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 作品数:3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生物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临床上引入的一种治疗急、慢性创面的处理技术。目前认为VSD在创面修复中与透明质酸的代谢、CD44的表达、巨噬细胞趋化、肉芽组织生长等机制有关。上述机制相互促进,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改善创面愈合处的色素沉着,尽量减少或避免对皮肤美观度的影响。本文将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针对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机制加以研究,希望对后期创面修复及诊疗效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 杨榕思飞李宜橙李明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面修复透明质酸巨噬细胞肉芽组织
- 湿润技术在手指末节缺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湿润技术治疗手指末节组织缺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对25例患者的32处手指末节组织缺损伤创面进行治疗,观察创面再生愈合效果。结果治疗25例患者的32处手指末节组织缺损伤创面全部自然愈合...
- 冯登超武斌高东东薛宏斌李明杨喜明
- 关键词:手指末节
- 文献传递
- 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7例)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7例)收治的共7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65例、女9例,年龄21~65岁)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临床表现、体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等将患者分为吸入性损伤组(56例)和非吸入性损伤组(18例)。针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中烧伤总面积存在的差异,采用个案-控制匹配以烧伤总面积为标准进行1∶2匹配后吸入性损伤组26例、非吸入性损伤组13例。统计2组患者伤后第1、2、3个24 h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及电解质胶体比、尿量、累计入出比和伤后24、48、72 h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血细胞比容(HCT)。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 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总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差异明显( F=4.202、10.671, P<0.05或 P<0.01)。伤后第1、2、3个24 h,2组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电解质胶体比相近( t=-1.336、-1.452、-1.998,-0.148、0.141、0.561,0.916、-0.046、-0.509,-1.024、0.208、0.081, P>0.05)。伤后第1、2、3个24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水分输入量分别为(2 996±1 176)、(2 659±1 030)、(2 680±1 509)mL,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的(2 125±898)、(1 790±828)、(1 632±932)mL( t=-2.334、-2.639、-2.297, P<0.05)。(2)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吸入性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 F=12.158、9.111, P<0.01),吸入性损伤组患者伤后24~72 h心率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 F=4.675, P<0.05)。伤后24、48 h,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MAP、HCT相近( t=-0.039、-1.688,1.399、1.299,-1.741、0.754,-0.
- 潘泽平荆银磊李明冯剑吕小星李学拥
- 关键词:休克补液疗法
- 一种可调节、可测温的带蒂皮瓣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可测温的带蒂皮瓣固定装置,包括可传导温度的固定板、与所述可传导温度的固定板可转动连接的可活动固定板,可活动固定板两侧堆成安装有两温度表,所述可活动固定板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一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使...
- 高栋梁冯登超张雷薛宏斌李明杨喜明师军张宏峰高东东刘娟
- 文献传递
- 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胃肠激素的测定
- 2015年
- 目的讨论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早期血胃肠激素的测定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4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时段采血,测定胃泌素、胃动素和β-内啡肽。结果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胃泌素的分泌量大幅下降,伤后8 h内急剧下降,并在9~24 h开始回升,随后呈现出小幅下降,最终维持在低于正常的水平;胃动素自伤后2 h开始下降,然后在患者休克期内保持较低水平,并在伤后9 h左右到达到最低水平,进入水肿回吸期开始逐渐提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β内啡肽在伤后便会出现明显升高,伤后8 h达到最高峰。当烧伤面积〈70%时,随着烧伤面积的不断增大,胃泌素、胃动素的降低明显,而β内啡肽则升高。结论重度烧伤早期,患者的血清胃肠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 张雷张宏峰李明
- 关键词:重度烧伤胃泌素胃动素Β内啡肽
- 肿胀抽吸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被引量:2
- 2005年
- 薛宏斌李明董卫东袁新建赵小燕
- 关键词:皮下修剪术腋臭肿胀抽吸全厚皮片肿胀法大汗腺
- 不同浓度胰岛素对毛乳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胰岛素对毛乳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人头皮组织分离、培养、获得毛乳头细胞,根据胰岛素浓度分为1×10-8、1×10-7、1×10-6mol/L3个组,设无胰岛素培养液为对照组。应用不同浓度胰岛素的2%新生牛血清培养液培养毛乳头细胞3天,分别用MTT法测定毛乳头细胞的增殖;AnexinV/PI双染色法测定毛乳头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细胞划痕法测定其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10-8、1×10-7mol/L胰岛素组毛乳头细胞增殖、抗凋亡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1×10-7mol/L组作用最强(P<0.05或P<0.01)。结论:1×10-8~1×10-7mol/L胰岛素可以增强毛乳头细胞增殖、迁移和抑制凋亡的作用。
- 李明薛宏斌杨喜明
- 关键词:胰岛素毛乳头细胞增殖迁移凋亡
- 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美宝创疡贴在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观察
- 2018年
- 目的评价在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使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美宝创疡贴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2016-02~2017-02期间不愿手术治疗的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无肌腱及骨外露)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碘伏凡士林纱布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创疡贴换药治疗,观察肉芽组织、表皮生长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率为100%,对照组愈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11. 31±3. 52) d短于对照组的(14. 23±. 3. 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在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创疡贴应用价值较高,可促进创面愈合,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侯国玲李明高栋梁
- 关键词: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 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联合自体点柱状微粒皮种植术治疗老年烧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联合自体点柱状微粒皮种植术治疗老年烧伤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收治的80例老年烧伤患者采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联合自体点柱状微粒皮种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7~14 d、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5~22 d、Ⅲ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30~35 d,且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创面愈合后,除3例Ⅲ度烧伤患者愈后皮肤留有增生性瘢痕,但未影响肢体功能外,其余患者愈后皮肤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皮肤弹性较好。结论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联合自体点柱状微粒皮种植术治疗老年烧伤,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瘢痕增生率、肢体残疾率及死亡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薛宏斌周弯李明师军侯国玲杨倩
- 关键词:老年烧伤湿润烧伤膏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1年
-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通过离心自体血浆获得的血小板浓度高于循环血液的血浆成分,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烧伤、糖尿病足、褥疮等难愈性创面治疗的技术,其通过调节适当的负压,持续吸引创面的渗血、渗液等分泌物,减少伤口水肿,促进创面新生血管形成,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PRP联合VSD技术治疗创面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一期采用VSD封闭创面,控制感染、减少渗出,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期使用PRP封闭创面,抑制细菌增殖、促进组织再生、抑制瘢痕形成;二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相比以往的单一技术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前景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国内外有关PRP联合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骨外露、创面感染等相关研究资料,总结2种治疗方法联合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杨榕李明李宜橙高栋梁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负压封闭引流糖尿病足烧伤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