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老年
  • 8篇细胞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5篇疗效
  • 5篇骨髓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老年人
  • 4篇化疗
  • 4篇骨髓瘤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预后
  • 3篇贫血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康复
  • 3篇急性

机构

  • 2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上海市卫生局
  • 1篇上海市老年医...

作者

  • 26篇张洪娣
  • 9篇潘祖玉
  • 6篇沙颖豪
  • 6篇仇霞芬
  • 5篇谢彦晖
  • 4篇胡允平
  • 4篇易克
  • 4篇丛燕
  • 4篇王振荣
  • 3篇郑洁皎
  • 3篇宋谨
  • 3篇沈琳
  • 3篇胡英伟
  • 2篇张莉娟
  • 2篇王传馥
  • 2篇刘立根
  • 2篇王静文
  • 2篇陈玺
  • 2篇顾同进
  • 2篇颜世洁

传媒

  • 11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89
  • 1篇198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
1998年
目的探讨老年(含老年前期)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的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共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前后mIL-2R百分率和sIL-2R水平井以正常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前二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后,P值分别是<0.01。0.05,但治疗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以上二项指标再度高于缓解组(P<0.05).结记动态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更有意义,它既可作为判断病情指标之,更可作为临床考核疗效的参数.
张洪娣潘祖玉丛燕沙颖豪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M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百分率
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及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66例ITP患者随机分成:A组(20例),IVIG0.4g.kg-1.d-1×5d;B组(21例),IVIG0.2g.kg-1·d-1×5d;C组(25例),地塞米松10mg/d×5d,5d后均继以强的松1mg.kg-1.d-1治疗。结果有效率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与峰值A,B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与峰值C与A及C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VIG总剂量1g/kg是治疗ITP的有效剂量;IVIG与皮质激素比较,有效率接近,但IVIG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更迅速。
张莉娟谢元芳袁莹张洪娣明道化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
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老年患者诊治全过程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报导初发APL老年患者对ATRA联合ATO加化疗的疗效并结合文献讨论。方法采集病史,书写病程演进,作辅助检查,进行PML—RARu,融合基因检测和随访。记录治疗方案、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结果本例AML—RARa融合基因阳性。采用ATRA联合ATO加化疗方案。经诱导、巩固和维持等3阶段治疗,住院5m,巩固治疗结束后,获MR。全程治疗32m完成。并发症主要是肺部感染,处理要及时,支持治疗要重视。药物治疗的计量应掌握在成人的2/3-3/4。结论老年APL患者能够耐受ATRA联合ATO加化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王传馥张洪娣潘祖玉俞卓伟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
老年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20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提高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完善治疗措施,减少真菌感染率、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住院的老年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20例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原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老年血液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20例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后总有效率为55%,死亡率为25%。结论真菌感染是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经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危患者,预防治疗尤为必要。
胡英伟易克沈琳沙颖豪张洪娣仇霞芬谢彦晖
关键词:老年恶性血液病真菌感染
12例老年恶性淋巴瘤诊疗体会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探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疾病,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大类.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等生物免疫学治疗联合细胞毒化疗。为老年NHI提供了全新...
张洪娣易克宋谨
关键词:老年医学恶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霍奇金淋巴瘤
文献传递
老年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初发的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33例与中青年患者30例,采用类CHOP或类RCHOP的3周方案进行治疗,至少6个疗程,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疗效比较,两组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糖耐量受损、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和乙肝病毒激活,均高于中青年组。结论最优化的CHOP或RCHOP个体化治疗方案,来提高老年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治疗耐受性。
唐曦张洪娣曾晓颖陈玺王静文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疗效
对60岁以上干部连续14年健康检查的结果及处理被引量:8
1994年
1979年至1992年对本院保健对象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其中60岁以上干部共计21202例次,检查结果如下:(一)患病率最高的5种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前列腺肥大、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二)冠心病、痛风、肾功能不全和心肌梗塞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高脂血症和慢性胃炎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三)共发现恶性肿瘤72例,80.5%的患者在60~79岁间发病,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胃癌、直肠癌、肾癌、结肠癌、结肠癌与肝癌,存活时间较长。老年人一般感觉不灵敏,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应该坚持定期全面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胡允平肖文炳吴秀英陈玲娟张洪娣
关键词:干部患病率体格检查
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发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33例和中青年患者30例,接受3周类CHOP或类R-CHOP方案化疗至少6个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是否侵犯结外器官、有无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临床分期、体力状况评分、经年龄校正的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化疗和局部放疗情况。至少随访18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体力状况评分(P<0.000 1)、经年龄校正的IPI(P=0.002)以及化疗联合局部放疗(P=0.00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是否侵犯结外器官、有无B症状、LDH和临床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和中青年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力状况评分与生存时间相关(P=0.047),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LDH和有无结外器官累及均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除体力状况评分、IPI和治疗方案以外,其他临床特征均相似。体力状况评分是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
唐曦曾晓颖张洪娣陈玺王静文
关键词:老年人存活率分析预后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1例报告
1987年
男,27岁。1983年7月18日入院。1979年起发现手足小肌肉不自主抽动,1983年1月某日突然失去知觉,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叶白沫,四肢抽搐,持续10~15分钟。以后在半年内又有类似发作6次。无头部外伤史,无甲状腺手术史。体检:发育营养佳,头颅无畸形,双眼有早期白内障,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上下肢肌肉时有小抽动,面神经叩击试验及束臂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一),血谷丙转氮酶85u。
顾同进张洪娣李国维朱汉民
关键词:特发性甲状旁腺内分泌腺丙酮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
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老年人医院肺部感染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治疗老年人医院肺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4 6例使用美罗培南治疗、4 1例使用亚胺培南治疗和 34例使用帕尼培南治疗的老年人医院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并将临床分离菌分别进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疗效较好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78.3%和 75 .6 % ,而帕尼培南疗效略差为 6 4 .7% ,但P >0 .0 5。本组患者痰培养共获得 1 5 6株病原菌 ,经治疗后 :美罗培南组病原菌清除率为 73.8% ,亚胺培南组为 71 .7% ,而帕尼培南组 6 0 .5 % ,低于美罗培南组和亚胺培南组 ,但P >0 .0 5。 4 1株研究组以外的临床分离菌体外药敏试验也显示 ,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大多数的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美罗培南敏感菌株共有 33株 ,占 80 .5 % ;耐药株 4株 ,占 9.6 %。而对亚胺培南敏感的有 31株 ,占 75 .6 % ;耐药 5株 ,占 1 2 .2 %。对帕尼培南敏感株仅有 2 7株 ,占 6 5 .9% ;耐药 8株 ,占 1 9.5 %。另外 ,这 3种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而轻。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老年人中、重度医院肺部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 。
朱惠莉符礼刚龚瑾庞仲华李向阳梁红张洪娣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老年人临床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