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松茂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预后
  • 5篇脓毒
  • 4篇血液
  • 4篇连续性
  • 3篇心肌
  • 3篇脓毒症
  • 3篇重症
  • 3篇综合征
  • 2篇心力衰竭
  • 2篇休克
  • 2篇血清
  • 2篇血液净化
  • 2篇血液滤过
  • 2篇炎症
  • 2篇再灌注
  • 2篇中毒
  • 2篇肾脏
  • 2篇肾脏替代
  • 2篇衰竭
  • 2篇缺血

机构

  • 17篇赣南医学院第...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欧阳松茂
  • 15篇朱宏泉
  • 6篇尹康
  • 5篇刘晓峰
  • 4篇祖国亮
  • 4篇许庆林
  • 4篇刘欣
  • 3篇胡滢
  • 3篇林洁
  • 2篇聂亮
  • 2篇幸莉萍
  • 1篇郭林
  • 1篇彭亚飞
  • 1篇王凤珍
  • 1篇陈辉
  • 1篇何新
  • 1篇苏子慧
  • 1篇谢艳梅
  • 1篇廖长风
  • 1篇曾繁林

传媒

  • 3篇赣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必净对腹腔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分析血必净对腹腔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腹腔感染性休克患者共7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前后血清学炎症因子指标PCT、hs-CRP、白细胞计数、IL-2、IL-6、TNF-α、IFN-γ、IL-4、IL-10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10.64±2.02)d,短于对照组的(12.13±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71%,死亡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学炎症因子指标PCT、hs-CRP、白细胞计数、IL-2、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抗休克治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联合血必净对于腹腔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确切。
林洁曾繁林杨慧娟朱宏泉欧阳松茂
关键词:血必净死亡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2例,根据急性肾损伤的不同分期,分为急性肾损伤Ⅰ组(18例)、Ⅱ组(13例)、Ⅲ组(11例),APACHEⅡ评分比较预后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急性肾损伤Ⅰ、Ⅱ组治疗48 h后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Ⅲ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恢复率与人为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存在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肾损伤Ⅰ、Ⅱ期时可明显改善感染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而在急性肾损伤Ⅲ期则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
欧阳松茂洪珉刘欣尹康朱宏泉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重症感染预后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治疗严重感染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严重感染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4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在相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照组仅行HVHF治疗.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行血、肾、血气常规检测,并检测治疗即刻、5h、10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即刻的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10 h的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FA在降低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升抗炎/致炎因子水平方面的效果显著,对严重感染并MODS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尹康许庆林朱宏泉谢艳梅祖国亮欧阳松茂幸莉萍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滤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因子
超声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时急性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复张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比研究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根据病情需要,采用控制性肺膨胀法对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2例血流动力稳定、无心脏疾病并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其中肺内源性组(ARDSp)10例,肺外源性组(ARDSexp)1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40cm H_2O,维持30s,肺复张前及结束后30s立即使用M型超声探查双侧心室内径,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组织多普勒法了解左右心室的心肌收缩力。监测同一时间点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力等指标。肺复张前及结束5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患者肺复张前后的氧合指数分别为(130±38)mm Hg和(180±62)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在复张终止时均发生下降(P<0.05),稍后恢复正常。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在肺复张结束时均下降,与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尖瓣环前叶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在复张前后无明显波动(P>0.05)。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平均血压变化和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百分比具有相关性(r=0.61,P<0.01)。ARDSp组和ARDSexp组组间比较肺复张前后心率、血压、心室内径、SM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过程中观察到短暂的平均血压的下降,其与心脏前负荷的改变显著相关。
祖国亮尹康欧阳松茂刘晓峰朱宏泉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肺复张手法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5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补液治疗,治疗组实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1天、第3天免疫指标情况。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细胞免疫影响的分析,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炎症/抗炎因子影响的分析,治疗组TNF-α降低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0升高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死亡8例,治疗组死亡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可以升高细胞免疫中CD4+T淋巴细胞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并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住院生存率。
刘晓峰胡滢朱宏泉欧阳松茂廖长风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功能炎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2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进行亚低温治疗的亚低温组有12例,未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常温组有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PO2、PCO2与常温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静态顺应性、平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低温组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气道峰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抑制肺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机体代谢情况,对肺起到保护作用。
朱宏泉何新许庆林欧阳松茂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肺功能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其与缺血预处理叠加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其心肌保护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
欧阳松茂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表达心肌缺血
文献传递
BIS监测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4月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ASS评分,n=40)与试验组(BIS监测,n=40),两组均采用常规咪达唑仑注射液或丙泊酚注射液进行镇静处理。对比分析两组的镇静效果。结果试验组镇静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的持续镇静时长、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上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AP)及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监测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理想,镇静效果良好,有利于调节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刘欣陈辉林洁欧阳松茂薛正彪邹晓欢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BIS监测
基于磁共振波谱分析评估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疗效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基于磁共振波谱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重症颅脑损伤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以M1作为刺激靶点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组各含53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比较两组脑代谢指标[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值、胆碱复合物(Cho)/Cr值]、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电图(EEG)分级、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分级及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结果治疗后,两组丘脑、脑干NAA/Cr数值升高,Cho/Cr数值降低,且观察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GCS评分、CRS-R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AEP分级、EEG分级、SSEP分级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BF、CBV均升高,MTT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促醒效果明显,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速度及脑内代谢有关。
吴超瑜欧阳奕安薛正彪赖纪英欧阳松茂王树生苏子慧朱宏泉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经颅磁刺激重症颅脑损伤促醒
脓毒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及激素的预后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及可能造成此类差异的原因,以及甲状腺激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脓毒血症及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不同预后、入科第2天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T_3、T_4、FT_3、FT_4,TSH)及降钙素原(PCT)、入科后24h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据患者不同转归,分为好转组(M组)、自动出院组(Q组)及死亡组(D组),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结果:脓毒血症组T_3、T_4、FT_3及FT_4水平均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CT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T_3、T_4、FT_3水平均低于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值位于M组及D组之间,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D组APACHE-Ⅱ评分高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及FT_3与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P<0.01),APACHE-Ⅱ评分与TSH存在正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与FT_4无相关性(P>0.05)。结论:除TSH外,脓毒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
欧阳松茂郭林胡滢朱宏泉
关键词:脓毒血症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激素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