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淡冰

作品数:24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颅脑
  • 7篇颅脑损伤
  • 7篇脑损伤
  • 5篇外伤
  • 5篇出血
  • 4篇预后
  • 4篇外伤性
  • 3篇亚低温
  • 3篇手术
  • 3篇重型
  • 3篇重型颅脑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低钠
  • 2篇低钠血症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压

机构

  • 16篇都江堰市人民...
  • 5篇都江堰市医疗...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1篇淡冰
  • 9篇彭宗清
  • 8篇曾令春
  • 7篇曾义军
  • 6篇王强平
  • 5篇易勇
  • 4篇杜德明
  • 4篇余水
  • 3篇李自强
  • 2篇余水
  • 2篇陈犇
  • 1篇周泽云
  • 1篇周章明
  • 1篇张明根
  • 1篇张跃康
  • 1篇张华茂
  • 1篇李鸿
  • 1篇李自强
  • 1篇易勇
  • 1篇梁张

传媒

  • 7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重庆医学
  • 2篇西部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199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对照组。两组术式均选择小骨窗手术,亚低温组66例,均于术后2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72~120 h,肛温维持在35~35.5℃。对照组64例,体温维持在37~37.5℃。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监测降温期间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气。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术后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适时恰当应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生存质量。
淡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亚低温预后
利用Stata编写ADO命令实现多样本多重比较的Nemenyi检验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Stata编写nemenyi.ado命令文件,从而实现Stata统计软件的非参数两两比较。方法利用Stata自带的do文件编辑器编写nemenyi.ado命令文件,根据已有文献实例进行演算说明使用方法。结果利用nemenyi.ado命令文件对实例数据分析,所得结果准确。结论本文所提供的ado命令文件与Stata统计软件的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结合使用,可协助科研工作者进行类似数据分析。
余水淡冰曾令春曾义军王强平彭宗清
关键词:STATA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对策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55例,其中同侧脑内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4例,对侧硬膜外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內血肿9例,大脑纵裂血肿5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2例,急性半球性脑肿胀伴薄层硬膜下血肿34例;长时间脑疝15例,长时间脑组缺血缺氧3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5例;复合伤21例,合并胸部、腹部、骨盆及四肢骨折,有明显的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术中操作不当3例;错误电凝重要血管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急性半球性脑肿胀,大面脑梗死,术中操作不当,对病情的误诊误治,麻醉问题等。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处理,可以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残率及病死率。
淡冰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
闭合性头伤CT动态观察的价值
1995年
闭合性头伤CT动态观察的价值(附25例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611830)周泽云,张明根,淡冰我院于1993年3月至1993年7月对25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两次及三次CT扫描动态观察,早期发现了一些继发性和迟发性病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
周泽云张明根淡冰
关键词:闭合性颅脑损伤CT
腰池持续引流与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腰池持续引流(LCD)与腰穿释放脑脊液(LP)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比较LCD与LP治疗tSAH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进行分析,合计1488例tSAH患者。Meta分析显示,LCD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LP组[RR=1.38,95%CI(1.22,1.56)];LCD组治疗及随访期末脑积水发生率[RR=0.29,95%CI(0.19,0.45)]、死亡率[RR=0.33,95%CI(0.20,0.54)]明显低于LP组,但颅内感染率明显高于LP组[RR=9.77,95%CI(1.27,74.93)]。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tSAH疗效优于腰穿释放脑脊液,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运用,但发生颅内感染风险明显增高,临床应用中应作相应防范。同时因存在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不高等易致偏倚的因素,影响论证真实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王强平曾令春曾义军余水淡冰彭宗清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对照试验
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DAI患者82例,40例采用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疗法,4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平均昏迷持续时间、3个月随访病死率,6个月随访GO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82例,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纳洛酮治疗,能够缩短DAI患者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论本组患者通过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疗法,可以提高DAI的治疗效果。
易勇淡冰陈犇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纳洛酮
早期及术中使用硫酸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及术中使用硫酸镁(Mg SO4)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随机纳入对照组(19例)、常规组(18例)和早期及术中应用组(25例)。对照组不使用任何Mg2+制剂,常规组于入院时使用Mg SO4,早期及术中应用组于入院时及术中使用Mg SO4;三组均在入院时、入院后24、48、72 h监测患者血清Mg2+浓度,对比患者术前、术后CT平扫结果及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早期及术中应用组仅提升伤后24 h血清Mg2+浓度,且较其他两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及术中应用组患者脑水肿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及术中应用组患者伤后3个月GOS中各项目所占比例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宜在早期及术中应用Mg SO4,可改善患者预后。
李自强淡冰曾令春彭宗清杜德明
关键词:危重病
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计数等参数与边缘带梗死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等参数与边缘带梗死的关系。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纳入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47例。分别记录年龄、多发伤、低血压、低血小板、血管狭窄以及在入院后14 d是否出现边缘带脑梗死。使用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探索边缘带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及独立影响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回归模型的评估价值。结果:年龄>60岁、低血压及低血小板是边缘带梗死的影响因素,但无独立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对外伤后边缘带梗死有诊断价值。结论:轻型颅脑外伤后边缘带梗死可能与低血压、低血小板有关。
余水曾令春彭宗清淡冰曾义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小板低血压
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替莫唑胺化疗引起假性进展特点的系统评价
2016年
目的 探讨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替莫唑胺(TMZ)化疗后发生假性进展的临床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Bandolier、Pub Med、CNKI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1990~2014年胶质瘤放疗联合同期TMZ化疗后引起假性进展的研究、肿瘤疾病进展并描述生存分析的随机对照试验、列队研究、病例对照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假性进展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性描述。结果 纳入病例对照研究1项,病例分析研究1项,文献结果尚可信。胶质瘤放疗联合TMZ化疗后影像学异常疑似肿瘤进展者占总放、化疗患者的42.4%(36/85)~53.3%(24/45),其中假性早期进展者占50.0%(18/36)~54.2%(13/24);假性进展与手术范围有关,与放疗剂量、卡氏评分等无关,与年龄的相关性不确定;假性进展者较肿瘤进展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长。结论 胶质瘤放疗联合TMZ化疗后出现假性进展的可能性较高,临床上需综合考虑,尤其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杜德明淡冰曾令春彭宗清李自强
关键词:替莫唑胺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参数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PLT)参数与外伤性脑梗死(T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月符合纳入除标准的颅脑损伤患者191例。将伤后14 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划入观察组,余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24、48小时,第3、7、14天,采集肘静脉血对PLT计数、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伤后24 h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6个月随访行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分别分析脑梗死与上述PLT参数的关系、PLT参数与颅脑损伤病情轻重的关系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LT计数降低、MPV升高、PDW升高;观察组患者GCS/GOS与PLT计数呈正相关,与MPV、PDW呈负相关。结论 PLT计数、MPV、PDW均与TCI有关,三者中PLT最具临床意义。PLT计数越低、MPV和PDW越高,脑梗死可能性越大,颅脑损伤可能越严重,预后可能越差。
淡冰余水曾令春彭宗清曾义军杜德明郑锋王强平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小板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