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海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输血
  • 3篇品管圈
  • 3篇临床输血
  • 3篇合格率
  • 2篇用血
  • 2篇输血安全
  • 2篇品管圈活动
  • 2篇临床用血
  • 2篇老年
  • 2篇不合格率
  • 1篇血回输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浆置换治疗
  • 1篇血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资源
  • 1篇溶血
  • 1篇溶血性输血反...
  • 1篇申请单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梁海燕
  • 9篇姚洁
  • 7篇任伟
  • 6篇李春华
  • 6篇陈金美
  • 5篇高岩
  • 4篇任艳丽
  • 4篇韩杰
  • 4篇陈惠欣
  • 2篇高岩
  • 1篇赵正
  • 1篇王欣
  • 1篇沈芳妮
  • 1篇周俐宏
  • 1篇姚远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中国病案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选定"降低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为主题,对活动前后该院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数据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得2014年6-9月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1.7%)明显下降,减少了申请单空项等问题,同时改善了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方法。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提高输血科人员的工作热情、凝聚力,主观能动性。
梁海燕姚洁李春华任伟高岩
关键词:品管圈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
案例库应用于输血科教学的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案例库的建立在输血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对输血科教学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教学多元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输血科实习学生176人,按照单纯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结合案例库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并对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案例库建立后,学生实验操作考核平均成绩由原来的96.1分提高到99.6分;理论考核成绩的平均分由原来的82.3分提高到96.7分,成绩提高显著P<0.05;学生对教师总体满意度也逐年提升。结论案例库的建立让学生在有限实习期内见识各种实际案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把书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能够提高带教老师的能动性及输血教学质量。
任伟姚洁韩杰梁海燕陈惠欣高岩
关键词:输血教学案例库
临床用血闭环式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运行实效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建立医院可以对临床用血全过程实时监控的闭环式管理模式。方法由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委会)整合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移动护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输血管理系统以及临床用血评估系统,输血科应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输血申请与审核、库存预警、血清学相容性检测、血液发放、临床输血、自体输血管理、输血不良事件上报、申请用血评估以及输血后评价各个步骤,使全院的临床用血全过程处于临床用血管委会和输血科实时监控的闭环管理中。结果临床用血过程闭环管理实施前后3年的平均数据显示住院患者人数增加15.11%的情况下,临床用血总量减少4.44%,人均用血量减少14.64%;手术台数增加14.09%的情况下,手术用红细胞减少18.45%,手术科室自体血输血比例增加9.02%;临床用血过程闭环管理规范医院临床科室的用血行为,规范了输血科的用血管理,减少了手工录入环节导致的人为误差,保障了临床用血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可控性。结论临床用血闭环式管理有效提高了医院临床用血安全性、可控性会和适用性。
姚洁王欣姚远沈芳妮陈惠欣梁海燕赵正李春华
关键词:临床用血实时监控
合并抗E及抗JKb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被引量:5
2016年
目前,人类已检出30个红细胞血型系统,近300个抗原。全部血型系统中,只有ABO血型系统抗体产生是有规律的(亚型和疾病导致特殊情况除外),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产生不符合Landsteiner规则,称为意外抗体,多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是引起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和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
姚洁梁海燕陈金美任艳丽高岩任伟
关键词:抗E抗体溶血输血反应
温反应性IgM型Lea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目的 通过鉴定Lewis血型系统抗体的特异性,采用正确方法进行交叉配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该患者体内存在IgM型...
任伟姚洁颜语韩杰梁海燕陈惠欣
关键词:LEWIS血型不规则抗体
品管圈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对410份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的质量分析,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员自愿参加组成品管圈,通过评价法确定该次活动主题为"降低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不合格率",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严格按照QCC活动的十个步骤进行,对活动前的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合格率,通过要因分析制定出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此次品管圈活动后,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不合格率由之前的12.1%下降至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手法,降低了某院输血知情同意书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们的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工作热情以及品管手法的应用能力,并有效提高了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
梁海燕姚洁韩杰高岩陈金美
关键词:品管圈PDCA不合格率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 确保输血安全被引量:17
2007年
临床输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输血目的。输血是治疗患者疾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风险。患者可能因输血感染艾滋病、肝炎、梅毒和疟疾等多种传染性疾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安全问题已是当前全球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避免因输血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以确保输血安全。
李春华任艳丽陈金美梁海燕
关键词:临床输血管理输血安全输血不良反应血液资源抢救生命输血风险
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提高输血安全性
目的加强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建立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输血科管理,参加北京市临床输血室间质量控制,加大临床用血的监管力度,检查临床输血病历。建立输血不良反...
李春华任艳丽陈金美梁海燕
关键词:临床输血临床用血成分输血
文献传递
自体回收式输血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与异体输血进行比较,观察分析老年骨科患者术中运用自体回收式输血的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12月143例进行骨科手术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患者,将采用自体回收输血的患者63例定为试验组,其中,仅进行自体输血的44例患者定为试验组1;除自体输血外又进行异体输血的19例患者定为试验组2;仅采用异体输血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年龄、异体血的用量、术前与术后的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细胞比容(Hc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异体血平均输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在术中采用自体回收式输血可降低异体血的输入量、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可在条件适合的老年骨科患者中进行应用。
周俐宏梁海燕姚洁任伟韩杰陈惠欣
关键词:老年骨科自体血回输疗效
血浆置换治疗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其它药物治疗抗-NMDA受体脑炎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1例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的患者应用血细胞离心机进行血浆置换(2-3)次/周,共进行6次治疗。治疗前后做血常规、电解质、血浆蛋白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球蛋白从(56.75±55.65)g/L下降至(44.52±40.11)g/L(P<0.05);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从(1.14±0.77)升高至(1.28±0.7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临床症状较血浆置换前减轻,脑脊液NMDA受体抗体阳性强度减弱。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抗-NMDA受体脑炎有效。
任伟李春华高岩任艳丽梁海燕陈金美
关键词:血浆置换脑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