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以根
- 作品数:30 被引量:28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胜利油田聚合物驱矿场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2
- 2001年
- 胜利油田实施聚合物驱的规模大 ,各单元都已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但各单元的见效特点存在差异。通过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实施跟踪等手段 ,研究了流体粘度、注采情况、注入时机和油藏储层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层聚合物溶液与原油粘度比越高 ,聚合物驱效果越好 ;聚合物用量越大提高采收率越高 ;在中高含水期 ,转注越早 ,聚合物驱效果越好 ;聚合物驱有利相带依次为河道边缘相 >河道充填相 >心滩 >泛滥平原相 ;正韵律聚合物驱有利 ,而反韵律不利于聚合物驱 。
- 张以根元福卿郭兰磊姜颜波
- 关键词:胜利油田储层性质注聚合物剩余油饱和度流体粘度聚合物驱
- 高渗区分布形态对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窜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的驱替介质窜流是制约砾岩油藏注水、注聚合物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非均质分布情况,针对油藏高渗区呈连通、零散及复合分布特征设计3种可视化填砂模型。通过水驱和高、低2种质量浓度聚合物驱实验,分析不同非均质性分布下水驱窜流与聚合物驱窜流特征;选用弱凝胶和凝胶颗粒2种调驱剂来封堵窜流通道,探索不同类型非均质窜流的针对性治理方法。结果表明,高渗区之间的连通、零散及复合分布均易导致水驱窜流,中、低渗区及非主流线上的高渗区原油难以得到有效动用。不同非均质模型中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和治理方法不同:当高渗区连通或复合分布时,低质量浓度聚合物驱(1 000 mg/L)仍窜流明显,增大聚合物质量浓度(2 000 mg/L)能够扩大对非主流线上高渗区的波及,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但中、低渗区原油仍未得到有效动用,凝胶颗粒调驱是治理聚合物驱窜流的最佳方法;当高渗区零散分布时,低质量浓度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明显,而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采收率难以大幅度提高,弱凝胶调驱是治理聚合物驱窜流的最佳方法。
- 王业飞王业飞张菁张菁钱程康元勇丁名臣
- 关键词:砾岩油藏非均质可视化模拟
- 影响聚合物驱矿场实施效果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8
- 1999年
- 通过对胜利油区聚合物驱项目矿场实施状况及增油效果的分析,研究了影响聚合物矿场实施效果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聚合物驱矿场运行质量的主攻措施。
- 王友启张以根姜颜波姜之福王庆平毛广洲祝扬陈柏平赵伟
- 关键词:胜利油田高聚物驱油驱油
- 基于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程度的井网调整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为评价并挖潜高含水油藏的剩余油,开展了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的理论研究。将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油相流动系数、流线密度作为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的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将3个参数进行归一化,建立了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程度的评价体系。分析了高含水期反九点井网的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程度的分布特征,设计了5种井网调整方式,并利用调整后的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程度评价井网调整效果。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程度评价体系能更合理地反映剩余油的分布和流动特征;运用剩余油可动潜力控制程度评价的井网调整效果由好到差为九点法、抽稀大五点法、直线排状加密、直线排状、不调整反九点法、五点法,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的评价以及井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谷建伟刘志文于秀玲张以根王依科
- 关键词:井网调整流线高含水期
- 亲水多孔介质柱状剩余油的微观运移机理被引量:4
- 2015年
- 为分析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以毛细管束渗流模型为基础,建立柱状残余油微观渗流模型,推导毛细管中油水微观运动方程,进而导出基于微观渗流模型条件下油水相对渗透率表达式,分析毛细管半径、毛管力和原油黏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半径增大,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右平移;当驱替压力较高时,毛管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水湿条件下,驱替压力较低时,随着毛管力的增大,油的相对渗透率增大;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下降.该结果为分析高含水期残余油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指导.
- 谷建伟钟子宜张文静张以根黄迎松
- 关键词:相对渗透率曲线
- 孤东二区交联聚合物驱配方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针对孤东二区油藏及地下流体特点 ,成功地研制了适于孤东二区注入的交联聚合物体系。该体系交联时间适宜、流动性好、强度较高、增粘性好。通过调整体系浓度 ,可以实现对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的控制。实验表明 ,该体系可同时用于调剖及驱替。文章对该体系的最低成胶浓度、成胶时间、粘度、强度、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评价。深入研究了油砂、剪切、浓度等因素对成胶、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
- 崔晓红曹绪龙张以根刘坤宋新旺曾胜文窦立霞
- 关键词:交联聚合物交联剂稳定性凝胶强度
- 亲油多孔介质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被引量:4
- 2014年
- 为研究亲油多孔介质中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以毛细管渗流模型为基础,结合边界层理论,建立膜状残余油微观渗流模型.根据亲油多孔介质中膜状残余油的分布特征,推导毛细管中油、水微观运移方程;改进毛细管模型,推导不等径毛细管模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达式,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毛细管半径、边界层厚度和流体黏度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半径增大,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边界层厚度减小,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油黏度增大,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右下方逐渐平移,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没有变化.该结果对分析高含水期残余油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 谷建伟张文静张以根黄迎松
- 关键词:边界层理论相对渗透率曲线
- 基于相场方法的孔隙尺度油水两相流体流动模拟被引量:21
- 2020年
- 基于真实岩心颗粒粒径分布,利用过程法构建疏松砂岩油藏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利用相场方法建立两相流体流动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研究驱替速度、流体性质、润湿性对剩余油分布以及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替速度的增大和油水粘度比的减小会导致较大的毛管数,进而有利于采出程度的提高;就润湿性而言,水湿条件下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而在油湿条件下是阻力,因此水湿岩心采出程度更高.同时,从孔隙尺度对油水渗流机理及剩余油分布机理进行揭示,结果表明:由于多孔介质的复杂孔隙结构,流体在流经不同孔隙时呈现不同的流动特征,进而对油水两相流整体的压力分布、流速分布造成重要影响.
- 冯其红赵蕴昌王森张以根孙业恒史树彬
- 关键词:多相流剩余油多孔介质相场方法提高采收率
- 孤东油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先导试验效果反动态特点被引量:17
- 1994年
-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弧东油田小井距试验区馆上5 ̄(2+3)层进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先导试验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着重对矿场试验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复合驱过程中注采能力、原油性质等变化规律及复合驱油的动态变化特点。
- 宋万超张以根王友启赵俊斗
- 关键词:复合驱油表面活性剂注碱水化学驱油
- Fisher判别法在聚合物驱潜力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2年
- 首次将判别分析法用于化学驱潜力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Fisher判别法的聚合物驱潜力评价方法 ,并编写了相应程序。该方法优点在于计算快捷 ,考虑因素较为全面 ,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目前利用已实施聚合物驱区块的统计数据构造样本集较为困难的情况下 ,综合利用正交设计、油藏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 ,提出了样本集的生成办法。以胜利油区为例进行了分析 ,回代数据总正判率达到 94 .0 % ,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 ,该方法提供的研究思路可推广到其他三次采油方法的潜力评价中。
- 黄烈林侯健陈月明李振泉张以根元福卿
- 关键词: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经济评价三次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