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富恩

作品数:3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理学
  • 4篇心学
  • 4篇哲学
  • 4篇吕祖谦
  • 3篇儒家
  • 3篇儒学
  • 3篇周易
  • 3篇朱子学
  • 3篇子学
  • 3篇封建
  • 3篇辩证法
  • 2篇学派
  • 2篇宋明理学
  • 2篇朱子学研究
  • 2篇文化
  • 2篇物极必反
  • 2篇理学家
  • 2篇理学思想
  • 2篇礼学
  • 2篇礼学思想

机构

  • 33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33篇潘富恩
  • 3篇东方朔
  • 2篇徐余庆
  • 2篇徐洪兴
  • 2篇杨建祥
  • 2篇陈天林
  • 1篇胡虹
  • 1篇洪军

传媒

  • 3篇学习论坛
  • 2篇浙江学刊
  • 2篇哲学研究
  • 2篇学术月刊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中共宁波市委...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朱子学刊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军队政工理论...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8
  • 1篇1986
  • 1篇198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被引量:1
2008年
南宋浙东婺学宗师吕组谦,发展了中国古代"有对"论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并永远处于"日新"之中;贯彻在认识作方面提出"致知"和"力行"相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在历史观方面提出"有因有革"、"向前则有功"的观点。吕祖谦认为人类也都是"同之中自有异"且"各得其所"地共生共存于世界上,于是提出"人之相与"即人事社会交往关系问题;主张"泛观广接"、多了解"物情事理",兼容"相反之论"而求同存异。甚至可以"降意以求"各作妥协、达到互解、和平共处。
潘富恩
板凳坐冷 文章做实——评束景南先生的“朱子学”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影响的哲人可以举出不少,除儒学开创者孔子这位文化巨匠之外,朱熹也是从宋代之后影响甚巨的人物。作为中国近古时代大哲学家的朱熹,他那规模庞杂而又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在过去的近八个世纪里,高踞官方正统哲学的宝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理论基础和世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元明清三代的中国思想界,
潘富恩徐洪兴
关键词:开创者元明清儒学朱子学
返本开新──评《内圣外王:儒家的社会哲学》被引量:2
1999年
潘富恩
关键词:社会哲学儒家内圣真精神外王文化动因
论吕祖谦“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被引量:3
1992年
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人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他的思想、学风、治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吕祖谦在学术上以“杂博”著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特征。所谓“思潮”,就不是只有一种学说定于独尊的地位,而是百川竞流,由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在相互论辩。
潘富恩
关键词:吕祖谦学术思想陆九渊治学方法学术主张
谈阳明心学与《西游记》的心路历程被引量:1
1997年
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到底如何去读?本文认为应该从当时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明代中叶,王阳明“心学”大盛,《西游记》深受其影响,并将其艺术化而指出了一条心路历程。
潘富恩
关键词:心学明心见性心路历程
略论浙东吕学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吕学”是南宋时期浙东地区,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的学说思想,它有着“中原文献之传”的家学和家风。它留意复杂的自然现象“天之文”和社会现象“人之文”,对传统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了辩证的理解和诠释。认为天地万物乃“各得其所”与互为“兼容”、和谐发展、共生共存。人际交往上主张“泛观广接”求同存异,反对“道不同不相知”的观点,力求达到互解互谅,和平共处。
潘富恩
本体与存在的阐释——杨国荣教授《心学之思》评价
1998年
以方法意识取代门户意识或某种一厢情愿的态度,已逐渐成为人们重新诠释传统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世纪以来,解释学的学者们藉此大历史、大尺度的形而上学化的哲学思维,为进一步澄明各种历史观念的内涵和意义提供了某种分析方法。而借重这种方法对中国传统思想加以新的哲学阐释,使之与西方哲学之间进行深层次的比较与对话,正成为当下新一代中国哲学的学者们所追求的目标。要站在学无中西的居高之域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新的检视和解读,无疑必须具备某种先决条件:开阔的胸襟,世界的眼光,以及对中西哲学精神的畅达的了解等等。我们高兴地看到,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杨国荣教授的新著《心学之恩——王阳明哲学的阐释》,正恰当地体现了这种尝试和追求。
潘富恩东方朔
关键词:心学程朱理学本质论生存论中西哲学中国传统哲学
曾国藩论“自概之道”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论述了曾国藩的“自概”哲理。天道忌盈,人道忌满。人盈满,是他概抑或先自概?曾国藩主张先自概。他提出“自概之道”,意在持盈保泰,持满有道,但包含着不少辩证法思想。
潘富恩杨建祥
关键词:曾国藩
评《洛学源流》
1988年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逐渐向广度和深度方面进展,曾多次举行全国性和有部分国外学者参加的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也出版了不少有如研究关学,闽学、心学的论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要比较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宋明理学发展、演变的线索,就必须对宋明理学的理论的奠基者即洛学学派的创始人程颢、程颐的思想作深入的探讨。
潘富恩
关键词:宋明理学心学学派泛神论
论陆九渊与吕祖谦思想之异同被引量:5
2005年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辨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则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学术思想上则共商讨、相融合、互补充。然而他们的思想亦同中有异,不论在为人治学的风格和探讨社会政治、哲学等问题的见解上亦各具特色。他们打破传统的经学独断论,强调主体精神的力量,主张经、史合一,经史并重,开一代风气,在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潘富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