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红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人性异化的叙写:左思《白发赋》的另一种解读
- 2007年
- 左思《白发赋》揭示了中国文人在权力支配下,对自己肉身的自戕,映射出中国文人对权力既渴慕又抗争的典型心态,不失为文学史上考察权力问题和个人行为问题的一篇杰作。
- 李永红
- 关键词:权力人性异化
- “色彩斑斓”话《绿衣》——《诗经·邶风·绿衣》主旨探析
- 2023年
- 关于《诗经·邶风·绿衣》的诗旨,历来有较多主张。刘毓庆在《<绿衣>非悼亡妻诗考》中从古人“经”的解读法,梳理出十说:“伤己”说、“忧国”说、“忧夫妇之变”说、“妇人哀怨之辞”说、“定姜刺敬姒”说、“谏庄公”说、“讽庄公”说、“恶州吁”说、“谏悔”说、“心有忧则身不得安”说。从今人“诗”解读法的角度,梳理出四说:“悼亡”说、“感旧”说、“尹吉甫思仲氏”说、“斥绿衣时尚”说。又依“史”的还原法,认为该诗是卫庄姜思念与自己感情深厚的一位侍妾而作[1]。本文从《诗经·邶风·绿衣》首句“绿兮衣兮”中的“绿”字的释义出发,结合诗歌文本,提出《绿衣》主旨的两种观点:“绿”字释为“菉”,诗歌反映了劳动女性内心的忧愁及对贵族服饰不合古礼的谴责,希冀按照礼制制衣采染;“绿”释为绿色,诗歌表达了对贵族奢靡之风的忧思及恢复古风的愿望。在此基础上,本文联系诗歌文本,对《绿衣》主旨再做一番探究。
- 李永红
- 丑角的意义:三仙姑形象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三仙姑是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丑角形象,但在赵树理的叙述中三仙姑身上还存在着本能的反抗精神和鲜活的女性意识。论述了三仙姑被丑化的背后实则隐含着作者在道德判断上强烈的封建男权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巧妙地与作家的民间文化立场和解放区新文学秩序有机结合,从而导致了三仙姑的丑角形象。
- 李永红
- 关键词:三仙姑丑化反抗精神女性意识民间文化
- 酷刑的背后被引量:1
- 2007年
- 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家李伯元著的《活地狱》中有大量的对酷刑的描写。本文围绕着小说中所描写的酷刑的实施处所——公堂,探究了施刑的审美化现象、官员酷吏的残忍的根源在于封建统治需要权力、暴力与人性在专制意识形态下的统一,而一旦君主专制失去强制性,三者在恶的旗帜下的结盟将会使人类文明呈现为反文明。
- 李永红
- 关键词:酷刑公堂专制统治
- 从自我表白到客观写实
- 2006年
- 丁玲享有盛名的两篇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文学创作观念和写作姿态上迥然不同,从自我表白型转向长篇客观型,体现的是作家自我体验向自我工具化的结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由开放探索转向保守的发展轨迹。
- 李永红
- 关键词:写作姿态
- 乡村振兴背景下酒泉宝卷本土传承的策略
- 2024年
- 酒泉宝卷是国内少见的“活”的宝卷。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推进,酒泉宝卷的保护传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酒泉本土依旧存在着保护方法单一、保护主体缺乏现代意识、传承人队伍失衡、缺乏传承场所、本土研究成果乏善可陈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酒泉宝卷在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涵养乡风、醇化民风、凝聚民心,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品牌方面具有优势,从挖掘人文精神价值、建构乡土课程体系、采取现代数字媒体手段、打造特色文化村名片、扩大传承范围等五个方面,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共同建立起能推动酒泉宝卷本土传承推广的相关机制,进一步推动酒泉宝卷在本土的保护和传承。
- 徐军新李永红
- 关键词:本土传承
- 乡土文化视域下酒泉宝卷价值探析
- 2022年
- 酒泉宝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着劝人积德行善、修身守本、仁义互助、诚实守信等高尚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乡土文化寓教于乐的教化原则,反映了乡土文化以普通村民听懂听高兴为原则、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传播策略,展现了酒泉乡土文化独特的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振兴乡村文化,让人们意识到乡村文化不仅是千百年来普通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更是涵育培植民族优良品质的沃土。
- 李永红
- 关键词:乡土文化诚实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