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瀛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食管结合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非治愈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早期GEJ癌患者114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治愈性切除组和非治愈性切除组,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形态、病理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合并溃疡等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独立危险因素的数量与非治愈性切除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形态、病灶位置、深在性囊性胃炎、背景炎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肿瘤直径、黏膜下浸润、溃疡、病理类型和黏膜下纤维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黏膜下浸润、溃疡、未分化癌是早期GEJ癌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独立危险因素的数量与术后非治愈性切除发生率相关(r_(s)=0.492,P<0.01),危险因素数量越多,非治愈性切除率越高。结论:肿瘤直径(>2 cm)、黏膜下浸润、溃疡、未分化癌是早期GEJ癌ESD治疗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因素的数量越多,非治愈性切除的比例越高。
- 黄小杰林晓露梁玮林瀛程辉杨士杰林海宁郑炜平邓万银
- 关键词: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SMC2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SMC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7例肺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SMC2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肺腺癌样本及癌旁组织SMC2 mRNA的表达数据。分析且探讨SMC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分析确认,肺腺癌组织中SMC2蛋白高表达,且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肺腺癌组织中SMC2 mRNA表达亦显著增高且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与肿瘤的TNM分期正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SMC2 mRNA表达较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较短。结论SMC2高表达可能作为肺腺癌患者的危险预测因子,为肺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吴芸徐贻佺林瀛
- 关键词:肺腺癌临床预后
- 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紫色显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紫色显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紫色显色剂包括以下组分:TMB、永固紫、氯化镍,邻苯基苯酚、CaSO<Sub>4</Sub>、硫汞柳酸钠、3,5‑二甲基苯胺、CuSO<Sub>4...
- 程辉陈新林洁林瀛张霞
- 深在性囊性胃炎合并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初步探讨
- 目的 分析深在性囊性胃炎(GCP)与早期胃癌(EGC)之间的关系,探讨GCP的内镜诊治方案.方法 收集病理诊断GCP病例17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白光内镜、窄带放大内镜(ME-NBI)、超声内镜表现及组织病...
- 邓万银林瀛何利平梁玮王丽珍方艳燕
- 关键词:胃镜检查早期胃癌癌前状态
- 中药复方对肝癌移植瘤小鼠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c-kit和CD_(13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解毒消癥饮和扶正抑瘤方对肝癌移植瘤小鼠肿瘤干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ICR小鼠皮下肝癌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kit和CD133的表达。结果给药组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19%;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c-kit和CD133的表达强度均降低(P<0.05),总阳性率降低。结论调控肿瘤干细胞的表达是中药复方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原因。
- 曹治云陈旭征林瀛杜建
- 关键词:扶正抑瘤方肿瘤干细胞C-KITCD133
- CD56、降钙素、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髓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CD56、降钙素(CT)和甲状腺球蛋白(TG)在甲状腺髓样癌(M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MTC患者的MTC组织和30例非MTC患者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检测两种组织中CD56、CT、TG表达情况。根据MTC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56、CT、T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T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TC组织中CD56、CT、TG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MT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CD56、CT、TG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CT、TG阳性表达均是M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56、CT、TG单独检测预测MTC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8、0.829、0.851,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82.53%、65.21%、73.19%,特异度分别为68.74%、94.17%、88.36%。三者联合检测预测MTC患者预后的AUC为0.95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1%和91.20%。结论CD56、CT和TG在MT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且是M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MTC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王月荣黄海建陈新林瀛
- 关键词:CD56降钙素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髓样癌预后
- 乳腺癌p73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 【目的】观察浸润性乳腺癌中的p73基因染色体区域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的现象,探讨p7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蛋白表达与p73基因的关系。
...
- 林瀛
- 关键词:乳腺癌P73基因杂合性缺失HMSH2基因蛋白表达
- 文献传递
- p73基因与乳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 2006年
- p73基因是新近发现的p53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其编码的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p53基因编码蛋白相似,因此人们认为它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
- 林瀛施作霖
- 关键词:乳腺癌P73基因P53基因抑癌基因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红细胞沉降率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血浆中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在DLBCL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81例初治DLBCL患者的ESR水平、临床特征及预后,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ESR高水平组和正常组。应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ESR水平的高低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DLBCL中,ESR高水平与结外侵犯>1处、更高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2~4分)、更高的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5分)和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PI,NCCN-IPI)(≥4分)有关。ESR高水平组较正常组OS和PFS均更短。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LDH水平升高、高ESR水平、更高的IPI评分和NCCN-IPI评分(4~5分),既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危险因素,也是影响PFS的危险因素,而更高的ECOG评分(2~4分)和结外侵犯>1处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H水平异常、结外侵犯>1处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GCB亚型是影响OS的独立保护因素;高ESR水平虽然不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却是影响DLBC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R高水平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是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 章尤权沈冬祎吕嘉婧黄豪博林瀛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沉预后
- 肺癌骨转移免疫治疗与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骨转移的疗效,及ICIs免疫治疗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晚期NSCLC骨转移患者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NSCLC合并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发病年龄、吸烟史、骨转移灶情况、病理类型、治疗方案、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随访取得患者的生存资料,运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生存时间曲线)评价ICIs的疗效,以单因素分析(Log-Rank)、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预测影响ICIs疗效的因素。结果纳入168例NSCLC骨转移患者,有84例接受ICIs治疗,1年生存率为71.43%(60/84),客观缓解率23.81%,疾病控制率84.52%。ICIs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i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11.0个月(P=0.018),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8.3个月(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65岁(P=0.040)、初诊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标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PS)评分≤1分(P=0.006)、无其他器官转移(P=0.001)、全身化疗(P=0.006)、免疫联合治疗(P=0.012)有更长的PFS;初诊时ECOG-PS≤1分(P=0.043)、无其他器官转移(P=0.001)、全身化疗(P=0.034)有更长的OS;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65岁患者的PFS、OS(P=0.012;P=0.002)低于发病年龄<65岁的患者;骨改良药物治疗患者的PFS、OS均明显高于无骨改良药物治疗的患者(P=0.050;P=0.035);伴其他器官转移患者的PFS、OS均明显低于无其他器官转移的患者(P=0.001;P=0.001);初诊时ECOG PS评分≥2分患者的PFS(P=0.047)明显短于初诊时ECOG-PS评分≤1分患者的PFS。结论ICIs明显延长NSCLC骨转移患者的PFS、OS;年龄越小(<65岁)、体能状态良好(
- 何傅梅谢宝松许能銮林明林瀛陈愉生李鸿茹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