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志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直井井斜技术在提高辛15断块构造解释精度中的应用
- 2011年
- 在油田中存在大量具有井斜的直井,直井井斜总会带来许多矛盾与问题,因而为提高构造解释精度,对直井井斜判别与预测的方法进行分析,继而利用直井井斜提高地震精细解释的准确度。通过对三维地震数据的筛选,选取了辛109断块叠前三维地震资料来进行地震解释工作。总结出4种直井井斜判别与预测的方法;顶面构造线变化突兀;断棱形态扭曲;油水边界线突变;断层面变化趋势突兀。应用该技术对辛15断块进行了构造解释,提高了解释精度。
- 李宇志
- 关键词:东辛油田构造精细解释
- 东辛油田馆陶组、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4
- 2006年
-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复查、地质分层、构造解释、试油试采等基础地质工作的开展,对东辛油田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断块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为:平面上东营背斜构造比辛镇背斜构造油气富集,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东二段、东三段、东一段和馆下段,并总结出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油藏的成藏机理:宏观上油气成藏由构造背景控制,断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外,砂体分布、不整合面以及储、盖组合等因素都成为馆陶组、东营组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 孙国栋李宇志刘克奇徐兵
- 关键词:东辛油田馆陶组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成藏主控因素
- 东营凹陷北带东段古近系砂砾岩扇体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
- 东营凹陷北带东段为铲式断层所控制的陡坡带,古近系沉积时期在断层下降盘发育了巨厚的砂砾岩体沉积,且砂砾岩体分布于民丰洼陷北缘地区,与洼陷带优质的烃源岩呈指状交错分布,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在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及相关...
- 李宇志
- 关键词:砂砾岩扇体储层地质油气成藏条件
- 文献传递
- 东营凹陷永北地区古近系顶部不整合结构及其物性响应被引量:3
- 2016年
- 综合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物性分析、薄片鉴定资料,通过宏观描述与微观镜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东营凹陷永北地区古近系顶部不整合结构体岩石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物性响应特征及其与圈闭的关系。研究表明,不整合可划分为3层结构:水进砂层、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层。每个结构层具有不同的岩石学和测井响应特征。水进砂层孔隙度高;风化粘土层风化作用最强,泥质含量高,孔隙度低;半风化淋滤层溶蚀作用强,次生溶孔发育,孔隙度较高;未风化层未受风化作用改造,孔隙发育差。永北地区沙三上段发育断块掀斜型和盆缘型两种地层不整合圈闭模式:断块掀斜型模式受到不整合与二级或二级以下序级断层的共同控制,圈团发育规模较小;盆缘模式多出现在抬升强烈的湖盆边缘,主要受控盆断层的控制,圈闭发育规模较大。
- 操应长王铸坤王艳忠李宇志赵博
- 关键词:风化作用不整合沙三段
- 东辛油田稳矿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被引量:7
- 2005年
- 为了更好地挖掘东辛地区稳矿砂体的油气勘探潜力,有必要对其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目的层为东营三角洲发育初期湖平面快速下降的背景下的3期进积砂体,和其上的15个砂层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该地区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风暴岩-浊积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滩坝-风暴岩沉积体系。主要物源方向为东部和东南部,还存在来自东北部的次要物源。建议对其构造特征进行精细描述。
- 李宇志孙国栋
- 关键词:东辛油田沉积微相储层特征
- 东辛油田辛15断块精细构造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我国大量油田进入了后期开发阶段,在地质研究方面,原有的构造等研究成果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油田本身勘探开发的需要。采用了断层剖面解释技术、相干体技术、斜井地质数据的应用、断层平面组合分析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和准确度;并提出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方法,借鉴应力以及断层发育模式、开发动态、油水关系等研究,实现低级序断层的解释。在断层和构造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认为研究区转换带主要发育两种类型:一类为平行同向型转换带,该种转换带两边主要断块断层走向相近,但形成机理不一致,因此在平行断层之间发育多条次生断层,辛68与辛15断块转换带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类为平行反向-对向型转换带,该转换带两边主要断块断层倾向相反,中间以断层桥的方式相连接,辛73、辛100转换带即属于该种类型。
- 李宇志
- 关键词:地震解释构造转换带东辛油田
- 浅谈高精度地震勘探检波器选型及仪器采集参数的确定被引量:2
- 2006年
- 文章结合胜利探区地层衰减规律和环境噪音情况、国内外检波器的技术发展及工艺水平现状,针对东营凹陷的高精度地震勘探检波器选型及仪器采集参数的确定展开讨论。建议该区高精度勘探使用频率10Hz或14Hz的速度型超级检波器、组串方式6串2并;SN388仪器前放增益选12dB,入口电压范围为0.40μVRMS^0.40V RMS;采样率选1ms,通频带范围为1Hz^412Hz(最小相位)、1Hz^250Hz(线性相位)时较理想。在辛镇地区应用后取得较好的效果。
- 李宇志费海涛孙国栋
- 关键词:高精度地震勘探检波器
-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被引量:15
- 2017年
- 沉积水动力条件是沉积相研究的基础,粒度分布特征是分析水动力条件的关键。在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相分析基础上,利用大量粒度分析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及其与水动力机制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包括泥石流型、高密度浊流型、低密度浊流型和牵引流型4种基本类型和泥石流-低密度浊流过渡型和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过渡型2种过渡类型。泥石流型包括宽缓上拱式和弧线-直线复合式,反映泥石流沉积特点,多发育在近岸水下扇主水道和扇三角洲平原。高密度浊流型包括悬浮一段式和低斜两段式,反映高密度浊流沉积特点,多发育在近岸水下扇水道、扇三角洲水上及水下分流河道内。低密度浊流型为低斜两段式和低斜两跳一悬式,反映低密度浊流特点,主要发育在近岸水下扇主水道间、辫状水道间。牵引流型包括高斜两段式、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一跳一悬夹过渡式及两跳一悬式,反映牵引流沉积特点,在近岸水下扇扇中、扇三角洲前缘最发育。泥石流-低密度浊流过渡型为台阶状多段式,反映泥石流向浊流逐渐转化,仅发育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过渡型为一跳一斜加过渡式,反映浊流浓度降低的过程,只在近岸水下扇外扇深切水道内发育。
- 王铸坤李宇志操应长王艳忠杨田赵博
- 关键词: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环境沙河街组东营凹陷渤海湾盆地
- 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成因机制研究
- 断陷湖盆陡坡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油气藏已成为我国东部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但是,对近岸水下扇成岩圈闭的形成机制认识不清已严重制约了此类油气藏进一步勘探。以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为研究实例,综合运...
- 李宇志
- 关键词:成岩圈闭砂砾岩体沙四上亚段
- 文献传递
-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世三角洲供给型重力流地震沉积学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陆相盆地三角洲前端滑塌型重力流砂岩因富含油气而广受关注,其厚度薄、面积较小、期次多,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长期以来制约了油气的精细勘探开发。利用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和已有钻孔信息,对东营凹陷东辛地区始新世三角洲—重力流沉积体系开展了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为基础的地震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沙三中亚段对应二级基准面下降背景的三级层序,以6期大规模高位域三角洲(第5准层序组—第10准层序组)的发育为特征。以第8准层序组为例,以四级层序为研究单元落实了来自不同物源的3个三角洲—重力流沉积体系;再根据地层切片进一步分期落实了其内部薄砂岩储集层的空间分布。地层接触关系特殊,地层厚度和岩性的横向变化剧烈,导致三角洲—重力流发育区地震波速纵横向变化较大。基于目的层精细标定的相位调整成为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四级层序(而不是体系域或层序)的约束成为保障地层切片等时性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四级层序约束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为三角洲前端滑塌型重力流薄砂岩储集层的横向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也为恢复深水重力流发育区沉积过程、深化重力流沉积规律奠定了基础。
- 刘建平鲜本忠王璐路智勇李宇志刘赛君蒋健
- 关键词:重力流储集层预测地震沉积学东营凹陷渤海湾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