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伟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北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骨折
  • 1篇弹性钉
  • 1篇弹性髓内钉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积液
  • 1篇镇痛
  • 1篇治疗儿童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锁定加压钢板
  • 1篇前路
  • 1篇全膝关节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4篇安徽省淮北市...
  • 1篇淮北市人民医...
  • 1篇淮北矿工总医...

作者

  • 5篇吴伟
  • 4篇李军
  • 3篇吕欧
  • 3篇程东
  • 2篇张杰
  • 2篇王斌
  • 1篇乔峰
  • 1篇韩雪敏
  • 1篇孟庆丰
  • 1篇张智勇
  • 1篇汤海珍

传媒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颈椎椎管狭窄症前路手术后脑脊液带改变与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狭窄症(CSS)前路手术后脑脊液带的改变与手术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1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接受前路手术治疗的57例CSS患者临床资料,测量术前和术后3个月MRI T2加权像上脊髓受压最严重节段的硬膜囊前后径(Ds)、脊髓前后径(Dc),采用二者比值(Ds/Dc)判断脑脊液带的连续性和充盈性。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评估患者脊髓功能,采用m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效果。以mJOA评分改善率为因变量,以术后Ds、Dc、Ds/Dc及术前mJOA评分为自变量,作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脑脊液带变化对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57例患者脊髓受压1个节段18例,2个节段16例,3个节段14例,4个节段7例,5个节段2例。术前Ds、Dc和Ds/Dc分别为(8.92±2.09)mm、(6.02±2.83)mm和1.51±0.30,术后3个月Ds、Dc和Ds/Dc分别为(9.76±1.02)mm、(6.84±0.91)mm和1.43±0.14。术前mJOA评分为(11.95±2.47)分,术后3个月mJOA评分为(15.93±1.13)分,术后3个月mJOA评分改善率为(82.06±18.43)%。依据回归方程计算,m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Ds/Dc显著相关(r=0.842)。结论CSS患者前路手术后,MRI T2加权像上脑脊液带连续性恢复、充盈完全者疗效较好,预后佳。通过对MRI T2加权像上脑脊液带改变情况的观察可预判术后疗效。
乔峰吴伟史建刚张智勇孟庆丰
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硬膜下积液
罗哌卡因注射液局部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在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罗哌卡因局部注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锻练的影响。方法:90例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复合液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配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24、48、72 h及术后1周患膝静止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测量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的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72 h及术后1周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72 h内)观察组活动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TKA术中罗哌卡因复合液关节周围注射进行镇痛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吕欧李军吴伟韩雪敏汤海珍
关键词:罗哌卡因膝关节置换镇痛
DHS、PFLCP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PFLCP、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DHS组22例,PFLCP组17例,PFNA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6-14个月。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与PFLCP组(P〈0.01),而3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和PFLCP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张杰李军吴伟吕欧王斌程东
关键词:股骨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采取切开减张术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持续引流8~12天,保持负压为40~50kpa。结果: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无发生创面感染。引流后伤口全部2期直接缝合,肢体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感染概率,显著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
吕欧李军张杰吴伟程东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筋膜室综合征
钛制弹性钉治疗儿童长骨骨折6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干骨折在闭合复位后使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儿童四肢长骨骨折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67例均获得随访3~18个月,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股骨干、胫腓骨愈合时间为6~8周,肱骨干、尺桡骨干愈合时间4~6周,术后平均6个月取出内固定,患肢功能和邻近关节活动均接近正常。有4例患儿出现钉尾带来的软组织激惹及滑囊形成,取出内固定后消失。结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的方法,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是一种可优先考虑的内固定材料。
吴伟李军王斌程东
关键词:长骨骨折儿童弹性髓内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