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凤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芍承气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联合柴芍承气汤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SAP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SAP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WBC)﹑血糖﹑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等6项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6项指标均较各组治疗前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后的WBC、血糖、PCT与对照组中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相比较,观察组中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相比单纯常规治疗,联合应用早期EN和柴芍承气汤,可以尽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 任磊刘春凤周业江
- 关键词:柴芍承气汤肠内营养急性胰腺炎
- 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Bcl-2在4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及切缘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cl-2在胃癌和胃切缘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5%和2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中Bcl-2表达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演进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 任磊周业江刘春凤
-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凋亡
- Bcl-2/Bid在胃癌的差异性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 gene,Bcl-2)和促细胞凋亡成员Bid(BH3交叉域死亡受体激动剂,BH3-interacting domain death agonis,Bid)在胃癌及切缘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胃癌及切缘上皮组织中Bcl-2和Bid的表达。结果胃癌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69.05%)明显高于胃切缘上皮组织(21.43%)(P<0.05),Bcl-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中Bid的阳性表达率(26.19%)明显低于胃切缘上皮组织(76.19%)(P<0.05),Bid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cl-2和Bid在4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83,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上调,Bid蛋白表达下调,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演进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任磊周业江刘春凤
-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胃癌细胞凋亡
- RNA干扰技术在支气管哮喘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目前已知这些细胞都可产生炎症介质,其包括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内皮素-1等。如果我们能利用RNA干扰技术从源头上让致病基因"沉默",减轻甚至阻断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相互作用,以减轻气道慢性炎症,从而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甚至治疗哮喘的目的。本文就RNA干扰技术在哮喘研究中的应用的综述。
- 刘春凤熊瑛
- 关键词:RNA干扰支气管哮喘
- RNAi技术沉默STAT1基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基因对支气管...
- 刘春凤任磊熊瑛
- 关键词:哮喘RNA干扰
- 文献传递
- 改良冲洗法在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改良冲洗法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38例Dixon手术中39例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冲洗方法不同将吻合口瘘患者分为传统冲洗组(23例)和改良冲洗组(16例),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8.9%(39/438),39例吻合口瘘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改良组患者引流管开口周围皮肤清洁程度明显高于传统组,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引流管拔出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改良冲洗法相对于传统法更适用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患者或家属均可操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 任磊刘春凤周业江
-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瘘
- RNAi技术沉默STAT1基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基因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32只4周龄BALB/c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BS组、空质粒(随机片段RNAi)组和si RNA(p GSTAT1-2)组,利用RNAi沉默支气管哮喘小鼠中STAT1基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TAT1蛋白的表达;通过单肺灌洗留取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气道炎症介质如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5(IL-5)的表达水平。结果 :si RNA组的IFN-γ浓度高于PBS组、空质粒组(P<0.05),而IL-5的表达水平低于PBS组、空质粒组(P<0.05),二者在PBS组和空质粒组组间均无差异(P>0.05);si RNA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和IL-5浓度较空质粒组和PBS组中均明显减低,而IFN-γ的浓度增高,IFN-γ与EOS呈负相关,IL-5与EOS呈正相关,si RNA组BALF中白细胞(WBC)数量较空质粒组和PBS组中均明显减低;STAT-1蛋白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细胞,si RNA组STAT-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PBS组与空质粒组,正常组低于si RNA组、PBS组和空质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 RNA能有效抑制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STAT1蛋白的表达,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
- 刘春凤任磊熊瑛
- 关键词:哮喘
- 十二指肠壁内血肿伴不全性梗阻手术治疗1例报道
- 2014年
- 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儿童、成人,疼痛部位、程度及发病时间差异很大,因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本文就十二指肠壁内血肿伴不全性梗阻手术治疗1例报道如下。
- 任磊刘春凤周业江姚晖
- 关键词: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手术治疗症状不典型疼痛部位
- GrB/Bid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颗粒酶B(GrB)和Bid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演进的关系,了解二者在肿瘤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rB和Bid在胃癌和切缘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GrB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7.62%,切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0.48%,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i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6.19%)明显低于胃切缘上皮组织(76.19%),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GrB的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Bid的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GrB和Bid在42例胃癌中表达呈负相关(rs=-0.311,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GrB和Bid表达可能共同参与胃癌演进,胃癌组织中Bid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引起胃癌细胞逃逸内源或外源性GrB介导的细胞凋亡,获得免疫耐受潜能,逃逸机体免疫应答.
- 任磊刘春凤周业江
- 关键词:BID胃肿瘤细胞凋亡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9例行Dixon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24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23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4%(23/249);术后AL的发生与体重指数、术前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肠道准备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远切缘距肛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23例AL漏患者中有21例行非手术治疗,2例患者则行一期横结肠造瘘、局部冲洗引流及二期复瘘术,均痊愈。结论:患者术前的自身因素以及术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可能是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掌握相关因素并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至关重要。
- 任磊周业江刘春凤
- 关键词:直肠肿瘤DIXON手术吻合口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