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家琦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盆地
  • 4篇地质
  • 4篇油气
  • 4篇四川盆地
  • 3篇水文地质
  • 2篇运聚
  • 2篇运移
  • 2篇气藏
  • 1篇地层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研究
  • 1篇岩石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运聚
  • 1篇油气运移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 1篇渗漏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四川石油管理...

作者

  • 7篇杨家琦
  • 2篇周建文
  • 1篇应丹琳
  • 1篇张闻林
  • 1篇郝石生
  • 1篇陈盛吉
  • 1篇林茂杰
  • 1篇韩应钧
  • 1篇黄志龙
  • 1篇王世谦
  • 1篇张哨楠
  • 1篇包强
  • 1篇秦成明
  • 1篇李毅
  • 1篇陶革
  • 1篇李子荣
  • 1篇罗启后
  • 1篇陈义才

传媒

  • 5篇天然气工业

年份

  • 1篇2004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油气保存与破坏的地质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文章据大量的勘探和样品实验资料,从成藏的封闭机理出发,探讨了四川盆地的盖层、水文地质条件、断层对油气保存与破坏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多重生储盖组合非均质气藏天然气扩散、盖层渗漏散失的动态评价、水化学保存条件定量评价、水文地质垂直分带预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断层保存条件评价及预测等模型;提出了盖层的厚度对气扩散和渗漏的动态封堵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及盖层的综合遮挡系数、三维荧光指纹图形、水化学特征指数、断层保存系数等新概念;推出了封闭式实验非稳态法求解岩石扩散系数的新方法,既纠正了通常采用的稳态法存在的严重偏差,且极大地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功效。通过计算和综合研究,首次实现了四川盆地下二叠统、上三叠统气藏保存条件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进而提出了5个有利于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区块和几十个未钻构造的勘探目标。
杨家琦周建文
关键词:四川盆地油气藏渗漏水文地质学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煤成气富集规律与资源评价
罗启后陈盛吉杨家琦韩应钧陈子
该项成果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地质和油气勘探概况作了介绍和分析;讨论了该统的沉积相;确定了该统所生成的气为煤成气;计算出了油气生成量;阐述了储层孔、渗性的纵横变化及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研究了古水动力、古构造;探讨了油气富集...
关键词:
关键词:四川盆地资源评价盆地
川西平落坝构造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简介了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模型。据此研究了川西平落坝构造两类不同成因的气藏:①对于储层与烃源岩相间的气藏,在地史中若天然气补充量大于其散失量则成藏,如上三叠统香四段、香二段气藏;反之则不能成藏,如上三叠统须二段。②对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次生气藏,下伏气源岩所生成天然气向上扩散的速度和气量均大于该气藏本身透过盖层而散失的,故能成藏。
黄志龙郝石生杨家琦
关键词:四川盆地天然气运移气藏气体扩散
四川盆地二叠系水文地质条件对油气运聚与保存控制的探讨
杨家琦秦成明应丹琳陶革张启佑李子荣付晓岗何曼秋
该成果根据渗流力学、石油地质学原理,以综合压实模型(包括砂岩、泥岩、灰岩、云岩和膏盐岩)为基础,研制成以重建古水动力场为核心的油气运聚盆地数值模拟系统。将该系统与现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相结合,可定量地再现了四川盆地二叠系的...
关键词:
关键词:二叠系水文地质条件油气运聚
确定岩石扩散系数的非稳态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4
1998年
岩石扩散系数是岩石固有的基本物理量之一,是研究天然气扩散最重要的参数。前人用实验室实测数据求取系数,致使实验时间过长(达千余小时),并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或是在封闭式实验中使用稳定模型处理非稳态的扩散实验过程,导致所求取的扩散系数值产生了大约一个数量级的偏差(误差为1/2~4倍)。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由扩散理论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推出了用实测数据求取扩散系数的非稳态模型,并获得了解析解。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测资料的反复对比计算表明:用该非稳态模型所处理的实测数据,能很好地反映实验中天然气通过岩样的扩散规律。该方法不仅能纠正前人模型所产生的严重偏差,并且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封闭式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所测岩样的扩散系数精度,同时将原有实验时间缩短至两小时至数小时范围内,从而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周建文杨家琦李毅
关键词:数学模型岩石天然气生成
准南西部地层超压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文章对准南西部地区异常高压的表现 ,从钻井显示、测井响应 (包括特殊测井 )及试油结果作了详细描述。对异常压力的产生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造成异常高压的原因有多种 ,主要原因是区内多套泥质岩造成的欠压实及构造挤压产生的压力过剩。准南西部地区超压封存箱南缘封隔板为霍玛吐前锋断层 ,箱体的北缘封隔板由储层中的相变致密带所构成 ;东起呼图壁构造 ,西至四棵树凹陷。在封存箱内没有烃源生成情况下 ,超压封存箱不利于油气的运移 ,必须有油源断裂才有利于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呼图壁气田及西部的卡因迪克油藏均位于常压地层内。
张闻林张哨楠陈义才杨家琦王世谦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地层沉积相地质油气勘探
川中-川南过渡带雷一~1亚段水文地质与天然气运聚关系被引量:3
1994年
根据川中-川南过渡带雷一1亚段在地史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一是采用压实数值模拟方法,重建雷一1亚段的埋藏史(古构造、古沉降、孔隙度演化史等),二是用古水动力场数值模拟方法,恢复雷一1亚段的含水层在各时期的古水动力场,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古流体势场和古构造演化之间的搭配关系,揭示了区内雷一1亚段在地史中天然气的运聚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雷一1亚段在地史发展中一直处于沪州古隆起北斜坡的低水势区,是地下水汇集的过流带,燕山期形成的安岳-磨溪古隆鼻的轴线走向基本垂直于地层水流向,这对水溶气的汇集和游离气从水中脱出是有利的,结合气势等值线图的分析,反映出研究区在白垩纪-早第三纪具有形成气藏的有利条件。同时,结合现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储层吼喉结构分数等资料,对区内有利地带的成藏圈闭类型作出了评价。
杨家琦包强林茂杰
关键词:中三叠世水文地质油气运移圈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