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育罗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沙培林对比顺铂控制恶性胸水的疗效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对比采用沙培林与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治疗60例恶性胸水患者的数据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沙培林组患者单用沙培林治疗、顺铂组患者单用顺铂治疗,对两组治疗疗效及用药副作用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沙培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与顺铂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3%比较,明显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培林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30.0%要明显比顺铂组的56.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顺铂,沙培林对控制恶性胸水的效果更高、副作用更少,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涂海旋吴育罗吴秋梅
- 关键词:顺铂恶性胸水胸腔积液
- 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衰竭卵巢癌患者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卵巢癌的发病率虽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29%,病死率却是第一。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多年来,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效果一直未能得到明显改善。肿瘤治疗强调循证、规范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我科收治1例晚期衰竭卵巢癌患者,具有典型的个体化基础上的综合治疗特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患者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腹胀,胃纳差"于2011年2月外院初诊。辅助检查:CA125、CA153明显升高(具体不详);
- 吴育罗黄冠军郁小凤
- 关键词:卵巢癌细胞免疫治疗个体化治疗
- 自体TIL细胞合并凝血酶治疗恶性血性胸腔积液
- 2013年
- 目的自体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合并凝血酶治疗恶性血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方法对6例恶性血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积液闭式引流后,凝血酶胸腔灌注合并胸腔积液TIL体外扩增后并自体回输,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6例患者胸腔积液均获部分缓解,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自体TIL细胞合并凝血酶治疗恶性血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的临床大规模应用研究价值。
- 吴育罗黄冠军吴光兴
- 关键词: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凝血酶
- 多药联合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恶心呕吐的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药联合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托烷司琼、地塞米松以及苯海拉明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方式,观察组在给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以及苯海拉明的基础上加用阿瑞匹坦联合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急性恶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预防急性恶心、呕吐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2~5 d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药联合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涂海旋吴育罗吴秋梅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胃肠道反应
- 肺癌逃逸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自20世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且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据2011年美国癌症学会统计数据,肺癌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16%,表明肺癌在发生发展及对抗现有治疗模式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逃逸机制。了解肿瘤逃逸机制找出对策,在今后肿瘤防治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突破,本文就肺癌的逃逸机制包括免疫抑制、抗凋亡及耐药三方面做一综述。
- 吴育罗黄冠军
- 关键词:肺肿瘤免疫抑制凋亡耐药
- 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且发病率持续增长的肿瘤,对术后辅助放、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为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因此,肿瘤生物治疗得到广泛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黑色素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研究热点。本文就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吴育罗黄冠军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免疫治疗
- 国产与进口头孢他啶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头孢他啶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合并肺炎(PN)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NICU收治的NRDS合并PN患儿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各53例,分别应用国产和进口头孢他啶抗感染,初始治疗均以100 mg/(kg·d)剂量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30~50 m L,分2次静脉滴注,每12 h一次。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变化、辅助通气情况、需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或碳青霉烯类抗感染的情况、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费用、临床转归、不良反应和细菌学指标等。结果:头孢他啶治疗总有效率为60.38%(64/106),国产组和进口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2.83%(28/53)和67.92%(36/5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1.11%和18.75%。两组的住院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时间、头孢他啶使用时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或碳青霉烯类使用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国产组和进口组的抗菌药物疗程分别为(25.41±6.32)d和(20.11±5.74)d,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2 337.20±698.30)元和(2 558.70±921.60)元,国产组抗菌药物疗程长于进口组(P〈0.01),但抗菌药物费用低于进口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且为产ESBLs菌,其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100%。结论:NRDS合并PN致病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临床初始治疗不建议首选头孢他啶抗感染。
- 李松吴育罗梁春杰霍英周小清郑小清
- 关键词:头孢他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