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培龙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儿童
  • 2篇词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制
  • 1篇学前儿童
  • 1篇眼动
  • 1篇视敏度
  • 1篇思维
  • 1篇跳读
  • 1篇图式
  • 1篇图式归纳
  • 1篇敏度
  • 1篇类比思维
  • 1篇词汇加工
  • 1篇词汇扩展

机构

  • 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3篇叶培龙
  • 2篇王亚同
  • 1篇王娟

传媒

  • 1篇心理科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眼动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具有信息加工系统的人在阅读句子时出现了一系列眼动行为之后便获得了新的信息,从而构成了课文意义的心理表征。目前解释眼动行为的模型主要有最简控制模型、视觉控制模型和认知控制理论。跳读、词汇加工、视敏度、注意和强化学习都是影响眼动的主要因素。本文述评了这些模型及相关因素。
叶培龙王亚同
关键词:眼动跳读词汇加工视敏度
类似性比较对3~5岁儿童内隐推理的影响
2007年
本研究以三个实验探讨了3~5岁儿童词汇学习的内隐推理过程。实验1首先让被试者看一个熟悉物体的标准图片,分别以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名词命名,然后要求从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图片与标准图片匹配。结果表明3~4岁儿童可以不熟悉名词完成词汇扩展作业,但是只有5岁儿童可以熟悉名词完成词汇扩展作业,这表明5岁儿童可能有一个内隐推理加工过程。实验2以不熟悉物体作为标准图片,以熟悉名词与指代词分别作为指导语进一步测试5岁儿童的内隐推理过程,结果表明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类概念形成有一种自上而下加工的内隐推理过程。实验3呈现基本概念的图片检验什么因素影响3~5岁儿童词汇学习的内隐推理过程,结果表明在类似性比较条件下与3~4岁儿童相比,5岁儿童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内隐推理的加工过程。最后以类似性理论讨论了本研究的结果。
王亚同叶培龙王娟
关键词:词汇扩展
学前儿童的类比迁移
类比思维的本质是通过映射将知识从一个范围迁移到另一个范围。类比迁移是用过去解决过的相似问题(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靶问题。在用源问题解决靶问题的过程中,源靶问题结构的相似性对类比迁移的完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关...
叶培龙
关键词:学前儿童类比思维图式归纳心理机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