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化疗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化疗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7月上报医院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24例经外周静脉化疗致静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静脉炎患者中,头颈部肿瘤患者14例,肺癌患者5例,食管癌4例,直肠癌患者1例。发生2级静脉炎14例、3级静脉炎8例、4级静脉炎2例。静脉炎发生的实际情况与患者性别、输入化疗药物的性质、并用高渗透压及刺激性药物、输液量大、反复多次给药及护理人员等多因素有关。结论采用标准化量表评估静脉穿刺难度,建立外周静脉化疗管理规范,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完善出院后随访,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王晓莉 张亚茹 袁玉玲关键词:肿瘤患者 化疗 外周静脉导管 静脉炎 头颈部癌症患者放射治疗期间营养相关症状与去脂体重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头颈部癌症(head and neck cancer,HNC)患者放射治疗期间营养相关症状(nutrition impact symptoms,NIS)和去脂体重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市某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门诊接受放射治疗的HNC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采用营养相关症状审核表评估营养相关症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去脂体重,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两者关系。结果共542例患者纳入分析,随放疗进行,HNC患者NIS个数与得分呈现增加趋势,到放疗结束时达到最高;去脂体重呈现下降趋势,到放疗结束时达到最低;NIS得分越高的患者其放疗过程中去脂体重丢失百分比越多。结论随放疗进行,HNC患者NIS得分增加,去脂体重减少,NIS得分高的患者其去脂体重丢失百分比多。提示医务人员应重视NIS管理,及时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减轻去脂体重丢失。 庄冰 赵丹 张力川 王玉洁 张彤 金三丽 龚丽青 王艳莉 方玉 肖绍文 郑宝敏 张亚茹 路潜 孙艳关键词:头颈部恶性肿瘤 去脂体重 放疗前患者癌痛和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放疗前患者癌痛的发生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问卷(the Europe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30,EORTC QLQ-C30)对门诊行CT定位的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例准备行放疗的患者中,疼痛患者42例,其中轻度疼痛33例,中度疼痛7例,重度疼痛2例。与无疼痛患者比较,疼痛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得分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得分高于无疼痛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最重的以及平均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需要药物止痛的患者认知功能得分较低,女性及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社会功能得分较低(均P<0.05)。结论疼痛在多个方面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较为突出。 张亚茹 孙玉梅 朱广迎 张如娟关键词:肿瘤 疼痛 生活质量 放射疗法 80例肿瘤放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肿瘤放化疗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为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疗科住院的80例放化疗患者,鼻咽癌41例,食道... 张亚茹 李春霞 李燕琴 王征 方玉关键词:肿瘤患者 营养支持 营养不足 化学治疗 文献传递 肿瘤放化疗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肿瘤放化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探讨针对性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1月发生跌倒的14例肿瘤放化疗患者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跌倒预防评估及干预措施。结果14例跌倒患者中,鼻咽癌6例,喉癌2例,肺癌3例,下咽癌、食道癌及肾癌各1例,其中7例为同步放化疗患者。使用跌倒预测量表仅预测出6例,占42.9%。跌倒发生的实际情况显示跌倒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跌倒史、用药、活动能力障碍、视觉障碍及护理人员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应用跌倒预测量表结合跌倒的相关因素全面动态的评估,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设立醒目的标识,落实有效的跌倒防范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张亚茹 杨红 李燕琴 王征 张卫华关键词:肿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跌倒 品管圈在缩短淋巴瘤入院患者治疗等候时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淋巴瘤入院患者治疗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3月开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以&quot;缩短入院患者治疗等候时间&quot;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程序进行现况调查,并运用品管手法和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问题解析及真因验证,制定并实施相应整改对策.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淋巴瘤入院患者治疗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182.47±22.41)min缩短至活动后的(97.70±14.63)min,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缩短淋巴瘤入院患者治疗等候时间,优化入院治疗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曾纯 马淑玲 张亚茹 张红 陆宇晗关键词:淋巴瘤 品管圈 入院患者 1例全身热化疗致腓肠肌热损伤患者的护理 2007年 全身热疗(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是继外科、放疗、化疗和免疫生物疗法之后的肿瘤治疗的又一手段,与放疗、化疗互补,可增加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各种文献对全身热疗不良反应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循环衰竭、皮肤烫伤、定向力障碍、低血压、肺水肿、体温反弹等,未见有关肌肉损伤的报道。我科发生1例全身热疗致腓肠肌热损伤的患者,经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张亚茹 李燕琴 王楠 张铁骊 张影关键词:全身热化疗 腓肠肌 伤患者 全身热疗 定向力障碍 生物疗法 47例发生奈达铂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3年 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21年5月本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47例发生奈达铂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47例患者出现过敏时的化疗疗程数为第一周期至第六周期,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第一周期,发生例数为24例,发生率为51.06%。47例患者中,40例(85.11%)过敏反应发生在给药0~30 min内,占比最高;34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30 min内好转,占比为73.91%。47例患者的过敏反应累及器官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皮肤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奈达铂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使用周期及输液时间密切相关,过敏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全面评估、规范输注、密切观察可有效降低奈达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谭菲 张亚茹 平耀东 王征 张莹 姜樽晓关键词:奈达铂 化疗治疗 过敏反应 护理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出院带药流程改造中的应用及实践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出院带药流程改造中应用效果,为医院管理和流程改造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定“基于HIS信息平台的住院患者出院带药流程改造”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开... 平耀东 张艳华 王丹 王楠 白月玲 佟菲 李海洋 张亚茹 赵杨关键词:医院药房 出院带药 肿瘤放疗病人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病人主观整体评估(PG-SGA)调查肿瘤放疗病人的营养状况,描述其放疗期间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变化,并对两种营养评价工具的效果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营养风险调查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符合条件的病人,在入院48h内分别采用两种工具进行调查,记录最近时点的客观营养指标及放疗次数等。[结果]共有163例病人入组,根据NRS2002评分,有营养风险占33.7%;根据PG-SGA评价营养不良占79.8%,其中重度营养不良占31.3%。NRS2002评分在放疗5~7周(T3)与放疗1~2周(T1)、3~4周(T2)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SGA评分仅在放疗5~7周与放疗1~2周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NRS2002能更早地反映放疗中病人营养状况的变化,推荐应用NRS2002监测放疗病人营养状况的变化;PG-SGA量表可与之结合,避免遗漏营养不良的病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营养治疗。 张亚茹 王艳莉 何小杰 王征 王楠 方玉关键词: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筛查 同步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