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英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默沙东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至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免疫化学鉴定。实验加入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2.5μg/L,5.0μg/L,10.0μg/L,20.0μg/L)干预24 h,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显著影响EPCs的各项生物学功能,使EPCs的黏附能力显著减弱,迁移功能显著下降,增殖能力显著被抑制,这些改变均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性,20μg/L浓度组达最大抑制;在雷公藤内酯醇低浓度组,冠心病患者EPCs细胞的各项功能明显低于非冠心病患者组,高浓度组两组相近。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抑制血管再内皮化和血管新生。
- 方英傅国胜宋筱筱张文斌
- 关键词:雷公藤属内皮祖细胞冠状动脉疾病
- 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后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30例无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无起搏器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植入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1、7d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起搏器组和无起搏器组FⅧ:C、VWF和D-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起搏器组FⅧ:C、VWF和AT:A变化更甚。起搏器植入后第1天PT和PTT明显延长,FⅧ:C、VWF、FIB和D-D明显升高,AT:A和PLG:A明显降低(P<0.01);到第7天时PT明显缩短,AT:A和PLG:A明显升高,FIB和D-D还处于明显升高状态(P<0.01)。结论: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植入起搏器手术时会使这一状况加深,但随后可有明显改观。
- 计光李玲文王霄霞黄伟剑邱俏檬谢耀盛方英
- 关键词:起搏器凝血
- CEO个人特征、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基于产权异质性视角
- 近年来,一方面,全球经济景气程度均不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的《世界经济报告》,全球经济处于同步放缓状态,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民营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在面对全球经济疲软...
- 方英
- 关键词:企业绩效
- 文献传递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影响。方法:密度剃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至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免疫化学鉴定。实验加入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2.5ng...
- 方英傅国胜宋筱筱张文斌
-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 文献传递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in-stent)或(和)支架两端(in-segment)的再狭窄,与炎症反应、血管内膜平滑肌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等有关。近几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方英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冠状动脉疾病再狭窄
- 文献传递
-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扩增
- 目的:探讨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EPC;用CD34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 (MACS)分离CD34+细胞:分别培养在包...
- 方英傅国胜宋筱筱张文斌
- 关键词:体外扩增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
- 文献传递
- 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 目的:观察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危险因素分析,并提取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至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进行...
- 方英傅国胜宋筱筱张文斌
- 关键词:循环内皮祖细胞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VEGF促进EPCs分裂生长的合适浓度。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人纤维连接蛋白(HFN)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4 d后收集贴壁细胞,换用配有不同浓度(对照组、10μg/L、20μg/L、50μg/L)VEGF的培养基继续培养3 d后进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从人外周血能成功分离EPCs细胞,并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从冠心病患者分离的EPCs增殖能力较非冠心病患者弱;VEGF在较低浓度(10μg/L和20μg/L)时即能显著促进EPCs生长的各项生物学指标,但高浓度(50μg/L)时并不能进一步增强这一效应;低浓度(10μg/L)下VEGF对冠心病患者作用较非冠心病患者弱,高浓度时对两者促进作用相近。结论:冠心病患者EPCs功能显著减弱,较低浓度的VEGF即可显著增强EPCs的各项生物学功能,可能对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有益。
- 张文斌宋筱筱方英傅国胜
-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冠状动脉疾病
-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扩增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改进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EPC;用CD34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离CD34+细胞;分别培养在包被和不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HFN)的培养板内;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和vWF的表达。结果:从成人外周血可分离获得EPC;不同的分离条件可影响获得EPC的数量和质量,HFN对EPC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进一步改进从人外周血分离获取EPC并行体外扩增的方法,为EPC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方英宋筱筱张文斌傅国胜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培养
- 浙江省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调查
- 目的:了解浙江省各级医院消化内镜室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为提高浙江省各级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修定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由各医院...
- 方英杜娟顾青曹勇顾竹影虞朝辉厉有名
-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消毒管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