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临朐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高发区人群筛查中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风险的研究
- 2023年
- 依托胃癌高发区大规模人群筛查队列分析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前瞻性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临朐胃癌高发区开展的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年龄在40-69岁之间,2012-2020年经内镜筛查和病理诊断明确为各级别胃黏膜病变、且未患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浸润性胃癌的14087例研究对象,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各级别胃黏膜病变进展至胃癌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及其95%CI。结果 胃黏膜完全正常者仅有8例(0.06%),诊断为浅表性胃炎(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别为7608(54.00%)、2848(20.22%)、3103(22.03%)和520(3.69%)例。受检者前瞻性随访过程中,共有109例诊断为胃癌,包括63例HGIN和46例浸润性胃癌。与基线正常或仅有SG的个体相比,患有CAG、IM和LGIN的个体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依次增加为3.85倍、5.18倍和19.08倍,其中LGIN组进展为HGIN和浸润性胃癌的风险分别为SG/正常组的22.96倍和14.64倍。结论 基于胃癌高发区的大样本研究显示,随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呈级联上升趋势,为针对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人群进行分级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吴秀贞刘宗超李文庆冯海华张兰福
- 关键词:胃癌胃黏膜病变
-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患者,女,25岁。因高血压20个月,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于2011年2月28日入院。血压200/130mmHg(1mmHg=0.133kPa),甲状腺、心肺、腹部检查均未见异常,肾区无叩击痛。血尿常规、生化常规、血儿茶酚胺类物质、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查结果均正常。CT检查示右肾上极类圆形结节灶,边界清晰,最大截面积为2.2em×3.0cm,密度不均,肾动脉受压下移。临床诊断为右肾肿瘤。全麻下行右肾肿瘤剜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门上前内侧,边界清楚,与周围轻度粘连。手术完整剜除肿瘤组织及其包膜。术后患者血压降至正常。结果病理检查:圆形肿物1个,直径2.5cm,包膜完整,切面灰红灰白色,见多个小囊腔,囊内含胶冻状物。镜下:肿瘤组织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滤泡腔内含有丰富的嗜酸性胶质。免疫组化染色:EMA、Vimtin、CK7、CK20均为阳性,CD117、TTF-1、TG、CgA、Syn均为阴性。病理诊断: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术后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甲状腺滤泡癌样肾肿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肾上皮细胞肿瘤,目前尚未归属于任何已知的肾细胞癌亚型,提高对这一肿瘤的认识可避免误诊和不适当的治疗。
- 吴秀贞刘敏冯海华
- 关键词:免疫表型
- 细胞学检查在诊断涎腺混合瘤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 2001年
- 王学范吴秀贞冯海华
- 关键词:细胞学检查涎腺混合瘤
- 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合并支持-间质细胞瘤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报道1例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合并支持-间质细胞瘤如下。
- 冯海华
- 关键词:卵巢畸胎瘤支持-间质细胞瘤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究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表达及在肾母细胞瘤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肾母细胞瘤和对照组18例癌旁2 cm肾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和CD34分子的表达,计算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PED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PEDF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PEDF表达较癌旁对照组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母细胞瘤中PEDF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成负相关(r=-0.872,P<0.05)。肾母细胞瘤组PEDF蛋白表达水平与患儿年龄、组织分级、临床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中PEDF蛋白表达与癌旁对照组织相比明显下调,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病密切相关。
- 刘敏宋文静吴秀贞冯海华李秀凤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PEDFCD34微血管密度
- 胃镜检查诱发癔症1例
- 2001年
- 王宗芹吴秀贞冯海华
- 关键词:胃镜检查癔症
- 胃癌高发区胃粘膜病变特征及病变进展规律的研究
- 2023年
- 对山东省临朐县2012-2020年国家开展的社会性筛查人群胃癌早诊情况及随访人群胃黏膜病变特征及进展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临朐县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资料,将2012-2020年经内镜筛查和病理诊断明确为胃粘膜病变24291例为研究对象,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将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及以上病变定义为胃癌,计算其检出率和早诊率;首次筛查病变定义为基线病变,分析基线至末次随访病变进展至胃癌的人群分布特征及进展规律。结果 2012-2020年人群筛查共24291人,胃癌检出率(1.55%,95%CI:1.40-1.71 %),早诊率(84.88%),有逐年升高趋势。随访人群的胃癌检出率(2.14%,95%CI:1.63-2.64%)及早诊率(100%)高于首次检出率(1.46%,95%CI:1.30-1.63%)和早诊率(81.55%)(P<0.001)。通过本研究发现,男性发生胃癌的风险是女性的4.36倍(P<0.001)。各级别胃黏膜病变进展至胃癌的风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在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其次是重度肠化及重度萎缩性胃炎。结论 基于胃癌高发区的大样本研究显示,高发区居民均患有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大规模人群筛查显著提高了胃癌的检出率和早诊率。本研究揭示了高发区胃癌筛查效果,为高发区内镜筛查和人群随访提供了重要证据。 。
- 吴秀贞张兰福冯海华刘敏李哲轩
- 关键词:胃癌胃黏膜病变
- 子宫肌层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误诊分析
- 2014年
- 患者女,5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包块于2013年5月7日来我院检查,B超检查发现子宫多发肌瘤,临床无其他阳性体征,遂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大体描述:(1)大体标本:宫颈3cm×3cm×3cm,宫体10cm×10cm×6cm;宫颈内膜光滑,肌层见多个结节,大者直径6cm,切面部分灰白,质韧,部分灰黄,质脆,余小结节切面均灰白质韧,宫体浆膜外侧缘见2个灰黄结节,直径分别为2.0和2.6cm,切面均灰黄质脆。(2)镜下:肿瘤由均一的圆形细胞组成,胞质嗜酸性,可见核分裂。
- 冯海华
- 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子宫肌层误诊分析阴道不规则流血恶性子宫多发肌瘤
- 肾上腺神经鞘瘤并肺错构瘤1例报告
- 2003年
- 路宁生王法成尉立京冯海华
- 关键词:查体右肾肺错构瘤肾上腺神经鞘瘤尿痛自觉症状
- 4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40例胃肠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Desmin共5种抗体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40例中CD117、CD34、SMA、S-100、Desmin阳性率分别是97.5%、85%、12.5%、5%、2%。其中极低及低度危险组CD11720例(20/20)均阳性,中度危险组CD11714例(13/14)阳性,高度危险组CD1176例(6/6)阳性。对照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CD117均阴性。结论 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但这些抗体的表达与GIST的危险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 吴秀贞冯海华刘敏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