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杰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NRG1、HER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PC)组织中神经调节蛋白1(NRG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0年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治PC患者96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NRG1、HER3表达;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NRG1、HER3表达对PC患者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P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PC癌组织中NRG1、HER3阳性率分别为78.13%(75/96)、75.00%(72/96),高于癌旁组织6.25%(6/96)、8.33%(8/96)(χ^(2)/P=101.670/<0.001,87.771/<0.001)。TNM分期Ⅲ期、Gleason评分>7分及术前PSA水平≥20μg/L患者癌组织中NRG1、HER3阳性率大于TNM分期Ⅰ~Ⅱ期、Gleason评分≤7分及术前PSA水平<20μg/L(χ^(2)/P=6.181/0.013,8.533/0.003;7.731/0.005,6.769/0.009;6.508/0.011,7.376/0.007)。NRG1阳性组、HER3阳性组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低于NRG1阴性组、HER3阴性组(χ^(2)/P=4.267/0.039,5.499/0.019)。TNM分期Ⅲ期、Gleason评分>7分、术前PSA≥20μg/L、NRG1阳性,HER3阳性是影响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48(1.118~1.875),1.401(1.138~1.724),1.353(1.059~1.728),1.338(1.057~1.692),1.293(1.014~1.649)]。结论PC癌组织中NRG1、HER3表达升高,与PC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是新的评估PC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 王潇然陆巍于欣王永杰王勇廉吉虎李震霄宋海涛
- 关键词:前列腺癌神经调节蛋白1预后
- 雷米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大鼠对心肌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究心肌细胞中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在雷米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参照Olivette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假手术组穿线而不结扎。术后1 w后予雷米普利灌胃药物治疗,持续给药30 d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Western印迹检测NF-κB P50、NF-κB P65、P-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水平表达增加,P-IκBα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雷米普利组NF-κB P50、NF-κB 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雷米普利治疗心梗大鼠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刘月英饶艳伟王永杰邬志强
- 关键词:雷米普利心肌梗死核转录因子-KB
- 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指标及HMGB-1、s TREM-1、PCT水平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清HMGB-1、sTREM-1、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行BAL治疗,B组行BAL联合振动排痰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血清HMGB-1、sTREM-1、PCT水平。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A组的80.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O2/FiO2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而两组患者PaCO2水平及血清HMGB-1、sTREM-1、PCT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均P <0.05)。结论振动排痰可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反应。
- 张靓靓王永杰
- 关键词:振动排痰高迁移率族蛋白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 2024年
-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早期风险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4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确诊COVID-19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分为MC组(轻型及普通型,61例)与SC组(重型及危重型,1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COVID-19疫苗接种情况、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透析时间]、首发临床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呼吸困难)、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白蛋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aCCI、淋巴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 95%CI:1.016~1.553,P=0.035;OR=1.021,95%CI:1.001~1.041,P=0.04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率低,整体年龄偏大。年龄大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董春丽宋海涛于欣李震霄王永杰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重症C反应蛋白
- 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在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30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 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联合CVP指导液体治疗;对照组26例,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EGDT)的达标后,治疗1、3 d的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最高血清乳酸、呼吸参数(呼气末正压水平、呼吸频率、顺应性、氧合指数)、24 h液体正平衡、血肌酐、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EVLWI+ITBVI组3 d时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呼吸参数、24 h液体正平衡均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单纯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容量状态,更合理地指导液体治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 张靓靓王永杰宋海涛贡旭楠邬志强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指数CVP液体管理
- 28例ICU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包括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破伤风杆菌是绝对厌氧细菌,属于梭形芽孢杆菌属中的梭菌,革兰染色阳性。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有报道显示,成人重症破伤风病死率为15%~40%[1]。当重症破伤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后,应尽早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同时给予大剂量镇静镇痛药物以控制频繁的肌肉抽搐;机械通气可以保证患者镇静时的呼吸安全,维持患者正常呼吸,降低呼吸肌负荷,减少耗能和耗氧量[2]。给予破伤风患者合理的ICU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笔者对本科近年收治的28例重症破伤风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 于欣王潇然饶艳伟李震宵张海涛王永杰
- 关键词:重症破伤风机械通气镇静镇痛
- 硫酸镁在成人重症破伤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硫酸镁在重度成人破伤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4年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59例重症破伤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试验组)和未用硫酸镁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28例,对照组31例。观察两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生差异。结果:试验组所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用于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可以减少丙泊酚、瑞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等镇痛镇静剂的用量,降低潜在的药物副作用风险,且能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生。
- 段文超王永杰
- 关键词:重症破伤风硫酸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瑞芬太尼咪达唑仑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感染性高热70例被引量:8
- 2013年
- 感染性高热容易出现意识障碍、惊厥、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加重或引发其他新的疾病等,不及时处理常常会危及生命。常规的退热药物虽然能够降低体温,但是随之出现的大汗、乏力、低血压等情况,更易出现脑血栓和心血管病等并发症。醒脑静注射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等昏迷患者,起保护脑细胞、促清醒等作用。
- 殷显德王永杰邬志强张蕾
- 关键词:感染性高热醒脑静注射液
- 血必净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降钙素原(PCT)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9.57%(χ^(2)=5.373,P=0.020)。治疗1周后,2组PT、APTT短于治疗前,D-D水平低于治疗前,Fib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IL-6、TNF-α、hs-CRP、NT-proBNP、cTnI、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7%vs.8.70%,P=1.000)。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脓毒症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清指标等,且不良反应较少。
- 沈岑董春丽王永杰
- 关键词:脓毒症血必净美罗培南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
- 脑电双频指数对重症破伤风患者镇静监测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与传统镇静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在重症破伤风患者镇静中的相关性,探讨BIS对重症破伤风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23年1月至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重症破伤风患者,以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镇静治疗,在病程四个治疗阶段[第一阶段(早期,0~1周)、第二阶段(抽搐加重期,1~2周),第三阶段(平台期,2~3周)、第四阶段(恢复期,3~4周)]各选择一个时间点记录RASS评分及BIS数值,分析四个治疗阶段BIS与RASS评分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阶段BIS值分别为84.39±8.45、63.35±8.33、59.78±7.06、91.15±5.41,RASS评分分别为0(-0.47,0.32)、-2(-2.56,-2.04)、-3(-3.65,-3.25)、0(0.06,0.49)。在第一至第三阶段,随着破伤风患者抽搐加重,镇静药物用量增加,BIS值及RASS评分呈下降趋势,而在第四阶段恢复期,患者抽搐减轻,镇静药物减量,BIS值及RASS评分明显上升。四个阶段的BIS值、RA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阶段BIS值与RA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8,r=0.784,r=0.504,r=0.413,P<0.01)。结论 BIS与RASS评分在重症破伤风患者四个治疗阶段的镇静深度评估中均具有良好相关性。BIS操作简单方便,避免反复刺激、减少主观因素干扰,可作为判断重症破伤风患者镇静深度的客观指标。
- 董春丽张靓靓宋海涛王永杰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破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