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荣宗

作品数:91 被引量:511H指数:11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骨折
  • 19篇神经阻滞
  • 19篇超声
  • 18篇比卡因
  • 18篇布比卡因
  • 17篇麻醉
  • 17篇超声引导
  • 15篇镇痛
  • 15篇关节
  • 14篇手术
  • 14篇术后
  • 14篇关节置换
  • 12篇膝关节
  • 12篇臂丛
  • 11篇膝关节置换
  • 11篇静脉
  • 11篇臂丛神经
  • 11篇臂丛神经阻滞
  • 10篇血栓
  • 10篇腰麻

机构

  • 89篇佛山市中医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桃源县人民医...

作者

  • 90篇廖荣宗
  • 36篇区锦燕
  • 24篇罗富荣
  • 22篇周曙
  • 20篇彭健泓
  • 19篇刘莱莉
  • 17篇余建华
  • 15篇龚琴
  • 14篇李振威
  • 10篇王杰华
  • 9篇邓铭锋
  • 9篇陈耀雄
  • 9篇张习良
  • 6篇彭德良
  • 6篇车志新
  • 6篇徐德敏
  • 5篇严江
  • 5篇吴征杰
  • 5篇黄素珍
  • 5篇黎鸣

传媒

  • 7篇检验医学与临...
  • 6篇现代医药卫生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5篇广东医学院学...
  • 5篇广东医科大学...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骨伤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现代医院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麻醉方式对创伤股骨骨折手术高凝状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国人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术中、术后TEG、血浆D-Di、PLC、PAgR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股骨骨折,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3组,各20例。I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Ⅱ组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III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腰硬麻醉。三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前、术中麻醉1h、术后48h静脉采血测定D-D二聚体(D-Di)、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聚集率(PAgR)、凝血弹性描记图(TEG)的相关指标:R、K、α、MA。并与健康成年人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三组股骨创伤骨折后术前、术中、术后的D-Di、α角、MA与健康成年人比较增大,R时间、K时间缩短P<0.05。三组病例术中1h和术后48h与术前比较D-Di、PLC、PAgR、α角度、MA均增大,R时间、K时间缩短P<0.05。术中1hI组D-Di、PAgR、a角增加数值与II、III组增加的数值比较P<0.05。术后48hD-Di、TEG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股骨骨折后术前、术中、术后的凝血功能与正常成年人比较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术中、术后比术前更为高凝。手术创伤可能是引起高凝状态的主要因素,麻醉方法是次要因素。但术中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具有其价值,椎管内阻滞麻醉可能有利于改善术中的高凝状态。
严江区锦燕罗富荣周曙廖荣宗王杰华谭沛泉
关键词:麻醉股骨骨折高凝状态
曲氟合剂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应用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曲氟合剂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急腹症患者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术,男38例,女22例,年龄16 ̄50岁,均无其他合并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拔管后即静脉注射曲氟合剂(曲马多100mg加氟哌利多0.5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对照组拔管后则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连续监测EKG、HR、MAP、SpO2、RR、PETCO2,记录给药后5分钟时RR、HR、MAP、SpO2,并记录当时患者疼痛程度、镇静程度、恶心呕吐以及寒战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RR、HR、MAP降低差异有显著性,SpO2则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疼痛减弱差异有显著性;镇静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无术后恶心呕吐,但治疗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苏拔管后应用曲氟合剂,可以全面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李振威梁玉萍廖荣宗区锦燕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
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加激素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加激素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均选择L4/5间隙穿刺单侧腰麻,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均选用静脉镇痛(PICA),PIC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氯胺酮50mg+咪唑安定1mg+托烷司琼6mg,背景剂量3mL静脉推注后加打开镇痛泵,维持剂量1.5mL/h,PICA 2mL/次,锁定时间为60min。手术后均用超声引导下患侧单次股神经阻滞,对照组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20mL,实验组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记录术后第1次PICA时间,术后6、>6~12、>12~24、>24~48h舒芬太尼用量,VAS值,术后48h内主动膝关节屈曲的最大角度,48h内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VAS的最大值,及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第1次PICA时间:实验组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h、>6~12h、>12~24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对照组均大于实验组(P<0.05);术后>24~48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6、12、24h的静息VAS评分,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48h内主动膝关节屈曲的最大角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8h内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VAS的最大值比较,对照组大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患侧左旋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能明显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减少阿片用量,从而减少并发症。
彭健泓廖荣宗余建华刘莱莉龚琴
关键词:超声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镇痛
韩氏治疗仪治疗腰麻后头痛被引量:1
2003年
区锦燕周曙廖荣宗
关键词:腰麻后头痛VAS治疗仪
超声引导及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6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 12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前臂闭合尺桡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US、T两组,每组64例。US组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T组采用传统盲探法引导。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两组患儿注药10 min后臂丛神经的阻滞情况,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麻醉术中全麻药的用量、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注药10 min后,US组患儿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完全阻滞情况均优于T组(P<0.05);与T组比较,US组操作耗费时间较长、全麻药用量较少,术后苏醒时间较短,苏醒期躁动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虽然操作耗时较长,但阻滞成功率高、全麻药用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
彭健泓廖荣宗黎鸣杨轩余建华李振威张习良刘莱莉龚琴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神经电生理检测
206例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麻醉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回顾比较206例下肢闭合骨折患者术前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不同临床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02例术前行患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查的下肢闭合骨折并发DVT206例患者的临床处理情况。根据患者和家属(以下简称“患方”)的意见分4组:I组13例,放弃手术保守治疗;Ⅱ组7例,溶栓治疗后手术,但3例溶栓失败;IU组6例,放置静脉滤网后手术;Ⅳ组180例,坚持术前不做处理要求手术治疗。结果①平均住院天数比较:I组〉II组〉Ⅲ组〉IV组,组间比较均P〈0.01。②Ⅱ组和Ⅲ组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较多,均需输血治疗。③I组出现腰骶部褥疮、肺部和尿路感染并发症共4例,余3组则无。④麻醉实施情况,腰硬联合阻滞122例(63.2%),实施气管插管全麻71例(36.8%)。结论①下肢闭合骨折并发DVT患者坚持术前不做处理要求手术治疗,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但麻醉手术工作者均面临着巨大的考验。②溶栓后和放置深静脉滤网后手术,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均较多,术前应做好输血准备。③试探性分次给药单侧腰麻循环稳定、麻醉费用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短,有I临床应用价值。
廖荣宗罗汉文沈楚龙吴峰吴征杰关宏刚刘照宏区锦燕罗富荣
关键词:下肢骨折手术麻醉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C组45例,A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C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3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初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术后镇痛时间以及初醒时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意义。
林毅麟廖志雯罗富荣廖荣宗游玉媛罗兢聪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臂丛神经阻滞不同入路
小剂量氯胺酮对单侧腰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单侧腰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等分为4组:Ⅰ组舒芬太尼为100μg;Ⅱ组舒芬太尼为150μg;Ⅲ组舒芬太尼100μg+氯胺酮50 mg;Ⅳ组舒芬太尼100μg+氯胺酮100 mg。观察4组患者术后第1次PCA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及静息VAS值;术后48 h内主动膝关节屈曲的最大角度及被动屈曲90°时VAS的最大值;患者对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Ⅰ组和Ⅱ组术后6h、〉6~12 h、〉12~24 h舒芬太尼用量及静息VAS值均大于Ⅲ组和Ⅳ组(P〈0.05);(2)Ⅳ组和Ⅲ组术后48 h主动膝关节屈曲的角度最大,其次是Ⅱ组,Ⅰ组最小(P〈0.05);(3)术后48 h内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Ⅰ组VAS的最大值最大,其次为Ⅱ组,再次为Ⅲ组,Ⅳ组最小(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不仅能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PICA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刘莱莉廖荣宗余建华彭建泓龚琴
关键词:氯胺酮舒芬太尼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老年下肢手术小剂量轻比重左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左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老年下肢手术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手术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LB组用0.75%盐酸左布比卡因0.6ml(4.5mg),加注身用水稀释至3ml后单次注射,注速为1ml/5s,注药毕保持原位15分钟后仰卧。B组用布比卡因,其他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两组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以及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及其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左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老年下肢手术有应用和研究价值。
严江廖荣宗
关键词:单侧腰麻左布比卡因老年人下肢手术
超声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最小有效剂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及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选取240例前壁闭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随机均分为L1、L2、R1、R2四组,均在超声引导及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患侧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L1组、L2组分别应用0.25%、0.375%的左布比卡因,R1组、R2组分别应用0.25%、0.375%的罗哌卡因,均采用序贯实验法审定给药计量,每个剂量阶梯之间相差1.0 m L,观察不同剂量下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成功率。结果 0.25%左布比卡因ED_(50)为17.8 m L,0.375%左布比卡因ED_(50)为17.0 m L,0.25%罗哌卡因ED_(50)为18.5 m L,0.375%罗哌卡因ED_(50)为17.4 m L。结论测定超声引导下左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锁骨上神经阻滞最小有效剂量,对精确和规范用药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余建华廖荣宗黎鸣彭健泓罗富荣刘莱莉龚琴李振威梁国森
关键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神经电生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