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玲

作品数:33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职业病
  • 5篇电焊
  • 3篇职业病危害
  • 3篇职业卫生
  • 3篇职业中毒
  • 3篇中毒
  • 3篇统计分析
  • 3篇急性职业
  • 2篇代谢
  • 2篇电焊作业
  • 2篇电焊作业工人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超氧化物...
  • 2篇氧化物歧化酶
  • 2篇饮酒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脂质过氧化产...
  • 2篇职业卫生服务
  • 2篇哨点监测
  • 2篇铁代谢

机构

  • 27篇北京市丰台区...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经济贸易...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北京阜仁眼科...

作者

  • 27篇卢玲
  • 26篇张龙连
  • 10篇凌颖蕾
  • 9篇林森
  • 5篇邹磊
  • 5篇郭凤英
  • 4篇徐大勇
  • 3篇孟超
  • 3篇冀琛
  • 2篇尉莉莉
  • 2篇郝静
  • 2篇郭海军
  • 2篇焦志娟
  • 2篇郭文瑞
  • 2篇何丽华
  • 2篇潘颖
  • 1篇崔云杰
  • 1篇管冬竹
  • 1篇于贵新
  • 1篇梁万年

传媒

  • 7篇职业与健康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华北地区第十...
  • 1篇首届中国卫生...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46名电焊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电焊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家大型国有车辆制造厂,对焊接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346名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个电焊作业岗位进行检测的职业危害因素总合格率为65.22%;346名电焊作业工人的检查结果:总异常检出人数为57人,总异常率为16.47%;有随着工龄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肉骨骼疾患总的检出人数为227人,检出率为65.6%;随着工龄的变化,不同部位检出率亦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焊作业对劳动者健康损害是明显的,要在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的影响。
张龙连卢玲林森郭凤英徐大勇邹磊凌颖蕾冀琛
关键词:电焊作业
北京市丰台区机械加工行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调查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调查机械加工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4个机械加工行业工厂990名工人进行肌肉骨骼疾患的问卷调查。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9%的工人患有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其不同人体部位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466,P<0.01),腰部患病率最高(45.1%)。不同工种之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10,P<0.01)。进入回归方程的为工龄、工作疲劳感、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多次重复操作、不良体位、外伤史6个因素。结论所调查4个工厂的工人存在较严重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害。
张龙连卢玲王娜郭海军曹磊何丽华
关键词:机械加工行业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矽尘作业工人SOD、MDA、白细胞的改变
矽肺是我国目前常见的且危害较为严重的职业病,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在矽肺发展过程中,已经观察到体内一些生物指标的变化,但其结论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调查矽尘作业工人体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
卢玲张龙连崔云杰郭海军郭凤英潘颖
关键词:尘肺病白细胞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文献传递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制定甲醛意外泄漏应急预案基本要求
2014年
为了对制定甲醛意外泄漏应急救援预案提出基本要求,并为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运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Fluent软件,选择某木业公司制胶车间40吨甲醛储罐厂房为研究对象,对该厂房甲醛储罐意外泄漏扩散规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甲醛突发性泄漏时扩散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在甲醛储罐厂房门窗封闭良好、无通风的条件下,甲醛气体泄漏后扩散的浓度和扩散的范围均与泄漏时间有密切关系,在员工活动区,当泄漏发生3~4min时,空气中甲醛浓度在0.4mg/m3,但泄漏至5min时,甲醛浓度可迅速达到10mg/m3以上。提示一旦发生甲醛泄漏事件,时间是实施紧急处置措施的关键点,在不具备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以及不能确保不发生燃烧爆炸情况下,所有员工必须在3~4min内立即撤离事故现场,确保人身安全。因此,在制定该工作场所甲醛意外泄漏应急预案时,预警时间至关重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救援措施,以保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张龙连王鉴林森卢玲凌颖蕾赵建忠孟超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甲醛
急性职业中毒患者临床救治过程中确诊职业病路径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一些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经过综合医院救治后没能及时确诊职业病的现状,建议设立覆盖全地区性质的(按专业或者按区域)职业病诊断医师会诊程序,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职业病报告网络启动职业病诊断医师会诊程序,组织职业病诊断医师库中相关诊断医师对中毒患者进行会诊,协助救治,并由参加会诊医师的医疗机构做出职业病确诊报告,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可以实现患者的救治、临床诊断与最终确诊的无缝对接。
张龙连卢玲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职业病
北京某家具生产厂工人焦虑状况与生存质量的调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家具生产厂工人焦虑状况与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7家家具厂所有接触苯系物和粉尘(木粉尘)的生产工人85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和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评定调查对象的焦虑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生产工人工作场所中苯系物测定合格率为100%,木粉尘(总尘)合格率为83.3%。男性工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工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工人在生理领域(13.96±2.07)、社会关系领域(13.92±2.51)、总的健康状况和总生存质量(12.37±2.75)的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工人的社会关系领域得分(13.65±2.01)与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工人的环境领域、总的健康状况和总生存质量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具生产男性工人的焦虑较明显,在个人健康、社会交往及总的生存质量方面的认可度均低于女性工人及一般人群。
张龙连党卫民卢玲石川马文军原凌云凌颖蕾
关键词:焦虑
关于急性职业中毒临床救治过程中确诊职业病路径的探讨
急性职业中毒患者在综合医院救治后,最终确诊职业病还是需要到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患者经过临床救治后放弃了职业病诊断,究其原因与急性职业中毒救治医院没有诊断资质有一定关系。我们探讨可否依托现有...
张龙连卢玲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职业病诊断
文献传递
13家制造业用人单位704名劳动者一般情况及个人吸烟、饮酒史统计分析
:了解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劳动者人口学信息和个人吸烟、饮酒情况,为今后连续性监测和监测结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采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提供的《劳动者基本情况表》,对13家哨点监测企业704...
张龙连凌颖蕾林森徐大勇郝静冀琛焦志娟卢玲
关键词:职业病预防哨点监测饮酒史统计分析
中美个体采样方法对电焊烟尘采样结果影响的对比分析
2016年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个体采样方法与美国个体采样方法对粉尘检测结果的影响,找出中美对于粉尘个体采样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本研究对北京市丰台区4个电焊车间的劳动者分别按照中国《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和美国《Occupational Exposure Sampling Strategy Manual》规定的采样对象选取原则和采样方法进行个体采样,其中,在中国采样对象确定原则中,将"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的采样方案定义为第一种方案,将"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的采样方案定义为第二种方案;美国采样对象选取的原则按照"最高风险概率等于10%,置信区间为95%时确定采样对象人数。数据的分析及处理采用统计学SPSS 16.0软件进行,定量资料的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定性资料分析采用双侧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采用中国第一方案采样的检测结果均值范围(1.85±1.46)mg/m3^(5.72±3.81)mg/m3,采用美国方案为(1.85±1.46)mg/m3^(5.44±3.12)mg/m3,中国第一方案的结果略高于美国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中国第二种采样方案检测结果中,某消毒设备厂、某汽车公司的检测结果 (6.34±1.33)mg/m3和(7.42±2.40)mg/m3,略高于美国方案检测结果 (3.80±2.01)mg/m3和(3.84±2.67)mg/m3,某车辆装备公司和某构件厂的结果 (5.41±5.23)mg/m3和(1.00±0.25)mg/m3,略低于美国检测结果(5.44±3.12)mg/m3和(1.85±1.46)m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95%可信区间上限值比较中,中国采样结果均较美国采样结果有增高的趋势。在采样对象较少的情况下,中国个体采样方法与美国个体采样方法所得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国个体采样数据及95%可信上限值普遍高于美国个体采样数据。与美国采样方法比较,我国现行采样规范有一些不足,应加�
孟超林森凌颖蕾尉莉莉卢玲明杰张龙连
关键词:个体采样
锰暴露致人体外周铁代谢的失衡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锰暴露人群外周铁代谢的变化,探讨锰暴露对作业工人外周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全部实验对象均来自北京同一单位,暴露组为从事手工电弧焊作业的97名工人(使用焊条为J422型),对照组为非有害作业工人91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对锰暴露者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浓度进行了采样分析;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锰、血清铁,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结果 3个锰暴露工作场所空气中锰的 PC-STEL范围是0.53-2.19 mg/m3,PC-TWA范围是0.29~0.92 mg/m3。暴露组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血清锰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而暴露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虽然血清铁蛋白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暴露组铁蛋白水平有升高的趋势;暴露组血清铁和血清锰异常率分别是55.67%和67.01%,与对照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暴露组血清转铁蛋白含量异常率也有升高的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随着锰暴露工龄的增加而变化,未发现各生物指标与锰暴露时间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长期锰暴露可导致铁代谢的失衡,表现在血清铁、转铁蛋白的增高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下降。
卢玲张龙连李国君郭文瑞梁万年Wei Zheng
关键词:铁代谢障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