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自拟润咽止嗽煎辨治风热郁咽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风热郁咽型喉源性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润咽止嗽煎内服,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中医证候积分,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随访半年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0. 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 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干咳、咽痒、咽部异物感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其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治愈患者中复发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 7%(P<0. 05)。结论润咽止嗽煎辨治风热郁咽型喉源性咳嗽疗效肯定,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患儿,女,4个月,足月顺产,出生时无明显呼吸困难,正常母乳喂养。入院前3 d 出现鼻塞、低热,体温37.5℃,伴咳嗽、咽中有痰,吃奶时有间歇性呼吸急促,哭声低躁,在外院以“支气管肺炎”治疗,但病情无改善,呼吸困难持续加重,吃奶时呛咳明显。后家长发现患儿哭闹时,口内有一椭圆形状肿物,并出现颜面青紫、烦躁症状,随即至我院就诊,于2013年2月9日以“咽部肿块”急诊收住入院。专科检查:体温38.2℃,三凹征明显,双肺有湿性罗音。患儿哭闹时,可见一淡红色椭圆形肿块自口咽部突出,约3.5 cm ×3 cm ×3 cm大,有蒂,因患儿不耐受检查,无法明确蒂部具体位置。给予口咽通气管暂时缓解呼吸困难。入院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咽部肿物探查术,上开口器,鼻内镜下见肿物呈淡红色,椭圆形,质偏软,蒂细长有弹性,约2 cm,来自左侧鼻咽部,邻近左扁桃体上极,结扎蒂部,完整切除肿物,术中基本无出血。术后病理报告:表面被覆鳞状上皮,上皮表面过度角化,皮下见皮肤附属器,纤维脂肪组织,考虑为毛息肉。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呼吸通畅。1周后肺部感染消失。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呼吸、吞咽正常。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舒芬太尼、纳布啡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接受静脉镇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与纳布啡自控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术,比较两组疼痛程度(NRS)、血清致痛物质P物质(SP)水平、并发症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观察组术后6、24、48 h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24、48 h 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S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嗜睡及尿潴留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舒芬太尼、纳布啡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应用,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S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