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红
- 作品数:30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13例被引量:1
- 1998年
- 刘雪松张昕红
-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病呃逆蒙医学多虑平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MRI分析
- 2000年
- 姜彩霞张昕红
-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神经功能缺失假性球麻痹
- 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ASIA分级C,D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疗效及机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D级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期的临床疗效,挖掘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组(30例)、神经节苷脂组(31例)及联合组(37例),神经节苷脂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治疗60 mg,1次/d,丹参注射液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0 m L,1次/d,联合组在神经节苷脂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0 d,停药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和运动、痛觉及触觉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维生素E(VE),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星形胶质原性钙结合蛋白S-100β(S-100β)含量。结果:联合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83.78%,高于丹参注射液组(78.57%)及神经节苷脂组(80.65%);联合组患者运动、痛觉及触觉的ASIA评分均明显高于丹参注射液组及神经节苷脂组(P〈0.05),且联合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可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8,IL-1β及S-100β含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DNF含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其中联合组变化趋势最明显(P〈0.05);丹参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VE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有助于ASIA分级C,D级SCI患者恢复,预防脊髓继发性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 卜范艳张昕红阮智马辉陈文礼王伊林
-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神经节苷脂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
-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48例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王淑霞张昕红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脑炎儿童脑电图CT
- 年轻人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研究年轻人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31例年轻人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年轻人脑梗死主要病因为早发性脑动脉硬化,心源性脑栓塞是常见病因,脑动脉炎、酒精中毒等较常见,女性患者与偏头痛、吸烟、口服避孕药密切相关.结论年轻人脑梗死病因复杂,危险因素多样,加强多学科深入合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早发现、早预防.
- 张昕红姜彩霞马文涛
- 关键词:病因
- 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口服辅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口服辅助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ACI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rt-PA组55例(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蒙药联合rt-PA组61例(在rt-PA组基础上给予额尔敦—乌日勒口服,15粒/次,1次/天,共90 d)。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即刻、溶栓后14 d以及溶栓后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mRS评分;两组溶栓后90 d评价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 与同组入院时和溶栓即刻比较,两组溶栓后14、90 d 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蒙药联合rt-PA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蒙药联合rt-PA组显效22例、好转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44%,rt-PA组分别为6、35、14例及85.46%;两组比较P<0.05。蒙药联合rt-PA组溶栓后90 d梗死区域继发性出血1例(1.6%)、症状性出血1例(1.6%)、全因死亡1例(1.6%),rt-PA组分别为1例(1.8%)、2例(3.6%)、1例(1.8%);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辅助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有助于修复损伤神经并提高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秦贺张昕红李玉超
-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神经功能
- rt-PA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发病时间4.5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34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溶栓组16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18例,入院即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等常规治疗.依据治疗后7d、90d的NIHSS评分、7d疗效、90d改良Rankin(m RS)评分、治疗期脑出血转化率及90d死亡率,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7d时NIHSS评分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NIHSS评分,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90d预后良好率溶栓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生颅内出血及死亡事件.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有效且安全.
- 姜彩霞张昕红吴娜王逸飞
- 关键词:RT-PA有效性
- 分水岭区脑梗死16例临床与CT、MRI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分水岭区脑梗死(CWSI)的临床与CT、MRI特点.方法:对16例CWSI患者进行临床及CT、MRI分析.结果:不同部位CWSI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而头部CT、MRI是明确此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应及早行头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疾病预后.
- 刘杰姜彩霞张昕红
- 关键词:分水岭区脑梗死MRI
- 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
- 2007年
-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是SAH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CVS分为两种,一种是SAH后破入脑脊液中的血液对脑血管的机械刺激引起的暂时性CVS,另一种是持续性CVS或迟发性CVS,防治CVS是改善SAH预后的关键。人们对CVS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领域近年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
- 姜彩霞张昕红高丽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CVS分子生物学SAH机械刺激
- 脑桥梗死引起异地语言综合征1例报告
- 2006年
- 周铁宝张昕红
- 关键词:脑桥梗死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