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剑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3篇高能
  • 2篇对撞
  • 2篇强子
  • 2篇免疫
  • 2篇免疫保护
  • 2篇免疫保护性
  • 2篇弓形虫
  • 2篇弓形虫病
  • 2篇共线
  • 2篇高能反应
  • 2篇包囊
  • 2篇部分子
  • 2篇虫病
  • 1篇等效光子近似
  • 1篇动物
  • 1篇对撞机
  • 1篇形成率
  • 1篇因子化
  • 1篇质粒
  • 1篇质子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周剑
  • 2篇何深一
  • 2篇王琳
  • 2篇吕刚
  • 1篇杨建成
  • 1篇平加伦
  • 1篇曹须
  • 1篇周详
  • 1篇冒立军
  • 1篇张肇西
  • 1篇陈旭荣
  • 1篇王倩
  • 1篇王荣
  • 1篇黄虹霞
  • 1篇王涛峰
  • 1篇刘杰
  • 1篇肖国青
  • 1篇谢聚军
  • 1篇赵红卫
  • 1篇刘翔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核技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强子结构与共线高扭曲度因子化在高能反应中的应用
本篇论文致力于从高能反应过程自旋与核效应出发研究核子以及原子核的内部结构,运用的理论工具是基于共线因子化的高扭度展开方法。高能反应是我们研究强子结构与强相互作用性质和发展QCD可靠计算方法的重要场所,自旋与核效应则是进行...
周剑
关键词:多重散射
文献传递
高能反应中末态相互作用和衰变对超子极化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高能反应中末态相互作用和衰变对超子极化的影响。 分析表明弱衰变过程和电磁衰变过程的极化转移因子都应与超子动量有关。在计算母粒子静止系中包含极化关联的超子衰变角分布基础上,给出了和末态超子出射方向有关的...
周剑
关键词:高能反应超子极化强子衰变末态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一种预防人或动物弓形虫病的DNA疫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人或动物弓形虫病的DNA疫苗,通过PCR扩增ROP19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ROP19(pROP19),提取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获得弓形虫ROP19...
周剑何深一吕刚王琳赵晗婷
文献传递
一种预防人或动物弓形虫病的DNA疫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人或动物弓形虫病的DNA疫苗,通过PCR扩增ROP19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ROP19(pROP19),提取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获得弓形虫ROP19...
周剑何深一吕刚王琳赵晗婷
文献传递
UPC物理的一些新进展
周剑
质子结构与质子自旋组成是什么?被引量:1
2018年
质子结构是人们对物质深层次结构认识的最前沿,高能反应实验特别是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的开展,推动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出量子色动力学基础上的部分子模型,成为描述质子结构的标准动力学图像,更新了人们对物质结构认识的观念,也为检验量子色动力学、研究其性质与应用方法提供了一个核心前沿基地,发展出因子化定理与共线展开等重要方法.而近年来实验对质子自旋结构、质子电磁半径的测量相继引发的"质子自旋之谜"与"质子半径之谜"等,更加激发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学界的研究兴趣,对质子结构的研究也从简单的一维纵向运动深入到包括横动量和自旋依赖的三维情形,从单纯的数密度分布扩展到各类的自旋与动量关联函数,包括描述量子干涉效应在内的阶压低的高扭度分布函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不断地更新.近期新的实验基地,如美国电子离子对撞机等的建设更将推动该方向研究迎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我国规划中的相应的大科学装置也有望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宋玉坤周剑梁作堂
关键词:部分子模型量子色动力学
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计划被引量:8
2020年
轻子散射实验是探索核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in China,EicC)建议书设想在已开建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基础上,升级质子束流为20 GeV的极化束流,并建造2.8~5 GeV极化电子束流,从而实现质心系能量为15~20 GeV的双极化电子-离子对撞。EicC设计的亮度为(2~4)×10^33cm^-2·s^-1,质子束流极化率达到70%,电子束流极化率达到80%。该装置除了能提供极化轻离子束流(例如:氦-3)外,也可产生非极化重离子束流(碳-12~铀-238)。EicC将聚焦核子海夸克部分子结构、原子核物质结构与性质、奇特强子态三个方面的物理研究。高亮度、高精度的对撞机有助于精确地测量核子结构函数并对核子进行三维成像,揭示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规律;原子核部分子分布包括核子短程关联以及原子核介质效应同样是该提案的重要科学目标;EicC能区接近重味夸克产生阈值,在研究重味强子谱方面拥有低背景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发现研究新的奇特强子态。质子质量起源问题也可以通过重味矢量介子的产生来研究。为了完成上述物理目标,我们将利用最先进的探测器技术建造接近全立体角覆盖的EicC对撞机谱仪。在准备EicC白皮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支持。EicC的物理与已有的实验和美国即将建设的EIC中的物理项目相互补充。EicC的建成及运行有望引领前沿的中高能核物理研究,使我国在加速器和探测器先进技术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核物理与强子物理以及相关科学领域提供大型综合实验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
曹须常雷畅宁波陈旭荣陈旭荣崔著钫戴凌云邓维天丁明慧龚畅桂龙成郭奉坤韩成栋何军郭奉坤韩成栋Kaptari L P李德民黄虹霞李民祥李学潜李德民梁作堂刘国明李学潜刘柳明刘翔罗晓峰刘杰马伯强马伏刘翔马余刚冒立军马伯强平加伦秦思学马建平Roberts C D马余刚冒立军宋勤涛孙昊平加伦王凡王倩王荣申国栋王涛峰王伟王晓玉孙昊吴佳俊王凡王倩王荣谢聚军谢亚平王涛峰王伟王晓玉王晓云鄢文标闫文成闫新虎肖国青杨一玻谢聚军姚德良尹佩林詹文龙徐瑚珊张金龙张鹏鸣许怒张振宇赵红卫赵光达闫新虎杨建成赵政国郑亮周剑周详周小蓉詹文龙邹丽平
关键词:核子结构螺旋度极化度
高能重离子超边缘碰撞中极化光致反应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旨在对近期高能重离子超边缘碰撞中光致产生过程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综述.相对论性重离子激发的超强电磁场可以被近似认为是一束极高亮度的等效相干光子束流.本文主要讨论两类等效光子参与的高能产生过程:准实光子融合产生轻子对即Breit-Wheeler过程,以及等效光子与原子核内的胶子物质相互作用导致的矢量介子衍射产生过程.这两类过程是研究重离子超边缘碰撞的传统课题,本文主要侧重于讨论碰撞参数依赖效应与末态软光子重求和效应.另一方面,最近一系列研究揭示了相对论重离子所激发的准实光子是高度线性极化的,其极化方向平行于光子横动量方向;并指出可以通过重离子超边缘碰撞中轻子对产生过程的cos4ø方位角不对称来测量光子的线偏振度.这一理论预言随后被SATR合作组的测量所证实.伴随这一新的理论与实验进展,线性极化光子束流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实验手段,用来研究量子色动力学唯象学.如线偏振准实光子可导致矢量介子衍射产生过程的各种方位角不对称,通过研究这些方位角不对称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高能散射过程的双缝干涉效应、库仑-核反应的干涉过程,以及抽取光子维格纳函数等.本文将详述这些效应并讨论未来的理论与实验发展.
浦实肖博文周剑周雅瑾
关键词:等效光子近似极化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