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缺血
  • 2篇麻黄
  • 2篇麻黄碱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接种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可塑性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缺血后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纳络酮
  • 1篇脑缺血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肖农
  • 3篇林丽云
  • 2篇陈玉霞
  • 2篇刘玲
  • 1篇陈思源
  • 1篇许蓓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婴幼儿疫苗接种相关性惊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疫苗接种作为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降低某些慢性病发病率的特异性手段,已越来越容易被群众所接受。随着疫苗覆盖范围的扩大、疫苗种类的增多、接种率的提高,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可能也有所增加,而神经系统副反应如惊厥的发生更是受到普遍关注。该文主要通过讨论儿童疫苗白喉-破伤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与惊厥之间的关系和风险,阐述与这两种疫苗相关的惊厥发生危险因素,总结目前的疫苗接种现状及研究动向,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林丽云肖农
关键词:婴幼儿疫苗接种惊厥
麻黄碱与纳络酮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比较研究麻黄碱添加不同剂量纳洛酮后,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变化,探讨麻黄碱配伍纳洛酮后能否产生协同作用,促进神经重塑的最适比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重220~250 g SD大鼠192只,改良Koi-zumi线栓法建立左侧MCAO模型。随机分为8组:自然康复组(0.5 mL),麻黄碱治疗组(1.5 mg.kg-1.d-1),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1 mg.kg-1.d-1),中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2 mg.kg-1.d-1),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3 mg.kg-1.d-1),麻黄碱+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麻黄碱+中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麻黄碱+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每天给药3次,腹腔注射。术后1,2,3,4周横木行走试验评定大鼠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缺血半球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细胞数目。结果:横木行走试验,BDNF,TUNEL染色均显示纳络酮3个剂量组均无明显疗效,加上定量麻黄素后效果增加,且有量-效关系,其中麻黄碱+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最快,BDNF表达最好及缺血侧海马凋亡神经细胞最少,缺血损伤最轻,神经重塑进程明显加快。结论:麻黄碱和麻黄碱+纳洛酮各治疗组均能加速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促进与神经重塑密切相关的BDNF表达,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 且随着纳洛酮添加剂量的增加,其作用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该剂量的纳洛酮能在脑缺血早期显著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而与麻黄碱的正性作用形成协同作用而加速神经重塑有关。
陈玉霞肖农林丽云刘玲
关键词:神经可塑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不同剂量麻黄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副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剂量麻黄碱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及肝脏受损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揭示麻黄碱在本实验所用剂量范围内是否会产生脑及肝脏副作用,为麻黄碱能否安全应用于临床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220-250g清洁...
林丽云肖农刘玲陈玉霞许蓓陈思源
关键词:脑缺血麻黄碱大脑肝脏副作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