线索更为集中、人物关系更为明晰。但是篇幅的压缩并不意味着人物形象的单一化和简单化,其通过人物语言的设计与扩展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化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更加生动。这都体现出《吕氏春秋》独特的文学理念。
- 管宗昌杨莉
- 关键词:《吕氏春秋》故事情节
- 杨朱学派的政治思想
- 2008年
- 介绍了杨朱学派治身、治天下统一的主张。指出杨朱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的养生理论推之于治天下的不取、不与的理论。其至高的政治理想是"君臣道息",而现世的理想则是"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其基本内容是"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 管宗昌
- 关键词:贵己重生公天下
- 试析《吕氏春秋》的篇幅规律
- 2012年
- 《吕氏春秋》在各篇的篇幅字数上体现出编撰者的匠心独运。通过对各篇与各单元篇幅字数的统计,可以看出,编撰者在篇幅上有较为规整的要求。其通过双重或三重控制,不仅使本书每篇规模接近,而且使各单元规模更加规整。《有始览》的平均规模小于其它各览,透露出更加深刻的内涵。其中既反映了编撰者对于篇幅的控制,也反映出其有意构建经传结构的理念。
- 管宗昌
- 关键词:篇幅
- 再谈《七发》及唐前“七体”赋作的主旨
- 2011年
- 《七发》除了"戒奢"之外,还有一条讽谏主上举贤任能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到诸多先秦时期文学因素的影响。自《七激》始,"七体"的题材由问疾转变为招隐,但这一讽谏主旨一直未变。这成为其后七体作品的基本内容,只是在不同阶段、不同作品中表现程度与方式有所差异。这一主旨符合文臣的基本精神诉求,《七发》、《七激》等作品的宛转表达方式又为他们提供了安全合适的范本,最终造就了七体的模拟继作之风。
- 李宏伟管宗昌
- 关键词:七体主旨讽谏
- 《吕氏春秋》八览之间的结构形态
- 2014年
- 《吕氏春秋》八览之间遵循着鲜明而复杂的结构理念。其以《有始览》统摄全体,又与《孝行览》形成三才观。各览编排时,国家兴亡题材的单元在前,其他在后;君道的单元在前,臣道在后。相邻的览之间不但题材或主题相近或一致,而且有时还可见其以相近主题、题材或概念首尾相连。八览之间形成的是规整与丰富生动相统一的结构形态。
- 管宗昌杨莉
- 关键词:《吕氏春秋》
- 论《吕氏春秋·有始览》与相关篇目的互见关系
- 2011年
- 《吕氏春秋.有始览》与相关篇目存在互见关系。这种互见关系承自先秦时期论著的经传结构,《有始览》起着经的提摄作用。其在编撰时坚持了篇幅大体一致的原则,对寓言故事和议论性语言进行了平衡处理。一面扩展议论性语言,一面将寓言故事简省为互见关系,避免了重文过多,也避免了篇幅过短。
- 管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