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东

作品数:62 被引量:45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4篇中医
  • 12篇中医药
  • 12篇肿瘤
  • 10篇抑郁
  • 10篇应激
  • 10篇慢性
  • 10篇肠癌
  • 9篇蛋白
  • 9篇肺瘤
  • 9篇肺瘤平膏
  • 8篇电针
  • 8篇微环境
  • 7篇凋亡
  • 7篇慢性应激
  • 7篇肺癌
  • 6篇通路
  • 6篇海马
  • 5篇信号
  • 5篇肿瘤微环境

机构

  • 49篇中国中医科学...
  • 2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陕西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扬州大学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60篇李卫东
  • 29篇花宝金
  • 13篇刘瑞
  • 9篇图娅
  • 8篇王晓燕
  • 6篇郑红刚
  • 6篇卢峻
  • 4篇岳利峰
  • 4篇陈赐慧
  • 4篇奚胜艳
  • 4篇裴迎霞
  • 3篇郭秋均
  • 3篇何姝霖
  • 3篇杨秀岩
  • 3篇张芸
  • 3篇齐鑫
  • 2篇戴巍
  • 2篇赵敬华
  • 2篇吴元坪
  • 2篇崔树娜

传媒

  • 9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家族医药学生药十三反、十四反药物考证及相反药性理论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土家族医药学是我国少数民族医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植根于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广大土家族地区,有其自身的民族药物理论认识、用药特色与经验,特别是关于用药禁忌方面,形成了土家族传统药配伍禁忌的生药十三反、十四反原则,对数以万计中草药的配伍原则及使用上有一定指导作用。文章针对土家族医药工作者们常遵循的此配伍禁忌,对药物的来源进行考证,并结合性味、功效记载,从药性特别是四性、毒副作用分析等方面对土家医的生药十三反、十四反之相反理论基础作出初步探讨,以期为完善中药的配伍禁忌理论提供借鉴,为传统民族医药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切入思路。
奚胜艳赵敬华赵晖朱红梅钱小燕李卫东岳利峰
关键词:药性理论
中医药调控氧化应激防治肠炎癌变的机制研究概况被引量:7
2017年
氧化应激在慢性肠炎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炎症状态下,过度的氧化应激会导致肠黏膜屏障破坏、细菌易位,加重炎症反应,并可以诱导正常细胞DNA发生基因突变,进而诱发肠炎癌变或者加重癌变进展。多种氧化应激因子通过氧化应激参与肠炎癌变全过程。炎性肠癌的根本病机为脾虚湿热,清热燥湿和健脾类中药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信号、抑制氧化应激产物蓄积、减缓氧化应激诱导的炎性肠黏膜损伤,进而防治肠炎癌变。
李卫东花宝金
关键词:慢性肠炎氧化应激脾虚湿热
不同频率电针对急性应激模型C57BL/6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干预对C57BL/6小鼠急性应激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2Hz组和电针100Hz组,每组各10只。对不同频率电针干预组,选取“百会”和“印堂”穴,采用频率为2Hz或100Hz、电流强度1mA的方波干预7d,进而对所有小鼠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比较各组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5min内的累积不动时间。结果电针2Hz组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32.00±14.73)s]和悬尾不动时间[(72.50±20.44)s]均较100Hz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45.60±34.62)s]和悬尾不动时间[(124.22±21.67)s]短,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2Hz组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均短于模型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29.50±33.94)s]和悬尾不动时间[(142.23±20.05)s],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100Hz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频率2Hz的电针对C57BL/6小鼠急性应激抑郁状态有较好预防作用。
李卫东卢峻图娅
关键词:抑郁电针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
辨证中药参与治疗中晚期高龄老年肺癌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单纯辨证汤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高龄老年肺癌疗效的差异及预后因素。方法通过对2002—2015年间入院初治并口服中药汤药的80岁及以上的中晚期肺癌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体研究人群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2个月。其中37例病理明确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分为单纯中医组23例(18.0个月)、中西医结合组14例(23.0个月),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病理不详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4.0个月。PS评分是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PS评分、单一中医证型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中医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生存期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单纯中医治疗因安全性更好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
徐心瑶李丛煌郭秋均刘瑞李卫东郑红刚花宝金侯炜
关键词:高龄老年肺癌辨证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调控自噬防治肺癌有效性机制探究被引量:1
2018年
中医药防治肺癌具有确切疗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对于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机制探究发现,调控自噬可以有效提高放化疗的耐受度并与耐药机制相关。因此,探究自噬与肺癌防治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如何调控自噬影响肺癌防治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李卫东刘瑞郑红刚李丛煌郭秋均张兴王晓燕花宝金
关键词:中医药肺癌自噬
基于肿瘤外泌体探讨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肝脏作为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其发生转移受到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肿瘤微环境等多因素调控的影响。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体,结直肠癌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的miRNA与癌基因参与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原因不外乎“正虚”与“邪实”。中医药具有整体性、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通过调节外泌体调控细胞间通信并影响肿瘤微环境,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一方面通过“扶正健脾固本”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肿瘤抑制微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调气祛瘀解毒”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使癌毒无法存活。
王成磊张广辉陈雪杨冰炜李卫东
关键词:外泌体肿瘤微环境肝转移中医药正虚邪实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再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抗凋亡因子(Bcl-2)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再生的影响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空白组、模型...
梁佳李卫东吴元坪图娅
关键词:电针慢性应激抑郁凋亡抗凋亡因子生长相关蛋白-43
文献传递
电针及氟西汀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究电针及氟西汀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65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每组13只。慢性应激后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bcl-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旷场试验水平穿越格数[(1.6±1.3)格]、竖立次数[(0.4±0.2)次]、体质量增加量[(34±18)g]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分别为(51.1±22.3)格、(13.2±4.6)次、(128±21)g],P均〈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67±10)%]高于空白组[(53±13)%],P〈0.05;海马组织bcl-2蛋白阳性细胞计数[(28±10)个/mm^2]低于空白组[(78±22)个/mm^2],P〈0.05。电针组[分别为(39.3±14.3)格,(9.6±4.1)次,(81±43)g]、氟西汀组[分别为(37.2±15.1)格,(9.3±4.6)次,(80±35)g]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电针组(30±9)%,氟西汀组(51±13)%]均低于模型组(P〈0.05);海马组织bel-2蛋白阳性细胞计数[电针组(56±18)个/mm^2,氟西汀组(62±24)个/mm^2]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电针组与氟西汀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氟西汀可改善抑郁大鼠行为学症状,这种改善与海马细胞凋亡机制有一定相关性。
李卫东吴元坪韩止荣戴巍马青潘可欣图娅
关键词:应激电针氟西汀海马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JN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被引量:48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接受电针刺激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情况和JN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百优解组。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印堂"穴,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1 d;百优解组给予百优解1.8 mg/kg灌胃治疗,共21 d。采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AnnexinV-FITC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半定量检测JNK碱性磷酸酶活化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3 min内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3 min内旷场实验各指标电针组、百优解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和百优解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JNK磷酸酶活化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百优解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空白电针组各指标的变化与空白组相似(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有效地抑制JNK磷酸酶活化,同时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而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症状。
戴巍李卫东卢峻图娅
关键词:慢性应激
芍药汤调控MDSCs相关免疫抑制微环境防治慢性肠炎癌变的效应机制
2025年
目的:基于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相关免疫抑制微环境,探究芍药汤防治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效应机制。方法:将140只6周龄SPF级FV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芍药汤未造模组(7.12 g·kg^(-1))、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52 g·kg^(-1))、芍药汤低剂量组(3.56 g·kg^(-1))、芍药汤中剂量组(7.12 g·kg^(-1))、芍药汤高剂量组(14.24 g·kg^(-1))共7组,每组20只。空白组和芍药汤未造模组采用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1)),其余5组小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10 mg·kg^(-1)),1周后,更换含2%葡聚糖硫酸钠(DSS)饮用水1周,再正常饮用水2周,此为循环3次,共14周,构建CAC小鼠模型。各组于实验第14天开始每日1次灌胃2周,此后1周3次灌胃,直至实验结束。记录每周小鼠体质量,分别于实验开始的第28、98天处死部分小鼠,解剖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记录结肠重量、脾脏重量、肿瘤大小、数目;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结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脏中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s)、CD4^(+)T、CD8^(+)T、CD4^(+)/CD8^(+)T细胞比例;免疫组化学检测小鼠结肠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第14天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第28天时,体质量下降到最低(23.39±0.95)g;第28、98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结肠指数显著升高(P<0.01),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肿瘤负荷显著增加(P<0.01);HE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肿瘤细胞,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消失,隐窝缺失;芍药汤各剂量组结肠黏膜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隐窝结构破坏减轻;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升高;第98天时,芍药�
陈雪王成磊杨冰炜翟浩宇吴颖李卫东
关键词:芍药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