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娜 作品数:31 被引量:106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手术史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手术史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824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材料、化疗前检查数据、化疗情况共27项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史与CINV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多个模型矫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并对有手术史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有手术史的患者CINV的发生率更高,未矫正的统计学结果为[OR=1.72,95%CI(1.31,2.28),P<0.001],矫正潜在混杂因素后的统计学结果为[OR=1.78,95%CI(1.28,2.48),P=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手术距离化疗的时间(手-化时间)不同,手术史对CINV的影响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随着手-化时间的延长,CINV的发生风险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for trend≤0.050)。相较于未做过手术的患者,1年以内做过手术的患者有较高的CINV发生风险[OR=2.33,95%CI(1.52,3.59),P<0.001]。结论有手术史的患者发生CINV的风险更高,该风险与手-化时间关系密切并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 孙博 张二锋 陈露 刘勋 李淑芳 马换青 潘丽丽 刘丹娜 王会品关键词:手术史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LOGISTIC回归模型 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并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本院干预前、后的全部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其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经过药学部的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预防给药时机在0.5~1 h内的例数明显增多,预防用药总时间<24 h的比例有所上升,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的7种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选择正确率明显增加。[结论]对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方面的宣教、整治措施有明显成效。 刘丹娜 李淑芳 朱利娜 孔天东关键词:抗菌药物 卡铂致过敏性休克22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注射用卡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卡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按照患者性别与年龄、原患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史、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用药疗程、累及器官与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患疾病主要为卵巢癌(9例,40.91%)和肺癌(9例,40.91%),有既往过敏史的7例(31.82%);22例中20例为静脉注射液,2例为灌注给药,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在10 min内(14例,63.64%),多发生于第8次化疗(11例,50.00%)后;主要表现为循环系统损害(79例次,49.38%),无死亡病例。结论卡铂致过敏性休克多发生于多次化疗后及前期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用药应对该类患者加强用药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张二锋 刘丹娜 王会品 孙博 马换青 潘丽丽 苏田丽 李淑芳关键词:卡铂 过敏性休克 用药安全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价值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15-3及CA72-4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0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96例胃良性病变(胃良性病变组)及9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EA、CA19-9、CA15-3及CA72-4阳性表达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血清CEA、CA19-9、CA15-3及CA72-4阳性率较胃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增高(P<0.05)。结论 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筛查有一定价值。 孔天东 姚丽鸽 高伟艳 朱眉 顾爱丽 张传雷 刘丹娜关键词:胃癌 糖链抗原19-9 系统化用药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 2018年 目的分析系统化用药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并分析2015年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数据,据此制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指标,定期进行有效地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有效地评价,由专业人员组织并开展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科学性,降低抗菌、多重耐菌等药物的使用强度。结果经实施有效干预1年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得到了显著控制,2016年下半年AUD值达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的40DDD以下,各临床科室也基本达到规定目标值。结论科学、有效地系统化用药干预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制度,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强度,值得推广。 朱利娜 刘丹娜 吴通关键词: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7例晚期TNBC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TAC(紫杉醇+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化学治疗、26例患者采用TP(紫杉醇+顺铂)方案进行化学治疗、33例患者采用TX(紫杉醇+卡培他滨)方案进行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将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标本或穿刺活检蜡块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RCC1 mRNA表达情况,观察ERCC1 mRNA表达在TNBC中的特点及与不同化学治疗方案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转移部位、Ki67指数及体力状况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TAC、TX方案治疗效果无关(χ~2=0.067、0.122,P>0.05),与TP方案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低表达者治疗效果优于中、高表达者(χ~2=9.45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转移状态、Ki67指数及ERCC1 mRNA表达为TNBC化学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结论 ERCC1 mRNA表达在不同临床特征的TNBC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并且ERCC1有可能成为TNBC铂类药物疗效的预测基因。 付朝红 刘丹娜 段方方 王留宴 陈露 姚丽鸽 孔天东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液相芯片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化疗的14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32)和未感染组(n=11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4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3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22%(32/144);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62.50%(20/32)。感染组患者化疗周期≥2个周期、化疗前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白蛋白(Alb)<37.88 g/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79.04 ng/ml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周期≥2个周期、化疗前KPS评分<80分、Alb<37.88 g/L、MMP-9≥79.04 ng/ml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院内感染受化疗周期、化疗前KPS评分、Alb水平、MMP-9水平等因素影响,化疗周期≥2个周期、化疗前KPS评分<80分、Alb<37.88 g/L、MMP-9≥79.04 ng/ml的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 徐聪 刘丹娜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中晚期 化疗 白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用药咨询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5 2006年 陈勇 高春晓 刘丹娜 张培利关键词:药物疗法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8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0年 刘丹娜 孔天东关键词: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疗效观察 顺铂 近期疗效 药学服务模式转变探讨 2010年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人Hepler在AACP年会上正式提出的新概念,它要求药师从"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药师的职责不再是简单的配药发药,而是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为他们提供与药物有关的信息,解答他们的疑问。通过与药品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 刘丹娜 孔天东关键词:药师 药学服务 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