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仰军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康复
  • 3篇关节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功能
  • 2篇膝关节功能障...
  • 2篇关节功能
  • 2篇关节功能障碍
  • 1篇电刺激
  • 1篇多发病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韧带
  • 1篇韧带重建
  • 1篇韧带重建术
  • 1篇三维步态分析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 1篇神经肌肉电刺...
  • 1篇神经损伤

机构

  • 6篇大连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李仰军
  • 3篇车世钦
  • 3篇张素蕊
  • 3篇林芳堃
  • 3篇赵萌萌
  • 2篇李承鑫
  • 1篇毛世刚
  • 1篇于敏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配合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43例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康复训练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43例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康复训练配合NMES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后2周及6周,两组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周及6周,两组关节活动度均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MES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李仰军于洋邢琪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训练术后康复
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研究集体康复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对其步态参数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集体康复的模式对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探讨其对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以传统1对1治疗为主,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集体康复内容。两组在训练前和训练1个月后对三维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速、步频、患足廓清地面最大距离)进行测定。结果训练前两组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后及训练后组间对比各指标存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集体康复模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步态参数的改善,步频,步速明显加快,步长明显增长,患足最大廓清高度明显提高。
毛世刚张素蕊赵萌萌李仰军李承鑫车世钦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障碍步频步速步长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保守治疗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生率为4.7%~4.8%,男性多于女性,所以也是一种多发病,主要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腰椎3-4、4~5,腰5~骶1,
林芳堃李仰军张素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多发病
高频超声在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研究期内将24名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神经损伤后1~3个月对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高频超声检查,患者中7名接受保守治疗,17名接受桡神经松解或神经修复手术治疗。结果:根据高频超声诊断分型结果,24名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9例、Ⅲ型5例、Ⅳ型2例;共18名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6名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桡神经损伤后3个月内功能逐渐开始恢复,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完全恢复15例,部分恢复2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在桡神经损伤患者中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诊断效果,为临床判断诊断分型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新思路,为桡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诊断参考。
车世钦李承鑫李仰军于敏
关键词:高频超声肱骨骨折桡神经损伤
不同治疗方式在膝关节功能障碍集体康复中的应用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影响膝关节功能障碍集体康复效果的治疗因素的分析,探究集体康复在其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2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间的训练关系(标记A)和训练内容的完成标准(标记B)。随机将患者分为合作组下的共同完成目标组A1B1和各自完成目标组A1B2,竞争组下的共同完成目标组A2B1和各自完成目标组A2B2,每组各5例,各组每周进行5d康复训练。上下午各一次,每次40min。每周首天治疗师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每周选出优秀患者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功能训练内容:①上午每组都进行传统的一对一的康复训练。②下午根据不同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功能训练。训练1个月后,进行心理、疼痛及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各指标对比,每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①HAMD评定对比,A1B1与A1B2,A1B2与A2B1,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AS评定对比,各组间无差异性(P>0.05);③主动屈曲角度对比,结合样本均数的比较结果,B因素的主效应为6.8%,AB的交互作用为6.2%,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A因素的主效应7.2%,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屈曲角度对比,B因素的主效应为5.0%,AB的交互作用为6.2%,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A因素的主效应7.8%,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ysholm评定对比,结合样本均数的比较结果,A因素的主效应为0.2%,AB的交互作用为0.8%,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B因素的主效应15.6%,有统计学意义(P>0.05);B1与B2对比,P<0.05。结论集体康复形式大体归纳为4种治疗形式。以合作、竞争结合共同完成目标的形式效果最好。关节活动度上,竞争-共同完成目标形式提高较快;在提高能力和治疗安全方面,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形式效果稳定安全。治疗师可以根据治疗的要求结合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集体�
车世钦赵萌萌张素蕊林芳堃李仰军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修复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本文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在2018年到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分为常规康复组和功能康复组两组,每组31例患者,针对常规康复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功能康复组患者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屈髋肌群肌力、伸膝肌群肌力.结果:相比较常规康复组患者,功能康复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更高,屈髋肌群肌力、伸膝肌群肌力更好.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修复具有推动作用.
林芳堃李仰军张银亮赵萌萌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脑卒中偏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