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务工作者应注意自我保健和素质修养
- 2006年
- 朱洋寸树兰苏敏
-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保健素质修养医德医风
-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疟疾1例
- 2004年
- 寸树兰
- 关键词:婴儿巨细胞病毒病毒感染合并症疟疾
- 2003—2004昆明地区小儿LP1型嗜肺军团菌肺炎感染情况分析
- 2006年
- 宋顺琪樊茂寸树兰
-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肺炎IGM抗体检测LP小儿肺炎患儿住院患儿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实验诊断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侵入血液并播散到脑膜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所导致儿童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目前对TBM的免疫学诊断尚缺乏有力的手段,该文对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反应以及近年来主要针对脑脊液(CSF)实验室免疫学、酶学检测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寸树兰屈柯碹牛华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免疫学酶学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23例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经临床及骨髓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幽门螺杆菌免疫印迹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各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可溶性幽门螺杆菌(soluble-helicobacter pylori,S-HP)抗原。(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50例(40.7%)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类型主要为UreB抗体、VacA抗体和CagA抗体,三者均合并S-HP抗原为主;其中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采用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效。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一定关系。
- 奎莉越寸树兰胥冀周敬静
- 关键词: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幽门螺杆菌感染
- 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1例
- 2005年
- 奎莉越樊茂胡双林寸树兰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母婴传播艾滋病
- 患儿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在医疗过程中,输血或血液制品治疗是抢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几年,经输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屡有发生。为了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在输血(血浆)前,均按规定对受血患儿血样中各项血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对了解掌握受血患儿在输血前的身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18237例输血前患儿血清进行HBsAg、抗-HAV、抗-HCV、抗-HIV(1+2型)、抗-T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 寸树兰奎莉越
- 关键词: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甲型输血
- 新生儿、婴幼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调查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1d^14岁新生儿、婴幼儿分3个阶段,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调查,为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组(Ⅰ组1998年、Ⅱ组2001年、Ⅲ组2004年)不同年龄段各1 822例儿童进行HBV检测。结果与Ⅰ组比较其他两组抗-HBs阳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1~14岁组,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3~14岁组,HBsAg、HBeAg两项阳性>3~6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BsAg、抗HBc两项阳性>3~14岁组,HBsAg、HBeAg两项阳性>6~14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ELISA可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结论在调查的5 466例儿童中,与Ⅰ组比较Ⅲ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已明显下降(见表1),提示家长已有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健康检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寸树兰杨晓鸿朱洋
- 关键词:儿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重症手足口病抢救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抢救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对5例重症HFMD抢救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00%、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为80%、科萨奇病毒16型均为阴性;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率为60%、血清葡萄糖异常率为80%;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pH值异常率为100%;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为40%;尿液干化学隐血阳性、蛋白质升高异常率为40%;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异常率为40%。结论及时进行病原学、心肌酶谱、血糖、脑脊液及血液细胞分析、血气分析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对HFMD并发各脏器损害的动态监测、治疗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寸树兰奎莉越刘昆江
- 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肌酶谱血细胞计数血气分析
- 腹泻儿童轮状病毒感染调查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了解1d^5岁腹泻婴幼儿4年中感染轮状病毒(RV)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4组(甲组2001年、乙组2002年、丙组2003年、丁组2004年),各组1~12月中5个年龄段共6 196例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RV(RV-Ag)检测。结果腹泻患儿中RV-Ag阳性1568例,4组平均阳性率25.3%。各年龄段阳性率分别为:1~28d(5.2%、2.9%、2.6%和0.8%),>28d^6个月(12.6%、10.6%、5.6%和5.0%),>6个月~1岁(12.1%、9.5%、7.4%和6.2%),>1岁~3岁(6.7%、4.5%、2.9%和2.6%),>3岁(1.5%、0.7%、0.7%和0.3%)。新生儿期RV感染者(3.0%)。各组>28d^1岁患儿RV感染>8.5%。与甲组比较其余3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被调查的婴幼儿中以>28d^1岁发病率最高,>1岁~3岁次之,这部分腹泻患儿可作为RV感染重点防治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RV-Ag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省时省力(不需特殊设备,15min出结果)、简单稳定等优点,适合在婴幼儿腹泻早期诊治工作中应用,对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 寸树兰朱洋
- 关键词: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