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景辉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耐药
  • 5篇耐药性
  • 3篇药性分析
  • 3篇耐药性分析
  • 2篇单胞菌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机构

  • 8篇广东药学院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卢景辉
  • 4篇李瑞莹
  • 4篇陈林珍
  • 4篇李昕
  • 4篇陈思聪
  • 2篇张晓妹
  • 2篇杨小蓉
  • 2篇张扣兴
  • 1篇陈少莲
  • 1篇徐晓松
  • 1篇冯红梅
  • 1篇刁蔚欣
  • 1篇钟亮尹
  • 1篇丁彩屏
  • 1篇曾涛
  • 1篇范敏
  • 1篇田露

传媒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PncA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探讨其水平与结核病的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技术,以PncA基因片段设计引物,以突变发生率最高的47位(Thr→Ala)(PncA139)和85位(Leu→Pro)(PncA254)设计探针,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建立标准曲线。并用于检测临床105份标本(TB-DNA>103)pncA基因突变表达量。结果①63例PncA139点突变表达量>102,占60%;②31例PncA254点突变表达量>102,占30%;③PncA139位突变表达量>103的患者同时也出现PncA254位突变表现,且TB-DNA表达量均>106;④PncA139位突变的高拷贝组与低拷贝组突变率比较χ2为50.44,85位点χ2为20.97,P值均<0.005,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意义。结论 TB-DNA高拷贝且PncA基因突变是临床结核病患者病情反复,以致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杨小蓉陈少莲卢景辉丁彩屏
关键词:结核分支杆菌吡嗪酰胺
不同部位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常见感染部位及相应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分布,并对不同部位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以呼吸道标本最高,占74.1%,其次是中段尿和伤口分泌物。3种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比较高,而伤口分泌物较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耐药率最高。不同感染部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应在临床上用药治疗时予以区别对待。
李瑞莹徐晓松陈思聪卢景辉李昕曾涛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457例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 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45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457株病原菌,阳性率43.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9%(283/457),革兰阳性菌占37.4%(171/457),真菌占0.7%(3/457)。检出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4.9%)、大肠埃希菌(1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4.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3.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很低,对其余抗菌药物则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结论伤口分泌物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用药,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李瑞莹陈林珍李昕卢景辉陈思聪
关键词:病原菌分布伤口分泌物耐药率
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作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本院临床确诊的97例细菌血流感染及103例局部细菌感染者的PCT、hs-CRP值进行分析。比较PCT、hs-CRP浓度在血流感染和局部细菌感染之间的差异,并与80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血流感染患者PCT水平为5.59(1.075~23.46)ng/m L,hs-CRP为85.3(55.4~147.7)mg/L;局部感染患者PCT水平为0.15(0.09~0.35)ng/m L,hs-CRP为37.5(15.3~75.3)mg/L。血流感染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三者的PCT、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诊断血流感染与局部细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905、0.745。结论 PCT、hs-CRP都可用于血流感染和局部细菌感染的早期鉴别诊断,但是PCT的诊断价值更高。
李瑞莹陈锦艳卢景辉陈思聪陈林珍钟亮尹
关键词:血流感染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
2012年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4年间耐药变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临床标本分离的1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情况及4年间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变迁情况。方法应用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全部药物敏感试验采用MIC法鉴定;使用WHONET 5.4软件对2009至2012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该院分离出的176株金黄葡萄球菌的标本中以痰标本为主,占49.4%,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是ICU,占26.7%;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0株,占56.8%,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达100%外,MRSA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P<0.05);苯唑西林MIC法较头孢西丁MIC法判断MRSA的漏检率为5.1%;4年中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 4年几何均值分别为1.080、1.024、1.037、1.133μg/ml,对MSSA的MIC 4年几何均值分别为0.804、0.840、0.818、0.938μg/ml,MRSA的MIC几何均值明显高于MSSA(P<0.01),无MIC值漂移现象(P>0.05)。结论临床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尤其是MRSA表现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4年间无漂移现象。
张晓妹陈林珍卢景辉张扣兴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万古霉素
对医院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的分布情况及该菌耐药性的调查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医院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的分布情况及该菌耐药性的情况,以期降低其耐药率,为临床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12月期间我院临床上分离出来的1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仪对这162株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并使用WHONET5.4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这162株铜绿假单胞菌大多分布在内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干部病房及传染科,主要是从痰液、尿液、分泌物、脓液、血液及咽拭子中检出的。用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治疗该菌感染者的疗效较好,二者的耐药率分别为3.7%与6.2%。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的传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该菌还可导致机体的其他部位发生感染。该菌具有多重耐药机制,故可引发耐药性。临床上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由该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时,应以药敏检测的结果为依据,以降低耐药菌株的生长率。
李昕陈林珍李瑞莹卢景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基因HLA-DR13表达及BCP突变与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宿主基因HLA-DR13、T细胞亚群及病毒基因BCP(基本核心启动子)A1762T/G1764A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携带者、肝硬化、肝癌及自动清除(对照)组血液中的HBV-DNA及白细胞HLA-DR13基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4+、CD8+表达,测序法检测样本BCP变异,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并分析各因素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HLA-DR13定量结果以自动清除组值最高,与急性组和肝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27,0.049,P<0.05);CD4+及CD4+/CD8+百分率:肝硬化和肝癌组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03,0.000,0.025,0.006,P<0.05),慢性组和携带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CD8+百分率:肝癌组与其它5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3,0.012,0.024,0.010,0.009,P<0.05);BCP百分率:急性组和携带者组与其它3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χ2=36.117,P<0.05);HBV-DNA定量结果以急性肝炎组最高,肝硬化组最低,各组之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F=16.909,P=0.000,P<0.05);HBeAg阳性率:急性肝炎组与其它4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χ2=94.590,P<0.05)。结论 HLA-DR13基因表达水平与HBV感染后急性发病和肝癌结局呈负相关,BCP与急性发病及携带者结局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宿主自身免疫因素与病毒因素有利于HBV患者的临床诊治。
杨小蓉刁蔚欣冯红梅卢景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免疫临床转归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 032株,经常规生化方法及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TM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物敏感分析仪进行鉴定并检测对20种常用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 5.4软件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 032株肺炎克雷伯菌在痰液标本中检出最多,占56.0%;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及呼吸内科为主,分别占18.4%及15.2%;产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共617株,总检出率为59.8%,无逐年递增的态势(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耐药率由0上升至6.3%;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头孢呋辛耐药率均在58%~73%之间,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9.3%~31.2%及7.8%~22.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尤其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性明显增加,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医院内流行。
张晓妹田露范敏卢景辉陈思聪李昕张扣兴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