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大伟

作品数:84 被引量:54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31篇根瘤
  • 31篇大豆
  • 28篇微生物
  • 28篇根瘤菌
  • 25篇生物肥
  • 25篇生物肥料
  • 25篇微生物肥
  • 25篇微生物肥料
  • 25篇肥料
  • 22篇大豆根瘤
  • 20篇引物
  • 19篇大豆根瘤菌
  • 17篇特异引物
  • 11篇土壤
  • 11篇PCR
  • 10篇芽孢
  • 10篇芽孢杆菌
  • 10篇扩增
  • 9篇条带
  • 8篇结瘤

机构

  • 82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黑龙江省农业...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肇庆学院
  • 1篇科技部

作者

  • 84篇关大伟
  • 81篇李俊
  • 62篇姜昕
  • 58篇曹凤明
  • 55篇李力
  • 41篇马鸣超
  • 36篇沈德龙
  • 34篇陈慧君
  • 28篇杨小红
  • 21篇冯瑞华
  • 16篇葛一凡
  • 11篇邴晓会
  • 6篇刘甲锋
  • 5篇杜秉海
  • 5篇周宝库
  • 4篇刘尧
  • 3篇薛晓昀
  • 3篇周晶
  • 2篇刘丽
  • 2篇曹风明

传媒

  • 8篇大豆科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4篇大豆科技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农产品质量与...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农业质量标准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19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效促进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的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高效促进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的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对大豆种子进行表面灭菌处理;(2)、将经过灭菌的大豆种子在无菌条件下移至YMA琼脂表面皿中催芽,待种子发芽...
李俊马鸣超姜昕关大伟刘尧曹凤明陈慧君沈德龙杨小红李力
文献传递
应用多重PCR鉴定微生物肥料常用芽孢杆菌被引量:43
2008年
【目的】枯草群芽孢杆菌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是微生物肥料中常用菌种,用传统方法鉴定费时费力,有必要建立检测和鉴定这些芽孢杆菌的种特异性PCR方法。【方法】利用已登录的gyrA、rpoA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和筛选上述菌种的特异引物并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结果】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芽孢杆菌、类芽孢杆菌和短芽孢杆菌3属15种的标准菌株(共33株),4个目标种分别产生了大小不同的唯一的产物,除个别种与短小芽孢杆菌引物有交叉反应外,其余参考菌株均为阴性。从23株枯草群菌株的基因组DNA扩增发现,PCR鉴定与常规鉴定结果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快速准确鉴定枯草群的4个种,在微生物肥料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实用前景。
曹凤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沈德龙李俊关大伟姜昕李力冯瑞华杨小红陈慧君葛一凡
关键词:多重PCR微生物肥料
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4534和4222菌株选择性结瘤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比较研究
根瘤菌选择性结瘤的分子机理是长期关注的热点,也是制约根瘤菌发挥固氮应用潜能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与大豆品种中黄13 存在结瘤能力显著差异的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的两株菌为材料,在比较基因...
李俊马鸣超关大伟姜昕李力曹凤明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
大豆根瘤菌菌株5873PCR鉴定方法、其所用的引物及应用
本发明大豆根瘤菌菌株5873 PCR鉴定方法、其所用的引物及应用,属于菌株鉴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待测菌株的基因组DNA或菌株的纯培养菌液或根瘤破碎提取液经裂解、沸水浴、冻融后的液体为模板,以引物4‑4进行PCR扩...
马鸣超姜昕李俊王鹏辉关大伟曹凤明李力
文献传递
采用gfp和rfp基因标记评价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二亲本接合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分别导入与大豆品种中黄13相匹配的快生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SR25a、S.frediiUSDA205、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4222、B.japoni-cum4230和B.japonicum4534菌株中,得到6株标记成功的菌株,并检验标记菌株的外源基因在培养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对菌株结瘤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将带有不同荧光蛋白基因的供试菌株按等密度等体积配成9组,通过蛭石盆栽试验评价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能够遗传稳定,且不影响共生结瘤固氮行为,该标记方法可用于评价菌株竞争结瘤能力;慢生大豆根瘤菌的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快生大豆根瘤菌,其中慢生大豆根瘤菌B.japonicum4534竞争能力最强,其占瘤率比慢生菌株B.japonicum4230和B.japonicum4222分别高出35%和90%。结果证明gfp和rfp双标记技术为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评价提供了直观、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
肖文丽关大伟李俊曹凤明陈慧君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
微生物肥料生产用4种乳酸菌特异PCR鉴定方法的建立
随着行业的发展,微生物肥料生产用菌种的种类不断增加,乳酸菌在微生物肥料领域已成为一类重要的生产用菌。乳酸菌中的许多种在菌落、菌体形态上十分相似,若采用传统鉴定方法进行表型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等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杨小红曹凤明关大伟姜昕沈德龙李俊
关键词:乳酸菌特异PCR微生物肥料
文献传递
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效果评价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凭借其良好的解钾溶磷促生效果及共生固氮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对其单一菌种促生或固氮效果及机理已有较多报道。本研究旨在开展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研究,评价其接种效果,并对作用机理初探,为开发功能复合型微生物菌剂,丰富微生物肥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邱家店科研基地进行。设T1(空白对照),T2(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单接种),T3(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单接种),T4(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和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复合接种)和T5(常规施肥)5个处理,4次重复。分析大豆播种前(0 d)、花荚期(50 d)、鼓粒期(80 d)和成熟期(110 d)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和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均能提高单株籽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以复合接种处理效果最优,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2.8%、9.3%和41.0%,且差异显著;该处理下,大豆茎叶和籽粒的氮、磷、钾含量都具有较高水平,特别是籽粒钾、茎叶氮和茎叶磷,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7%、9.3%和38.5%,复合接种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在土壤肥力方面,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和化学肥料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复合接种效果最佳,成熟期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43.7%、8.5%和15.5%;相对于化学肥料,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对土壤肥力提高效果更有持久性且对土壤p H影响更小,其中复合接种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除此之外,复合接种还能够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总量,尤其是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抑�
马鸣超刘丽姜昕关大伟李俊
关键词:大豆土壤肥力微生物数量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减氮增效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究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减氮增效技术对黑龙江省大庆地区大豆植株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减氮增效的施肥方式,在2021年设置3种不同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T2:根瘤菌和包衣剂按1:1混合拌种,氮肥用量较T1减施30%,磷钾肥同T1;T3:根瘤菌、促生菌、包衣剂按1:1:1混合拌种,氮肥用量较T1减施30%,磷钾肥同T1),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植株盛花期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3处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值最高,T3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T3与T1处理差异显著(P<0.05);T1、T2、T3处理百粒重差异不显著;T3处理产量为2628.9 kg/hm^(2),较T2和T1处理分别增加3.78%、6.70%,T3与T1处理差异显著(P<0.05);产量与单株粒数极显著相关(r=1.00,P<0.01),产量与根瘤鲜干重、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正向相关但不显著。因此,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同时氮肥减施30%通过增加单株粒数等性状提高大豆产量,是该地区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
周长军李建英吴耀坤于吉东马兰李俊关大伟
关键词:根瘤菌促生菌
长期施肥对黑土大豆根瘤菌群体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为揭示长期施肥对黑土大豆根瘤菌群体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OX-PCR、IGS-PCR-RFLP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黑龙江省7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254株大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大豆根瘤菌群体结构和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7种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有机肥(OM)、单施氮肥(N1)、单施2倍氮肥(N2)、氮肥+有机肥(N1+OM)、氮肥磷肥混施(N1P1)和2倍氮肥磷肥混施(N2P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其中大部分菌株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相似性最高,少部分菌株与辽宁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相似性最高。BOX-PC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70%相似性水平上分为15个群,在与施肥处理相关性分析中分为3个群体,分别对应于不施化肥处理(CK和OM)、化学氮肥处理(N1、N2、N1+OM)、氮肥磷肥处理(N1P1和N2P2)。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速效氮和速效磷与根瘤菌群体结构相关性极显著(P=0.002,0.004,0.002)。不同施肥措施下大豆根瘤菌的多样性有明显差异:N2P2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M处理的Simpson指数最高;N1和N2处理的3种多样性指数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p H、速效磷对多样性指数有较高的直接正效应;速效氮通过p H的间接负效应影响多样性指数。本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改变了根瘤菌群体结构,单施氮肥减少大豆根瘤菌多样性,而氮肥磷肥混施则有助于提高大豆根瘤菌多样性。
关大伟李力姜昕马鸣超曹凤明周宝库李俊
关键词:BOX-PCR通径分析
嗜酸乳杆菌PCR检测、鉴定特异引物对
本发明公开了一对嗜酸乳杆菌的特异引物,这对引物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嗜酸乳杆菌。同时建立了嗜酸乳杆菌的PCR鉴定方法,可根据扩增产物是否产生特异的嗜酸乳杆菌条带(大小为397bp),对微生物肥料中的嗜酸乳杆菌进行检测和鉴...
杨小红关大伟曹凤明李俊沈德龙姜昕冯瑞华李力陈慧君葛一凡邴晓会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