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荣西

作品数:197 被引量:1,543H指数:2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天文地球
  • 41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9篇盆地
  • 4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2篇包裹体
  • 28篇流体
  • 22篇油气
  • 22篇同位素
  • 18篇成藏
  • 16篇源岩
  • 15篇烃源
  • 15篇烃源岩
  • 15篇流体包裹
  • 15篇流体包裹体
  • 13篇储层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2篇页岩
  • 12篇成矿
  • 11篇油藏
  • 9篇延长组
  • 9篇山西组

机构

  • 158篇长安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5篇中国矿业大学...
  • 9篇西安地质学院
  • 8篇国土资源部
  • 8篇中国石油
  • 7篇西北大学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6篇陕西延长石油...
  • 4篇西安地质矿产...
  • 4篇陕西延长石油...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威斯康星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84篇李荣西
  • 32篇吴小力
  • 27篇覃小丽
  • 18篇程敬华
  • 16篇李佳佳
  • 14篇张艳妮
  • 13篇李得路
  • 13篇王宁
  • 12篇段立志
  • 12篇周伟
  • 11篇朱瑞静
  • 11篇刘海青
  • 11篇刘福田
  • 10篇陈宝赟
  • 9篇席胜利
  • 8篇金奎励
  • 8篇刘建朝
  • 8篇王志海
  • 8篇张少妮
  • 8篇翁凯

传媒

  • 10篇地球科学与环...
  • 8篇地质科技情报
  • 7篇西安地质学院...
  • 7篇沉积学报
  • 7篇矿物岩石地球...
  • 6篇兰州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地质教育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矿床地质
  • 4篇地学前缘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地质通报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古生物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质科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10篇2018
  • 14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包裹体与陕北天然气田的破坏
本文在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特征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特征研究认为,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是深部天然气藏受喜马拉雅运动破坏沿构造裂隙逸散的结果.
李荣西邸领军席胜利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传递
地质流体与流体地质填图被引量:5
2018年
地质流体是地质作用过程不可缺少的介质,以不同产状和表现形式广泛发育在造山带和沉积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是油气和成矿物质形成、运移和定位成矿(藏)的直接载体。流体地质填图作为一种专题地质填图,是在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为解决与流体形成、运移、聚集过程有关的地质和成矿(藏)问题而进行的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通过对流体地质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论述,认为流体填图单位应以流体活动类型(同源)和期次(同期)为划分依据,以流体野外宏观地质要素和流体地球化学要素为主要调查内容,填图范围和比例尺灵活多样,成果图应为以反映流体宏观分布特征、流体地球化学性质变化、流体动力学、流体成矿(藏)作用及其分布规律等为内容的一系列图件。流体地质填图为地质科学研究和找矿提供了创新性的地质工作方法和思路。
李荣西王涛刘海青
关键词:地质流体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沸腾包裹体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运用包裹体测试分析方法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7—长8油层组中的沸腾包裹体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7和长8储层裂缝充填的方解石脉中发现大量沸腾油气包裹体,包裹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排列杂乱,多呈条带状密集分布。沸腾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在80-120℃之间,峰值为100-110℃,盐度在4%-12%之间,峰值为8%。沸腾包裹体是油气形成积聚、压力高到一定程度时,烃源岩或储层破裂产生裂缝,油气在高压下突然排出,压力急剧下降、油气流体突然减压出现沸腾时捕获的,是长7烃源岩高压下强排烃和运移到长8储层的直接证据,说明长8油藏在超压—构造联控下存在瞬态快速充注和非均一聚集的"脉动式/突发式"成藏模式。
丁磊杨江龚娟葛宏选李荣西石彬
关键词:延长组
四川盆地北缘马元铅锌矿有机流体特征及其源岩分析
有机流体是与油气等有机质形成和演化有关的地质流体,是沉积盆地最重要的内生地质流体.有机流体是前陆盆地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最重要的成矿流体类型,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就注意到MVT型铅锌矿床与有机质关系...
李荣西张少妮朱瑞静刘淑文
关键词:铅锌矿床矿体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被引量:5
2022年
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主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两口钻井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斜坡相页岩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页岩以石英(平均质量分数为47.5%)和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24.9%)为主,发育硅质页岩和混合页岩。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较低(TOC质量分数平均为0.85%),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达到高成熟阶段(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equ)平均为1.42%)。乌拉力克组沉积期古生产力指标w(生物SiO_(2))和w(Ba)/w(Al)显示具有低的古生产力,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氧化还原指标(w(V)/w(Cr),w(V)/w(Sc)和w(Ni)/w(Co))及岩相学显示沉积水体为深水贫氧强受限环境。综合分析认为乌拉力克组页岩有机质富集受控于古生产力和较好的保存条件。乌拉力克组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古生产力低,而古生产力低可能是沉积期研究区距离火山活动较远、缺乏海底洋流和陆源物质输入较少引起的表层水体营养物质浓度较低所致。
张艳妮李荣西席胜利姚泾利黄何鑫赵帮胜吴小力杨玲
关键词:页岩沉积环境总有机碳鄂尔多斯盆地
用储层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确定油气成藏期次——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为例被引量:90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长3油层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方解石和石膏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形成于早成岩阶段晚期埋藏成岩过程中,分布在石英和长石等矿物溶蚀孔隙、次生加大边底部和早期裂隙中,包裹体形态不规则,一般较小(多为3~8μm),为多相烃类包裹体。第二期油气包裹体形成于晚成岩阶段晚期盆地抬升阶段,分布在晚成岩阶段的晚期裂隙、硅质胶结物和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油气包裹体普遍含盐水,油、气、水相态边界清楚。研究认为,第一期油气包裹体代表了油气运移充注过程,而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代表了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过程。应用不同期次油气包裹体形成温度与储层沉积热演化史地质分析方法,确定本区油气充注运移时间约为122Ma(早白垩世),而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时间约为80Ma(晚白垩世晚期)。
李荣西席胜利邸领军
关键词:油气包裹体岩相学陇东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扬子板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两类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2015年
对马元铅锌矿白云石-硫化物型和重晶石-硫化物型矿石中的热液矿物白云石和重晶石的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表明,白云石的δ^(13)CPDB为-2.51×10-3~0.93×10-3,δ18OSMOW为17.55×10^(-3)~23.24×10^(-3),说明成矿流体中碳、氧来源于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锶同位素组成(0.711 46)表明Sr来源以壳源锶为主,可能与富放射性锶的上覆碎屑岩或下伏基底变质火山岩有关;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δEu平均为1.415),表明白云石-硫化物型矿化流体具有盆地中循环热卤水特点。重晶石的硫同位素(平均为33×10^(-3))具有富重硫且分布均一的特点,暗示硫可能来源于富集重硫的单一海相硫酸盐;Sr同位素(0.709 18~0.709 71)特征表明其来源以海水锶为主,有少量壳源锶加入;稀土元素具有明显负Ce异常(δCe平均为0.255)和正Eu异常(δEu平均为1.43),表明重晶石--硫化物型矿化有关的流体可能是海水(或大气降水)与盆地循环热流体混合的结果。白云石--硫化物型矿石和重晶石-硫化物型矿石的沉淀可能是盆地中循环热卤水与海水(或大气降水)两种端元组分以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
刘淑文李荣西曾荣李兴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扬子板块
大巴山陆内造山带构造流体及其形成条件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构造脉体作为构造流体的宏观标志记录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流体来源、形成环境条件和动力学等信息。大巴山构造带是一个典型的陆内造山带,发育了代表构造前、同构造期和构造后3期构造流体的方解石脉(V1、V2和V3)。本文在对构造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方解石脉(V3)野外产状、几何特征和围岩力学性质统计分析基础上,通过其形成古应力场恢复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V3脉体形成环境条件及其流体来源。结果表明,V3脉体走向以NE-SW向为主,脉体倾角较陡,大多近于直立,其形成的主应力轴σ_1,σ_2和σ_3方位分别为67°∠76°、200°∠13°和293°∠10°,形成时的应力场为NW-SE向拉张。V3脉体形成时流体压力pf<σ_2<σ_1,流体超压Δsi在92~167 MPa,形成最大深度为1.8~7.2km。δ^(13)C-δ^(18)O反映V3方解石脉形成与围岩碳酸盐岩脱CO_2作用有关,V3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水的δD-δ^(18)O同位素分析表明其为盆地内部变质建造水向浅部迁移并有浅部表生水的参与。结合大巴山前陆构造广泛存在的异常高压流体,认为大巴山前陆在晚白垩世—古近纪时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下,原来封存在深部的异常高压流体超压Δsi突破围岩形成裂缝,并上升到浅部与表生流体混合沉淀形成了V3脉体。
覃小丽李荣西董树文刘海青
关键词:构造流体脉体古应力场陆内造山
甘肃贾公台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贾公台金矿床是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类型,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和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及激光拉曼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位于 NW 向与 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化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和花岗岩中,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Au品位较高(1.98×10^-6),有害组分少,且伴生Ag;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成矿温度为236℃~245℃(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 MPa,对应深度为5.56~5.72 km;经与浅成热液型金矿、造山型金矿主要特征进行对比,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汪禄波戴霜张莉莉张翔李荣西张瑞张明震
关键词: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质特征下奥陶统
结晶力驱动纤维状晶体生长:宁南盆地清水营组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的岩相学证据被引量:1
2020年
背生式纤维状脉体是一种发育在低渗透泥岩中具有明显延长晶体形态的矿物脉体,其成因机制存在争议。通过对宁南盆地清水营组中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详细的野外和岩相学观察,结合脉体开启和延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研究了脉体的成因机制。结果显示,单个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由中间带和纤维状带组成,二者特征明显不同,指示不同的生长机制。中间带是脉体开启的原始位置,充填块状石膏晶体和大量围岩碎片、条带,表明背生式纤维状石膏脉体的中间带是通过裂开-愈合机制形成。纤维状带由平行对齐的纤维状石膏晶体组成,单个晶体具有光学连续性,相邻晶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生长竞争,表明纤维状晶体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破裂。我们推测是结晶力造成了局部应力场扰动,使脉体尖端偏离了脉体延伸方向,并逐渐向相邻脉体弯曲生长,最终导致了脉体相互作用区域围岩变形和脉体纤维状带厚度差异。
赵帮胜李荣西吴小力覃小丽赵迪刘齐Ahmed Khaled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