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世芹

作品数:24 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喜树
  • 4篇幼苗
  • 4篇喜树幼苗
  • 4篇教学
  • 3篇氮素
  • 3篇学成
  • 3篇化学成分
  • 2篇盐碱草地
  • 2篇羊草
  • 2篇羊草种子
  • 2篇药学
  • 2篇植物
  • 2篇实验教学
  • 2篇中药
  • 2篇种子
  • 2篇自然生长
  • 2篇喜树碱含量
  • 2篇菊芋
  • 2篇活性
  • 2篇教学模式

机构

  • 16篇哈尔滨医科大...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鸡西市中医医...
  • 1篇新潟大学
  • 1篇南京市溧水区...

作者

  • 22篇孙世芹
  • 7篇阎秀峰
  • 7篇周学刚
  • 5篇魏东华
  • 5篇辛萍
  • 3篇陈淑欣
  • 3篇申志英
  • 2篇王有志
  • 2篇王洋
  • 2篇王洪峰
  • 2篇刘爽
  • 2篇徐晓云
  • 1篇于辉
  • 1篇方坤
  • 1篇蒋蕾
  • 1篇褚明娟
  • 1篇高赛男
  • 1篇任亚超
  • 1篇周亚滨
  • 1篇彭海生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药学教育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医药
  • 1篇Journa...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盐碱草地的改良方法
一种盐碱草地的改良方法,通过在中度盐碱化的草地上种植菊芋,每年浅翻采收菊芋地下块茎,并从第4年起浅翻采收同时播种少量羊草种子,使利用价值低的退化盐碱草地逐步演替为以优良牧草羊草为主的高价值草地。菊芋栽培方法简单,种植菊芋...
阎秀峰王洋孙世芹王洪峰
文献传递
一种盐碱草地的改良方法
一种盐碱草地的改良方法,通过在中度盐碱化的草地上种植菊芋,每年浅翻采收菊芋地下块茎,并从第4年起浅翻采收同时播种少量羊草种子,使利用价值低的退化盐碱草地逐步演替为以优良牧草羊草为主的高价值草地。菊芋栽培方法简单,种植菊芋...
阎秀峰王洋孙世芹王洪峰
文献传递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模式若干初探
2012年
根据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和体会,从实验教学比例的调整、验证性实验的整合、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教学实验的有机整合、综合运用的探析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模式的初探,对完善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操作技能得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和参考价值。
孙世芹周学刚陈淑欣于春月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
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以进一步明确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的药效物质。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中的化合物,并根据理化特征结合NMR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对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醇(1)、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2)、(1S,2R,3S)-dimethyl-1,2,3,4-tetrahydro-3,6,7-trihydroxy-1-(3',4'-dihydroxyphenyl)naphthalene-2,3-dicarboxylate(3)、23-Hydroxy-3β-[(O-α-L-arabinopyranosyl)oxy]lup-20(29)-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4)、23-Hydroxy-3β-[(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oxy]lup-20(29)-en-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5)、impressic acid(6)、3α,11α,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7)、3-O-β-D-glucopyranosyl 3α,11α-d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8)、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7-oxo-betulin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9)、Kalopanax-saponin B(10)和Acanthopanax saponin CP3(11)。结论: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为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6、7、8和9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辛萍周学刚褚明娟孙世芹
关键词:朝鲜白头翁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and its diurnal variation rhythm for Camptotheca acuminata seedlings被引量:1
2004年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 in different plant organs and leav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seedlings was determined by an In vivo assay, the diurnal variation rhythm of NRA in leave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was observed,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leaf NRA, leaf area and lamina mass per unit area (LMA) were also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RA in the lea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st, compared with that in other organs such as roots, stems and leaves. In this experiment, the 10 leav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apex to the base of the seedlings in order. The different NRA occurred obviously in leave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C. acuminata seedlings from the apex to the base, and NRA was higher in the 4th-6th leaves.The diurnal change rhythm of leaf NRA showed a one peak curve, and maximum NRA value appeared at about midday (at 12:30 or so). No obvi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NRA and leaf area or lamina mass per unit area were observed. This study offered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nitrogen metabolism of C. acuminata.
孙世芹阎秀峰
不同种质和不同部位白芍原植物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测定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不同部位白芍原植物在同一分析方法下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差异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Lichro CART RP-C18(4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不同种质白芍原植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白芍原植物地下各部分芍药苷的含量呈现根茎(芍头)>须根>主根,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呈现须根>根茎(芍头)>主根。结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为种质,道地产区的种质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变异幅度小。
周学刚陈淑欣魏东华孙世芹宗鸣
关键词:白芍芍药苷芍药内酯苷
药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活动表现评价方法探析
2008年
通过对一例药学实验教学案例的分析,详细说明了分解实验过程、量化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方法,探讨了该方法在培养学生实验素养中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教学评价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药学实验教学质量。
申志英孙世芹
关键词:实验教学药学
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及喜树碱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色氨酸合酶(TSB)和色氨酸脱羧酶(TDC)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对砂培喜树幼苗进行5种NH_^+-N/NO_3^-N比例的处理,用HPLC检测了幼叶中喜树碱含量和TSB活性以及茎皮中TDC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喜树碱含量与氮素形态有明显的关系,NH_4^+- N/NO_3^--N为25:75时最有利于喜树碱在幼叶中的合成和积累(最高值达5.69‰),且在处理的前30 d呈上升趋势而随后下降。幼叶中TSB活性与氮素形态关系不十分明确。NH_4^+-N/NO_3^--N为25:75时茎皮的TDC活性最大,并且TDC活性的变化与幼叶的喜树碱含量相关。结论:适宜的氮素形态比例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的积累极为重要,短期NH_4^+-N/NO_3^--N为25:75的处理可通过上调茎皮中TDC活性诱导幼叶中高含量的喜树碱。
孙世芹阎秀峰
关键词:喜树氮素形态
生物碱类天然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RA的理想药物,现有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大或疗效不佳等问题。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仍是抗RA研究的迫切任务。天然药物治疗RA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天然药物抗RA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并在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生物碱类抗RA天然药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系统综述了RA的发病机制及典型生物碱类天然药物抗RA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有效治疗RA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刘爽马洪星邓成杰张华茜徐晓云辛萍李志雄彭佳慧孙世芹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生物碱
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及其代谢相关酶类的分布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当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幼苗各部位中喜树碱的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色氨酸合酶(TSB)和色氨酸脱羧酶(TDC)的活性。方法用HPLC检测温室内不同氮素形态下砂培喜树幼苗各部位中喜树碱的量及TSB和TDC活性。结果不同氮素形态下喜树幼苗幼叶中喜树碱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P<0.01),其次为茎皮和成叶,根中的最低。TSB活性在不同氮素形态下以幼叶最高,茎皮、成叶和根依次减弱,与喜树碱量呈现良好的器官对应性。不同氮素形态下TDC活性的最高部位为茎皮,其次为幼叶,成叶和根很低,与喜树碱的量缺乏器官对应性。结论当年生喜树幼苗喜树碱量以及TSB和TDC活性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喜树碱的量和TSB活性最高部位为幼叶,茎皮中TDC活性最大。
孙世芹阎秀峰
关键词:喜树喜树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