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恩金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增殖
  • 2篇神经根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椎间孔
  • 2篇颈神经
  • 2篇颈神经根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颈椎间孔
  • 2篇肺癌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损伤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五人...

作者

  • 8篇石恩金
  • 5篇凌光烈
  • 3篇舒强
  • 2篇杨凌洪
  • 2篇郑新宇
  • 1篇蒋健
  • 1篇马铃
  • 1篇刘瑞昌
  • 1篇孟凡东
  • 1篇程云飞
  • 1篇吕刚
  • 1篇李万冬
  • 1篇陈丽萍

传媒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锌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锌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硫酸锌水溶液后,肝脏生化酶类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硫酸锌10~20mg/kg可起到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硫酸锌的给予时机以手术前6h为宜。术前6h给予硫酸锌,肝脏HSP70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锌可明显地诱导HSP70的表达,可能是锌对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又一重要机制。
石恩金孟凡东郑新宇舒强凌光烈
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硫酸锌热休克蛋白70
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应用解剖被引量:5
2002年
颈椎病是目前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临床方面已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关于这个区域的应用解剖数据甚少 ,而有关腰椎神经根和腰椎间孔的解剖和病理 ,已被文献证明。对于颈椎方面的研究 ,都集中在椎体、椎管和脊髓。关于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测量方面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定量数据 ,我们认为对颈神经根周围骨的因素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产生一套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定量数据对临床是有益的 。
程云飞杨凌洪石恩金
关键词:颈椎间孔颈椎病钢板螺钉颈神经根
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应用解剖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为颈椎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补充的定量数据。方法:在干燥的颈椎椎骨标本和福尔马林固定的颈椎标本上,测量颈神经根槽和颈椎椎间孔。结果:内侧区的平均长度,内侧区前缘中点到椎体中线的距离从C_3~C_7逐渐增加。C_3内侧区的宽度较大,C_7上、下关节突及峡部高度之和的后中点到颈神经根槽后壁的前后距离最小。结论:研究结果为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了相关的应用解剖数据。
杨凌洪石恩金刘瑞昌吕刚凌光烈
关键词:颈椎间孔颈椎病应用解剖学
胆囊切除术有关的解剖学问题被引量:2
2006年
石恩金
关键词: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器械手术意外胆管损伤手术技巧胆汁瘘
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动脉硬化早期中膜与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大鼠的颈总动脉后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 2 4h 5 溴脱氧尿嘧啶尿苷阳性平滑肌细胞出现 ,阳性细胞率分别于术后第 2 ,5d出现高峰。术后第 2 ,3d迁移细胞的出现率最高。术后第 3d ,88.8%迁移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 ,术后第 3d中膜平滑肌细胞特别是内层的为合成型 ,并且与细胞外基质连接稀疏 ,基底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被消化。结论 :动脉损伤后 ,中膜平滑肌细胞呈高增殖性 ,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 ,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性降低 ,中膜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被消化 ,增生活跃的细胞向内膜的迁移性增高。
李万冬马铃舒强石恩金凌光烈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增生平滑肌细胞
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及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评价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对判定肺癌恶性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9例肺癌间质血管密度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肺癌病理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关系。[结果]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在各组织类型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分化癌具有较强的血管生成能力;I期肺癌中血管密度明显低于Ⅱ期和Ⅲ期肺癌(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密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价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肺癌间质血管密度高可能促进淋巴结转移发生和肺癌的发展。
石恩金郑新宇陈丽萍凌光烈
关键词:肺癌血管密度免疫组化
细胞角蛋白CK19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检测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GK19)在肺癌的患者血清中含量。方法应用Centocor CYERA21-1放射免疫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K1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CK19的平均值为0.67ng/ml,而肺腺癌(Ⅲ、Ⅳ期)CK19的阳性率为41.7%,肺鳞状上皮腺癌(Ⅲ、Ⅳ期)的阳性率为69.2%,大细胞癌为25.0%,小细胞癌为33.3%。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CK19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提示其可能是肺癌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
石恩金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19肺癌
抑制大鼠动脉损伤后早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可降低内膜肥厚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早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内膜肥厚的关系。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动脉后 ,在不同时期投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temocapril-HCl,10mg·kg-1·d-1) ,观察平滑肌细胞BrdU(5 -溴脱氧尿嘧啶尿苷 )标记率和内膜面积。结果 :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BrdU阳性细胞出现于术后 2 4h ,BrdU标记率呈双峰期变化 ,第 1期在 1- 3d ,峰值在 2d为 5 3% ,第 2期在 3- 7d ,峰值在 5d为 2 7%。在第 1个增殖期投予temocapril显著抑制第 2个增殖期的BrdU标记率 (0 0 5± 0 0 2 ) % ,对照组为 (4 5 0± 0 2 7) % (P <0 0 1) ,同时也显著抑制了术后10d内膜面积的增加 (10 6 70 1μm2 ± 7713 3μm2 ) (P <0 0 1)。而仅在第 2个增殖期投药 ,则不能抑制内膜面积的增加 (83499 5 μm2 ± 3136 0 0 μm2 ) (P >0 0 5 ) ,其程度与未投药组相当。结论
舒强石恩金蒋健凌光烈
关键词:动脉损伤中膜平滑肌细胞内膜肥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