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火平

作品数:24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脏
  • 3篇型心
  • 3篇药师
  • 3篇药师参与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动过速
  • 2篇心绞痛
  • 2篇型心绞痛
  • 2篇血压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治疗
  • 2篇药物治疗实践
  • 2篇食管
  • 2篇室性
  • 2篇他汀
  • 2篇糖皮质

机构

  • 20篇黄冈市中心医...
  • 3篇长江大学
  • 3篇湖北省黄冈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4篇李火平
  • 11篇徐成胜
  • 10篇金朝霞
  • 6篇王志芳
  • 5篇倪斌
  • 4篇沈正军
  • 4篇周易
  • 2篇徐娟娟
  • 2篇杨亚东
  • 2篇谭璐
  • 2篇张慧
  • 2篇谢斌
  • 2篇李宝云
  • 2篇张慧
  • 1篇何敏
  • 1篇何敏
  • 1篇徐春林
  • 1篇胡文利
  • 1篇胡文利
  • 1篇王连生

传媒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药物警戒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7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对急性肺损伤模型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黄芪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每组10只。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给药6 h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出肺组织做病理学观察,并检测各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以及ICAM-1、V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黄芪组的MPO活性和ICAM-1、VCAM-1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且黄芪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急性肺损伤后,肺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经黄芪处理后的黄芪组SOD活性水平又明显的增强(P<0.05)。结论黄芪能对急性肺损伤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ICAM-1、VCAM-1表达和提高SOD活性有关。
周易李火平夏光明张慧金朝霞周帆石素平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髓过氧化物酶粘附分子
临床药师参与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实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从治疗过程的药物选择、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对患者用药进行分析,并对医师、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患者特点,协助医师制订...
周易石素平谭璐张美祥李火平
关键词:克罗恩病糖皮质激素临床药师药物治疗实践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风险模型构建及验证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HCM患者92例,患者均行心脏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正常组(n=24)和异常组(n=6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HC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和有效性。结果 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正常组比较,异常组NYHA分级更劣,淋巴细胞计数、LDL-C、Alb及LVEF显著降低,hs-CRP、NT-proBNP、Cys-C、hs-cTnI、LVEDD及LAD显著增加(P<0.05)。NYHA分级越高、LVEF降低及NT-proBNP、hs-cTnI、LVEDD增加均为HCM患者并发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6(95%CI:0.684~0.830),ROC曲线AUC为0.895(95%CI:0.866~0.915),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价结果提示模型准确性及有效性均较好。结论 NYHA分级越高、LVEF降低及NT-proBNP、hs-cTnI、LVEDD增加均为HCM患者并发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Nomogram预测模型对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华静黄能为李火平陈少泽徐成胜金朝霞倪斌杨娟沈正军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微循环影响因素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肺血栓栓塞是指血栓从静脉或右侧心腔流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我国目前缺乏肺栓塞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重视,该病的患病率和疾病构成比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肺栓塞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常见心血管疾病[1].近年来,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该病的诊治进展作一个总的论述.
李火平徐成胜王秀君王昌权王志芳
关键词:肺栓塞
康复综合疗法在高血压患者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康复综合疗法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本院收治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综合疗法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综合疗法),各为50例。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人体质量指数(BMI)、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变化,及治疗期间高血压急性发作次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LVEF值明显增加(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综合疗法组治疗后血压[(136.53±9.25)/(83.52±5.24)mmHg比(118.53±6.53)/(78.42±6.53)mmHg]、BMI[(23.43±3.12)kg/m^2比(20.53±2.24)kg/m^2]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325.12±65.39)m比(368.34±89.52)m]、LVEF[(55.34±4.22)%比(60.95±2.53)%]明显增加,高血压平均急性发作次数[(6.8±3.5)次比(3.2±1.2)次]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康复综合疗法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心功能,减少高血压急性发作次数,值得在临床推广。
金朝霞张雅琪李火平
关键词:康复高血压血压
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
2013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量心肌细胞坏死不能再生,可引发心室重构和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成为心脏病致死的首要原因。目前冠脉再灌注治疗虽能挽救部分缺血心肌,但仍不能补充坏死心肌。因此,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虽然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然而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徐成胜王志芳沈正军李火平倪斌
关键词:干细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食管心电图及保护性起搏在阵发性心动过速急诊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李火平何敏王梅香黄梅胡文利冯清辉金朝霞倪斌陈静
该项目涉及的DF-5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有起搏功能,当发现窦性停搏,即刻按下起搏键,可经食管电极起搏左心房以避免窦性停搏造成的不良后果。通过食管心电图可了解P波、AFL波、QRS时限、R-P间期,可诊断AFL、AT、AV...
关键词:
关键词:食管心电图心脏起搏心动过速
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李火平倪斌沈正军邓欣莲胡恒亮李益明王志芳杨亚东
该课题涉及的冠造的投照体位采用投照体位采用后前位,双斜位+轴位(头向或足向),角度因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狭窄直径减少百分比来表示,将冠脉病变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冠脉成形术成功的标准:靶部位的血...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诊断
变异型心绞痛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变异型心绞痛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氧供量减少所致,以心绞痛在安静时发作,并伴有短暂ST段抬高为特征,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晕厥、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的一氧化氮缺乏和Rho激酶途径介导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增强是冠状动脉痉挛的主要原因,其他诱发因素包括自主神经活性失衡、慢性低度炎症、镁缺乏和遗传易感性。钙离子拮抗剂、长效硝酸盐和Rho激酶抑制剂可抑制冠状动脉痉挛,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可预防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本文就变异型心绞痛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徐成胜李火平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
普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每组各12只。制备冠脉灌流的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室壁心电图。观察各组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5 min时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同时记录各组缺血和再灌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①缺血状态下缺血再灌组较对照组TDR和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显著增加(均P<0.01),普伐他汀组和缺血再灌组与对照组相比,TDR和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显著减少(均P<0.05),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分别为0/12、9/12、2/12。②再灌注状态下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TDR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兔急性缺血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能够改善缺血心肌的各项异常电生理指标。
李火平全小庆张存泰陈柏迪倪明科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普伐他汀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